
中药药理学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课件.ppt
35页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是药物(中药)与疗效有关性质和性能的统称其包括 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药性,第一节、中药四性理论的现代研究,,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3、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一、中药药性理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热证——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经寒凉药治疗后其症状明显改善) 寒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抑状态(经温热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寒证和热证模型动物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发生变化如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寒凉药或温热药引起的寒证或热症模型动物也可见到类似于寒证或热证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热证1、病人呈现中枢神经兴奋 2、模型动物的痛阈和惊厥阈值降低→中枢兴奋功能增强注:痛阈——动物经电刺激后,能使动物感觉到的疼痛时的最小电流或电压惊厥阈——动物经电刺激后,能使动物刚发生惊厥时的最小电流或电压3、大鼠脑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活性↑5-HT含量↓◆寒性药(如钩藤、羚羊角、犀角等)→抑制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NA、DA↓→表现为中枢抑制因此性质寒凉的中药可用于治疗热证。
◆寒证 1、病人呈现中枢神经受抑状态 2、模型动物经电刺激后表现痛阈↑,惊厥阈↑中枢神经抑制性增强↑ 3、 大鼠脑内神经递质(NA↓DA↓5-HT↑) ◆热性药→可使动物脑内NA ↑ 5-HT ↓,使中枢神经兴奋中药四性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1、寒证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热证病人: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 表现: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率↑ 生化指标:尿儿茶酚胺↑血浆中和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尿17-羟皮质内固醇↑性质寒凉的中药可对抗之2、用寒凉药或温热药饲喂动物造成的寒或热证模型动物有类似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寒症模型动物→(大鼠)心率减慢,尿儿茶酚胺↓血浆中和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尿17-羟皮质内固醇↓耗氧量↓温热药可缓解和改善寒症模型动物的症状,3、中药四性对植物神经递质、受体即环核苷 酸水平也有显著影响寒症病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尿cGMP ↑,阳虚病人血中cGMP ↑温热药和助阳药:可使病人细胞中cAMP↑ ,从而使cAMP/cGMP值恢复正常热证病人:交感神经-β-cAMP系统功能↑尿中cAMP↑阴虚病人血中cAMP↑寒凉药或滋阴药:可使细胞内cGMP ↑从而使cAMP/cGMP值恢复正常(阴平阳秘病不得生),“甲亢”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模型动物(阴虚证模型)表现:脑、肾β受体的最大结合位点数值↑M受体最大结合位点数值↓滋阴药:可使阴虚模型动物β受体的最大结合位点数值↓M受体最大结合位点数值↑,“甲减”模型(阳虚模型)→寒证 表现: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温热药(附子、肉桂):可使“甲减”模型动物脑内M受体数↓降低cGMP水平,使cAMP/cGMP值恢复正常,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温热药长期饲喂动物(造成阴平阳亢模型——热证),此时动物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
T3注射给大鼠(阴平阳虚“甲亢”模型),大鼠血清中T3 、T4含量增高滋阴药(龟甲):可使大鼠血清中T3 、T4含量下降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注射大鼠可产生“甲亢”模型 小鼠饮服含有甲硫氧嘧啶的水,可产生“甲减”模型3. 内分泌系统功能,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血清激素水平、 代谢产物排泄或激素生成的反应速度、 受体水平及亲和力、 基础体温等,,寒凉药、温热药,不同动物模型,,,●寒凉药长期饲喂动物(造成阳平阴盛模型——寒证),此时动物内分泌系统功能收抑,其肾上腺皮质对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迟缓 ●注射ACTH后,尿17-OHCS(17-羟皮质内固醇)峰值时间推迟; ●注射LRH(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后,血液孕酮峰值时间提前寒证模型动物体内特征,温热药可对抗寒证,温热药可使模型动物尿中17-OHCS及血液孕酮含量的峰值时间提前 热证大鼠注射ACTH和注射LRH分别可使尿中17-OHCS及血液孕酮含量的峰值时间接近对照组 给虚寒证模型动物饲喂温热药,可使动物血清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基础体温↑动情周期缩短,ACTH合成和释放增强,促黄体生成素增多。
地塞米松注射动物(造成寒证模型动物),其体内特征为: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受抑,大鼠血浆皮质酮含量↓,子宫细胞浆中雌激素受体含量↓※ 温阳药可对抗以上症状:使动物血浆皮质酮含量和血浆雌二醇含量↑子宫细胞浆中雌激素受体含量↑雌激素与其受体亲和力↑,大多数性质温热的药物对动物或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不同药物的这种促进作用又有一定的趋向性的不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热证、阴虚,基础代谢率偏高,寒证、阳虚,基础代谢率偏低,,,,,血清T3、T4上升,血清T3、T4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寒凉药、温热药,,,“甲亢”阴虚或“甲低”阳虚动物模型,,动物实验:,,对基础代谢的影响,1、影响机体基础代谢的两大因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细胞膜钠泵(Na+、K+-ATP酶)活性★ 热证(阴平阳亢或阳平阴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细胞膜钠泵(Na+、K+-ATP酶)活性↑ →基础代谢↑(产热↑饮水量↑尿量↓血液粘度↑能量消耗↑体重↓,寒证、阳虚,红细胞膜钠泵活性↓,,,ATP ↓,动物实验:,寒凉药,温热药,,,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寒凉药降低基础代谢率 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甲减”模型动物表现:体温下降;产热减少。
温热助阳药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而纠正以上病变症状★阴虚和阳虚病人血清中T3、T4均低于正常人,阳虚症病人比阴虚症病人T3、T4还要低33%和21%,比正常人低50%和32%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关系密切★肾阳虚症病人(慢支病人): ATP含量↓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比正常人降低32.39%经温阳补益药治疗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接近正常人水平, ATP含量明显↑★滋阴寒凉药:可使患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可以治热证病人产热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1. 病原体(细菌、病毒、其他病原微生物)侵袭→急性感染:发热、疼痛、(肿瘤)→热证2. 寒凉药:辛凉解表→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感染;清热解毒(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恶性肿瘤作用,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五味,指中药的辛、酸、甘、苦、咸五种口味这五种味道是根据人的味觉器官对一定化学成分的直接体验及中药的功能和药效确定的辛味药,分布: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理气药等 功效:健胃、化湿、开窍、行气 化学成份: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发汗、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解痉、镇痛 归经:肝、脾、肺经,厚朴、苍术、砂仁、冰片、樟脑等,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
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鞣质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泻、止血分布:收涩药、止血药归经:肝、脾、肺经,酸味药,,五倍子、石榴皮、侧柏叶、地榆等,甘味药,化学成份: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药理作用:补养机体,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 分布:消食药、补虚药、安神药、利尿药等 归经:肝、脾、肺经,甘草、莱菔子、白术等,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分布:清热燥湿药及攻下药归经:主入肝经,苦味药,黄连、黄芩、北豆根、苦参等,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分布:化痰药、温肾壮阳药 归经:入肝、肾经,咸味药,主要为矿物药、藻类药、及动物药(昆布、鹿茸、紫河车、海浮石等),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药物的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现代研究资料有限,第四节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现代研究△药理作用△药动学,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抗惊厥 --- 入肝经--- 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泻下 ---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 止血 --- 入肝经--- 肝藏血 止咳、祛痰、平喘 --- 入肺经 --- 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2. 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同位素示踪技术 --- 有效成分 --- 体内过程,3. 微量元素、环核苷酸水平、受体学说,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毒”(偏性) 广义、狭义 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1. 急性毒性反应,3. 过敏反应,2. 长期毒性反应,古人记载 :淫羊藿久服令人无子,久服伤骨 动物毒性实验,病理检查:42.7%中药检出有病理损害 靶器官:肝脏、胃、肾损害居多,有150余种中药能引起过敏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有地龙、五味子等),其发病急,变化快,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中药及制剂有鸦胆子、鱼腥草等)。
4. 致畸胎、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槟榔(槟榔碱),有致癌作用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酸),有抗癌和抗感染作用,同时又是一种致突变剂。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