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离份额分析法经济学研究方法.ppt
19页L/O/G/O偏离偏离- -份额分析法份额分析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选讲研究方法选讲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美国学者杜恩,佩罗夫等人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在西方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被广泛用于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数学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计算结构因素和区位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从产业结构因素和区位竞争力因素两方面解释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其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它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整个国家)的增长联系起来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地区份额因素、产业结构偏离因素与区位竞争力偏离因素 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在选定时间范围和背景区域内,把区域经济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的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
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N、结构分量P和竞争力分量D三部分 •偏离—份额分析的模型可表示为:•式中 分别代表研究区和全国三次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增规模,• 为参考区在(0,t)时间段所有产业的总增长率,• 分比为参考区和研究区第i产业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 为研究区第i产业产值的增加额, 分别为地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第一部分 为全国增长分量,表示假定研究区各产业均按参考区经济增长率R增长所应实现的增长份额,把这种假定的增长水平同实际的增长水平(G)相比较,如果高于实际时间增长水平,则研究区总偏离(G-N)为正,反之,则为负•第二部分 为区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代表研究区按照参考区第i产业增长率计算的增长额与按照参考区经济增长率R所实现的增长额之差,它反映了i区域相对于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当 为正值,表示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好,促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当 为负值,则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差, 影响区域经济总量增长。
•第三部分 代表研究区第i产业按实际增长率所实现的经济增长额与按参考区同一产业增长率所实现的经济增长额之差,反映了与参考区域相比,研究区在发展第i产业方面具有区位优势或劣势;若某个地区竞争力高于参考区水平,则 >0;反之, <0•区位竞争力分量的构成相当复杂,实际上竞争力分量包括了除产业结构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它的大小由生产率水平、投资规模、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研究区三次产业占参照区(全国)相应部门比重在基期和末期分别为•则研究区与全国的相对增长率L可用下式计算:•式中:W,u分别代表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若G值愈大,L>1,说明区域增长快于全国若P值愈大,W>I,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反之,说明区域经济衰退,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调整若D值较大,U >1,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反之,则说明竞争力较弱,地位有下降趋势• (1)2000-2005年,兵团第一、二、三产业的全国份额分量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N值排序为一,三,二。
从产业结构分量看,除第一产业为负值外,第二、三产业均为正值,说明第一产业对于对于兵团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亿元),第二、三产业对于兵团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亿元和亿元)此外这还说明兵团的经济增长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从竞争力偏离分量看,第二产业为负(亿元),第一、三产业为正(亿元,亿元)说明兵团的第二产业不具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区位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三次产业总偏离为正(亿元),说明兵团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006-2010年,兵团经济增长较大,第一、二、三产业的全国份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N值排序为一、三、二从产业结构分量看,除第三产业为正外,第一、二产业均为负,说明第三产业对于兵团的经济增长效应较大从竞争力偏离分量看,第三产业为负(亿元),第一、二产业为正(亿元,亿元),说明兵团第三产业不具竞争优势,区位竞争力低于全国水平,第一、二产业区位竞争力较强,特别是第二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分量为亿元三次总偏离为正(亿元),兵团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000-2005和2006-2010两时期,兵团经济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偏离份额看,两时期N值序均为一、三、二,说明兵团的经济主要依靠第一、三产业拉动,第二产业欠发达从产业结构分量看,两时期三产总偏离均为负(亿元,亿元),说明与全国相比,兵团的产业结构竞争力不强从竞争力分量看,两时期三产总偏离为正(亿元,亿元),说明与全国相比,兵团的区位优势明显说明兵团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总量增长,而质量上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由表2、3可知,1)两阶段增长率较高,为正,第一阶段2000—2005年L>1,反映了兵团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增长部门第二阶段2006-2010年L迅速下降,L<1,兵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使用效率水平低下,使得兵团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与全国水平不同时期各产业增长率存在差异,其中,2000-2005年的增长率顺序为一、二、三,2006-2010年为三、一、二,N值顺序为二、三、一,由此可见第一、三产业的增速最快,第二产业增速相对较慢•2)对于结构偏离分量,两阶段2000-2005,2006-2010一产、二产、三产的P均为正值,但一产、三产在结构份额中占的比例较大,二产占比较小同时,W在两个时期都小于1,反映区域经济中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
兵团的产业结构一直是传统的农牧业和结构层次较低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兵团产业结构的发展从W值得变化倾向在看,其下降幅度比较多,说明区域产业结构效益有所下降,经济结构亟待调整•3)从竞争力偏离分量看,各产业在不同时期差异很大2000—2005年第二、三产业D为负值,但此时总竞争力偏离为正值,且u>1,反映兵团的第一产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强2006—2010年第一、二产业D均为正值,且比前两个阶段有所上升,同时u>1,反映这一阶段第一、二产业总体竞争力有所增强,说明中央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对兵团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但相对于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还是较低,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是很重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