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纵走计划V1.0 20090224.doc
6页1 / 6太行纵走计划(征求意见稿)大 牛 (plateauhigh@ , 山岳踏查俱乐部 1)火 鸟 (wangbin0710@,山岳踏查俱乐部 1)石胜十 (flashramon@,驴窝户外 2)1 开心网群: 1. 缘起&背景1) 太行山的范围及山峰按照山系-山脉- 山群-山峰的山地分类系统,太行山系的主脉为太行山,东西两侧有西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中条山、王屋山等 8 条山脉(见图 1、表 1) 山系覆盖 14.1 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涉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2000 米以上的山峰达 47 座主脉太行山古有“天下之脊”之称太行山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的黄河沿岸,南北长约 400 公里山脉一般海拔在 1500-2000 米之间,最高峰小五台东台位于河北省境内,海拔 2870 米巍峨延绵的太行脊梁,如同一条巨大的空中走廊森林、草甸,裸岩、积雪,百鸟、走兽,在这条人迹较为罕至的走廊的四季轮回中交相辉映图 1 太行山系的范围及山峰(附后)表 1 太行山系的山脉及主要山峰2) 北京低海拔登山的发展及困难北京的低海拔登山发轫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主要有两大参与群体,一是高校学生,二是民间人士高校学生一般以学生社团的方式组织活动民间人士或者以相对开放的网站来联络、召集、组织,以绿野为代表,或者组建相对封闭的俱乐部来,如三夫受益于民间人士——特别是绿野的强驴——的路线开辟和信息共享,目前北京的低海拔登山活动,已经具备了各种强度和难度的路线在太行山北段,东灵山、西灵山、小五台一带,山峰海拔较高,夏季花草烂漫,冬季积雪覆盖,对登山者的吸引力尤为重大根据粗略的观察,北京低海拔登山活动面临如下困难和不足1 )政府的支持和管理不足日本登山界在上世纪 60-70 年代,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不能禁止国民接近山林”的理念虽然也不时发生事故,然则政府是从完善救援体系、提高登山者的能力这两方面着手,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止相比之下,北京的低海拔登山活动,绝大部分是自发的,得不到任何的服务和支持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封闭山区而且,出于防火或育林的理由,每年往往封山数月面对种种障碍,山友只是采取个体化的逃票策略,而不是有组织的与有关部门协商,制定双赢的方法 2 / 6(2 ) 活动的想象力、创造性不足除了少数人士有志于开辟新路线,大部分人的兴趣在于重复成熟的路线。
而开辟路线的强悍山友,又往往“深居简出” ,成为传奇人物,不愿引领风气高校登山社团,时间较为宽裕,系统工作的能力也较强,然而在路线开辟方面乏善可陈实为可惜3 )缺乏对登山路线的系统整理至今,京郊各个山峰的游记、攻略、GPS 航迹已经积累了许多,也已经出现收集、共享信息的网站特别是利用 Google Earth 网上三维地图的功能的网站(如 )然而,仍然缺乏对登山路线的系统整理,如按照山地分类系统来组织路线信息,对登山路线的难度进行分级,等等台湾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如台湾中央山脉,根据多年的踏查,沿山脊线将中央山脉划分成若干段,每段包括哪些山峰,每座山峰都有哪些路线,每条路线上有哪些水源地、营地等等4 )山岳文学、山岳科学尚处于幼稚阶段台湾登山运动的发展,已经催生一种自然文学的流派,对于环保理念、登山风尚的普及不无贡献甚至在 1991 年,台湾登山者杨南郡在评述台湾大学登山社的《丹大札记》里就已经建言道:“对山岳界而言,各地的山头都有登山客的足迹;溯溪、横断、纵走或是岩雪攀登也都能逐渐被开拓出来,海外登山近十年来未有更大的突破,因此整体来看,虽然不断有路线变化和技术引进,使活动仍有蓬勃的样貌,但在大方向上却有隐忧,登山运动已到了发展上的转折点。
如果参考国外的状况,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已经背离了国外登山运动的走向国外登山运动的走向是如何呢?简单的说就是登山学术化籍着登山,从横面空间性的认识到纵向时间性的了解,也就是深入地去内的地形人文、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从实实在在的田野见闻中建立知识的基础3) 本次纵走的路线及产出在参照台湾中央山脉大纵走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太行纵走”的设想期望通过纵走活动,激励具有想象力、富有挑战性的低海拔登山活动,激励对山岳施以科学拷问和文学描述的博物精神考虑到人力、时间和路线资料的限制,我们选择太行山北段(图 2)作为尝试性的纵走,即柏峪村-黄草梁- 北灵山- 东灵山-下马威-孔涧-石城- 西灵山-小五台-茶山-东甸子梁-南骆驼庵-苜蓿村一线这条路线最早由绿野的“贺兰月明”在“走回北京”的设想中提出(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43420961&mode=1) 至于整个太行山脉 400 里山脊的纵走,则需要各地山友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太行山北段纵走计划于 2009 年国庆期间实施,活动产出包括: 对纵走路线的详细描述。
利用 GPS 数据、图片、文字等方式,详细描述路线的走向、路况、水源、营地、下山路线,以及路线所经过的山峰 对路线涉及区域的动物、植被、人为活动等情况的记录 对路线上的三个古村落的调查 对纵走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法的总结尝试为期一周左右的无后援连续纵走,对装备、后勤、行程、体能个方面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将以上信息制作成电子文档,在网上共享2. 组织&计划 3 / 6本次活动由山岳踏查俱乐部和驴窝户外共同完成整个纵走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筹备阶段、行前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筹备阶段(2009/3-9 )规划并分段勘查路线确认人员和分工建立联络模式和紧急事件处理程序 行前准备阶段(2009/9)确定交通确定并购买装备、食物、药品等物资 实施阶段(2009/10)实施纵走活动 总结阶段(2009/11)整理文字、图片资料撰写报告3. 路线&交通1) 路线路线起自柏峪村,止于南骆驼庵村,全长 112 千米(图 2) 纵走路线可分为东北、中、西南三段,每段分别分成若干小段图 2 太行纵走路线图(营地、水源、下山处、山脊两侧村庄,海拔截面图等) (附后)山峰、营地、水源地、下山路口、村庄等是路线上的重要地标。
村庄可以补给食物和水,也可作营地对于非降雪季节,水源地至关重要下山路口也非常重要,发生紧急情况时需了解下山路口,以便就近下撤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路线勘查中需要重点收集这几方面的信息 东北段:柏峪村-西灵山东北 1 段:柏峪村- 黄草梁-北灵山-东灵山东北 2 段:东灵山- 下马威-孔涧村东北 3 段:孔涧村- 防火护林牌-矿屋(全部是公路)东北 4 段:矿屋- 山脊鞍部-石城东北 5 段:石城- 西灵山路线长约 30 公里经过山峰 5 座:黄草梁、北灵山、东灵山、石城、西灵山经过村庄 2 个:柏峪村、孔涧村 4 / 6 中段:西灵山-东台中间 1 段:石城- 王涧垭口-九亩地村-大庙村中间 2 段:大庙村- 小五第六台中间 3 段(选择 1):小五第六台-东台营地- 东台中间 3 段(选择 2):小五第六台-山脊- 东台路线长约 31 公里经过山峰 2 座:小五第六台、东台经过村庄 2 个:九亩地村、大庙村参考资料:绿野“一刀饺子”等人的大脚印北线探路: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43116099绿野“受伤小蛇”等人的小五-西灵:http://www.lvye.org/conqomo/b_35365 西南段:东台-南骆驼庵村西南 1 段:东台- 北台西南 2 段:东台- 三岔-西台西南 3 段:三岔- 中台西南 4 段:中台- 羊毛鞍部-南台西南 5 段(选择 1):南台- 巨石阵 -隧道口-松树林村--茶山西南 5 段(选择 2):南台- 隧道口 -茶山(沿主山脊)西南 7 段(选择 1):茶山- 茶山村 -草莓窝-东甸子梁 1-东甸子梁 2西南 7 段(选择 2):茶山- 草莓窝 -东甸子梁 1-东甸子梁 2(沿主山脊)西南 8 段(选择 1):东甸子梁 2 -南骆驼庵西南 8 段(选择 2):东甸子梁 2-东甸子梁 3-南骆驼庵村路线长约 51 公里。
经过山峰座:北台、中台、西台、南台、茶山、东甸子梁 1~3经过村庄 3 个:松树林村、茶山村、南骆驼庵村参考资料:绿野 huangshen、xq 的泛小五台南北穿越: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2013453&mode=12) 交通指从路线起点、终点以及中间可能的折返点往返北京城区的交通方式 起点、终点柏峪村南骆驼庵村 5 / 6 中间的折返点灵山停车场在黄草梁或东灵山一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下撤至此在下马威或石城一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下撤至此在石城或西灵山一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下撤至此在王涧垭口或小五第六台一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下撤至此赤崖堡在东台或北台一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下撤至此西金河口在西台或中台一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下撤至此在南台一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下撤至此各点的交通方式待查4. 行程这一段路线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计划采用单向纵走的方法1) 单向纵走 从北到南Day1 北京城区 -柏峪村宿柏峪村Day2 柏峪村-黄草梁- 东灵山-孔涧村-矿屋途中可补充水和食物Day3 矿屋-石城- 轻装往返西灵山-王涧垭口-大庙。
宿大庙可在大庙补充水和食物Day4 大庙-小五第六台- 东台营地宿东台营地可在东台营地补充水Day5 东台营地 -东台- 轻装往返北台-中台途中无水源Day6 中台-轻装往返西台- 南台-隧道口宿隧道口途中无水源Day7 隧道口-茶山- 茶山村宿茶山村可在茶山村补充水和食物Day8 茶山村-东甸子梁- 南骆驼庵村-北京城区 从南到北未考虑2) 中点会师未考虑5. 踏查内容1) 太行走廊太行山的自然一面 “太行由来天下脊 ”如前所述,巍峨延绵的漫漫山脊,如同一条巨大的空中走廊大体上,该区域海拔 2200 以下为森林或灌丛, 2000 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山脊附近的风光、植被均与东面的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大不相同计划用 GPS、文字、图片来记录这一段横空出世的“天下之脊” 的地貌、植被、风光2) 太行古村 6 / 6太行山的人文一面路线经过 7 个村子起点处的柏峪村属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中间茶山村属,终点的南骆驼庵村属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草沟堡乡这些古村落的历史掌故、格局建筑,殊为有趣位于不同位置的村落,受外界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如柏峪村已有大量的民俗旅游服务,而地处太行腹地的茶山村,则藏在深闺无人识。
登山活动能给这些古老的山地村落带来哪些帮助,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 装备&后勤待定7. 附图附图 1 太行山系的范围和山峰附图 2 太行山脉北段纵走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