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则.doc
35页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则【阅读训练一】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改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对的的一项是( )(3分)A.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B.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C.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D.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专家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B.礼:含义丰富,重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级别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典礼;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C.洪武:明朝第一种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D.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边千里的地区称为“王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她少时就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B.曾鲁文采杰出,常得褒奖她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觉得她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高了她的官职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她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她受到皇帝的器重D.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她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她为首功,予以金帛赏赐;她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容许,朝廷又留下她负责编类礼书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5分)译: (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5分)译: 【答案】10.A(断句的核心,还是文意的理解,应重要根据大意来推断)11.C(定都南京——应天府)12.B(破格提高官职是后来的事)13.(1)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爸爸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种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批准她的祈求得分点:“犯”、“持”、“不之许”宾语前置与句意各1分)(2)曾鲁写文章不留稿子,她的门徒里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得分点:“属”、“徒”各1分,句意3分)【译文】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种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可以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她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人们都遵守她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她们乡为君子乡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祈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她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根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
有与她争辩诘问的,她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差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怪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立即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胆怯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此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忽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限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天便破格提高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爸爸的名讳,上朝奏请降一种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批准她的祈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她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慨,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来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
曾鲁作文不留稿子,她的门徒里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阅读训练二】秦金,字国声,无锡人弘治六年进士守开封,破赵鐩于陈桥历山东左、右布政使承寇躏后,与巡抚赵璜共拊循,疮痍始起九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诸王府所据山场湖荡,皆奏还之官降盗贺璋复叛,讨平之录功,增俸一级,荫锦衣世百户,力辞得请入为户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改吏部言官论金无人伦鉴,复改户部,转左,署部事外戚邵喜乞庄田,金述祖制,请按治帝宥喜,命都察院禁如制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寻就改兵部孙交去,召为户部尚书帝欲考兴献帝,金偕廷臣伏阙争,又与何孟春等条张璁建议之非及上圣母册,金及赵璜等复不至,帝频诘让金为人乐易及居官,一以廉正自持在户部,尤孜孜为国永福长公主乞宝坻、武清地,以金言颇减抚宁、山海庄地赐魏国公徐达者,达卒仍归之官,定国公光祚请之,金执不可给事中黄重、御史张珩等先后争,金等复觉得言,始报许内府诸监局军匠至数千人,中官梁谏请下部采金玉珠石,金皆执奏奸人逯俊等乞两淮盐引三十万,帝许之金力求不可,积失帝旨六年春以考察自陈致仕,驰驿给夫廪如制归五年,荐者不已,乃起南京户部,疏陈利民六事。
寻召为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帝与张孚敬、李时评诸大臣,以金为贤,颇嫌其老居数月,加太子太保,改南京兵部逾岁致仕归二十三年卒,年七十八赠少保,谥端敏选自《明史·秦金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对的的一项是(3分)A.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B.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C.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D.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巡抚,明代的职责是替代天子安抚受劫难后的百姓,清朝时作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B.人伦,封建社会中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多种尊卑长幼关系C.盐引,明清时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由户部印发的可以在异地获取盐的凭证D.驰驿,旧时官员入朝觐见皇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供应其役夫与马匹廪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秦金战功明显,回绝奖励投降后的盗贼贺璋再次反叛,秦金带领军队平定了她;根据功绩应当给秦金增长一级俸禄,封荫锦衣世代百户,但她竭力推辞不接受B.秦金不畏权贵,坚守祖制外戚邵喜祈求庄田,秦金追述祖宗制度,祈求审查治罪;皇帝虽然最后宽恕了邵喜,但命令都察院按照制度严禁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C.秦金恪尽职守,为国竭力永福长公主向皇帝祈求宝坻、武清的土地,秦金上书规定减少赏赏给公主的土地;定国公光祚祈求抚宁、山海庄的土地,秦金执意不容许D.秦金年老体迈,遭到嫌弃皇帝与张孚敬、李时等评论朝中大臣时觉得秦金贤达,但有点儿嫌弃她岁数大,过了几种月就把她调任到南京兵部,一年后让她退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欲考兴献帝,金偕廷臣伏阙争,又与何孟春等条张璁建议之非译文: (2)内府诸监局军匠至数千人,中官梁谏请下部采金玉珠石,金皆执奏译文: 【答案】10.C(回答问题,注意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停止点的正误。
例如“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 “置”和“遣”是两个并列的动词,从句式构造的角度分析, “置皇庄” “遣官校分督”是并列的,由此判断“皇庄”后应停止,排除 A、D 两项;再如“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 “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从动词“勘正”分析,宾语应当是“额外侵占者” ,“者”后要停止,排除 B 项11.A(巡抚,明代始设,职责为代天子巡视天下至清朝则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12.D(D 项, “过了几种月就把她调任到南京兵部,一年后让她退休”错误,原文有“逾岁致仕归”,即过了一年的时间,秦金祈求辞官,不是朝廷让她退休13.(1) 皇帝欲称兴献帝为皇考(父),秦金偕同朝大臣拜伏在宫阙前谏诤,又与何孟春等分条呈上张璁建议的错误的奏疏考”“条”“非”各1分,句意2分)(2)内府各监局军匠达数千人,宦官梁谏祈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