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课件.ppt
44页1931 1935 1936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8 割占苏台德地区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9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7 日本全面侵华 意侵略埃塞俄比亚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局部 全面 德军进攻路线图 1938年3月 1941年6月 荷比卢1940 5 第二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39 9 1945 5 第一阶段 战争的初期 1939 9 1941 6 第4课 第二阶段 战争的扩大 1941 6 1942 6 第5课 第三阶段 大战的转折 1942一1943 第6课 第四阶段 大战的结束 1943 5 1945 9 第7课 一 德国入侵波兰 1939年9月1日 1939年9月底 1939年9月3日 1939年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 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 闪电战 快 奇 准 法军士兵在西线 静坐 站岗 思考 奇怪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 却按兵不动 宣而不战 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 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 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 它很快就被称为 奇怪的战争 而更好的名称是 静坐战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 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 1939年的战事结局 可以归结为两句话 在东方 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 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 在西方 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 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波兰作战勇敢的骑兵 思考 造成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1 波方 部署不当 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2 德方 蓄谋已久 准备充分 军事力量强大 战术先进 3 英法 在西线对德国 宣而不战 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4 苏联 苏军趁火打劫 占领了东部地区 东方战线 东方战线 的建立 二 法国的沦陷 1940 5 6 22 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 但在遭受进攻后6周内即遭败亡 原因何在 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 号称 头号陆军大国 的法兰西 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便一败涂地 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思考 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是什么 3 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 1 法国战略战术落后 重守轻攻 迷信马其诺防线 忽视航空兵和装甲部队 2 德国 意大利的进攻 三 不列颠之战 1940 7 10 1 背景 2 经过 3 影响 1 1940年7月 德国空袭英国 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 德国 海狮计划 破产 2 英国轰炸柏林 3 德国空袭伦敦等 4 德国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 1 英国 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军民同仇敌忾 士气高昂 本土作战 军事设施先进 2 德国 空军数量虽处于优势 但在他国领土作战 且作战目标的确定带有随意性 四 北非战场 意大利与英军德军 隆美尔 苏联 比利时 丹麦 荷兰 挪威 卢森堡 1939 9月突袭波兰 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建立东方阵线 英国 1939 9月对德宣战 1940年4 5月间 绕过马奇诺防线1940年6月 1941年6月22日 德军突袭苏联 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1年2月隆美尔出兵北非 1940年9月三国正式结盟 1941年相继控制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希腊 扩大的表现 1 苏德战争爆发 1941 6 1945 5 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 12 1945 8 3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 1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941 6 1942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表现之一苏德战争爆发 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 只有在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我的奋斗 1 背景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希特勒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1 必要性 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 可能性 1940年9月 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又迫使匈 罗 保三国加入轴心国 德国进军巴尔干 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腊 以确保其右翼和后方安全 初期全部或部分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 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 军事实力 列宁格勒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2 经过 巴巴罗萨计划 3 结果 1 苏军初期失利 损失惨重 2 苏军仍坚持抵抗 思考 结合教材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德军 经济军事势力强大 准备充分 且采用闪电战术 苏联 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 1938年肃反运动 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 战备迟缓 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兵力部署过于分散 武器装备落后于德军 反坦克作战无方 对德军坦克集群闪电进攻束手无策 4 影响 我们曾估计敌人大约有200个师 现在已经查明仅有番号的就有360个师 他们的武器和装备不如我们 战术指挥官的素质也很差 但是 如果我们消灭十几个师 俄国人就会又投入十几个师 时间 对他们有利 他们靠近自己的资源 而我们却一步步远离自己的资源 德 哈尔德将军的战地日记 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入侵苏联的影响 对苏 对德 损失惨重 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 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整个战局 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 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 原因 1 根本原因 日本的扩张政策及美日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2 客观因素 岛国 资源贫乏 国内市场狭小等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3 直接原因 战争经济的需要 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 美英对日实行的贸易禁运的打击 使日本决心对美战 4 外部动因 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 客观上侵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 表现之二太平洋战争爆发 2 爆发 1941年12月7日 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3 影响 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对日 对美 对亚太 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 但战略上 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 为失败埋下祸根 损失重大 对日宣战 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思考学思之窗 战略指军事上指挥全局的计划和战略 战术是进行战斗的原则 手段和方法 是战略一部分 服从于战略 同意 说它是战术上的胜利 是因为日本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说它是战略上的失误 1 增强反法西斯力量 是因为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 珍珠港事件把美国卷入了大战 加强了对手的力量 为日本法西斯失败埋下祸根 2 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思考 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 经过 标志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表现之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 原因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根本原因 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 直接原因 2 经过及标志 1939年 美国新 中立法 内容 作用 美政策的重大转变 1941年 美国通过 租借法 内容 作用 经济基础 苏德战争后 美英 大西洋宪章 政治基础 1941年 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1942年元旦 26国 联合国家宣言 签署 建立标志 美国20世纪30 40年代对外政策的演变 材料11935年8月31日 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 中立法 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 1936年2月 该法进行修改 增加禁止贷款给交战国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 1937年4月 美国国会通过第三个 中立法 使武器禁运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 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 通过了新中立法 取消武器禁运条款 改为 现款自运 1 1939年前美国的三个中立政策与1939年后的中立政策有何不同 思考 1939年原因 二战爆发后 美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 为了遏制和反对法西斯的侵略作用 实际上为海上力量占优势的英法提供军火打开了方便之门 现款自运 它的通过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即在不直接参战的前提下尽可能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前三个原因 忙于恢复经济 无暇顾及 同英法 孤立主义思潮 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 外交需要 阻止法西斯 压制英法 遏制苏联 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实质 是美国的绥靖政策 有利于法西斯的侵略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 影响 3 性质 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轴心国 同盟国 中途岛海战 1942 6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 7 1943 2 阿拉曼战役1942 10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 欧洲战场 苏德战争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9月底 12月 1 苏军顽强抵抗 改良武器 2 德军对形势估计不足 3 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2 胜利原因 教材P71本课测评 1 战况 1 德军 第一次重大失败 闪电战 破产 无力再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但仍掌握战争主动权 2 鼓舞世界反法西斯斗争 3 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 转折点战役 一 欧洲战场 苏德战争 1942 7 1943 2 2 苏军胜利的原因 1 战况 3 为什么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7月到11月 苏军防御阶段 11月到次年2月 苏军反攻阶段 1 苏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 2 歼灭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 3 极大地鼓舞 巩固并发展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巷战使其坦克和空军优势难以发挥 天气因素 战术不当 顽强抵抗 最高统帅的周密安排 兵力优势 德国 苏联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 诱出美国舰队加以歼灭 美军破译日军密码 精心准备 AF 揭密 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 日军惨败 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1 背景 2 概况 3 美军取胜的原因 二 太平洋战场 美国破译了日军密码 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 集中有限兵力 伺机歼敌 4 影响 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3 美军胜利的原因 1 美国 2 日本 日本分散了绝对优势兵力 战术陈旧 特混舰队担负攻击中途岛和引诱美军舰队的双重任务 错失战机 三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 1942 7 1942 10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43 1945 9 1 太平洋战场的反攻 率先展开反攻的战场 一 盟军的反攻 瓜岛战役 美掌握主动权 1942年8月 马里亚纳 菲律宾 日海空军主力被灭 1945 2 北非战场的反攻 第一 1942年 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 火炬 登陆 1943年5月 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结束第二 1943年7月 美英联军西西里岛登陆1943年7月 意大利政府垮台 退出战争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 苏德战场的反攻 1943 7 库尔斯克战役 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普罗霍夫卡战役 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 1944 1 罗 保 加 匈等法西斯仆从退出战争 4 中国战场 仍旧处于相持阶段 1943年随着各反法西斯战场的节节胜利和法西斯集团的瓦解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折 二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背景 为加快战争胜利步伐 并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 各大盟国频繁召开国际会议 诺曼底登陆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 1944年6月 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 艾森豪威尔 霸王行动 过程 P75百家争鸣 早在苏德战争爆发时 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 但直到1944年才成为现实 对此有人认为是英美等国希望看到德国和苏联互相消耗而故意推延开辟第二战场 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具备而无法开辟 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 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下 加速了其灭亡 消除了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 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 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意义 迟迟不开辟原因 开辟战场的条件和实力暂时还不具备 企图在战争中消耗苏联 谋求战后霸权1944年开辟原因 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 希望尽早结束战争 1943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 限制苏联影响 取得战后有利地位 三 德日法西斯的覆亡 1 雅尔塔会议 1 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时间 1945年2月 参与国及其首脑 美 罗斯福 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