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1.doc
5页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河北8年中考命题规律2009~2016年河北中考考情分析2017年河北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量与分值2016《蒹葭》句子理解简答内容理解选择2题、5分2015《望岳》《春望》景物描写填空诗句理解选择2题、7分2014《己亥杂诗》文学常识填空写作方法简答诗句赏析简答3题、6分2013《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填空思想感情选择诗句赏析简答3题、6分20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学常识填空景物描写简答诗句赏析简答3题、6分20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内容质疑拟题词语赏析简答2题、4分①分值:河北中考诗词阅读的分值基本稳定在6分左右②范围:预测2017年河北省古诗词的考查范围依然为课内34首③题型:文学常识、划分朗读节奏、理解词意和句意、感悟情感、分析形象、赏析词语或句子、阅读评价、质疑发问等④重点:尤其要关注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使用典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河北中考题型突破【例1】(2016河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宛在水中坻【思路点拨】诗词的朗读节奏要考虑诗歌的内容和含义,表达完整内容的词语要划在一起从上几句诗可看出本诗是“二二”和“二三”的结构,所以,此句也应是“二二”或“二三”结构这句话只要求划一处,所以节奏划分为“二/三”答案】宛在/水中坻 划分朗读节奏(2010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四言诗为“二二”节奏;五言诗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诗的节奏划分为“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词的节奏划分可根据音律及意思来断句表达相对完整的含义的词语要划在一起,不可随意拆分2.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此句为句子理解,主要是要理解句中的关键字,然后再根据意思串联起来所谓”即“所牵挂的”;“伊人”即“美人”;“水”即“河”答案】主人公所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边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思路点拨】A项:写景都是为了写人,开头两句写景,为起兴苍苍”“为霜”,景色冷落凄清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心情B项:“宛在水中央”“中坻”“中沚”,都营造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若隐若现的氛围C项:全诗从手法上来看,运用了重叠句的形式,而诗人所以要运用这种手法,是为了渲染缠绵无尽的情怀D项:诗中只表现了主人公“执着追寻”,但并没有表现“绝望情绪”,只表现了追寻时间之长和诗人盼与伊人相会的心理答案】D, 句子的理解(2010、2015、2016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词语理解是理解诗词句的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词语的本义;二是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可以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理解诗句的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本题是理解句子的本意 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013、2015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例2】(2014河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1分)【思路点拨】根据标题、内容等要点与记忆的文学常识相联系,以确定作者答案】龚自珍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思路点拨】诗人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文学常识(2012、2013、2014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文学常识类试题主要考查重要的作家、作品或文学流派等应对办法只能靠记建议可以分类、分年代记,一定要记准、记牢、写清、写对,不能出现错别字近几年河北省中考加强了文学常识的考查,在日常积累中应加强诗词曲的题目、作者、朝代和典故的记忆 体会作品的写作方法(2012、2013、2014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写作方法包括:(1)抒情手法:①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2)描写手法:对景物、动作、心态等的描绘,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3)修辞手法: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用典、对偶、互文、双关、顶针、设问、反问、反复等4)表现手法:烘托、渲染、抑扬、以小见大等体会古诗词的写作方法要从诗词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找出全篇诗词所用的写作方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表现了、形象地写出了)……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思路点拨】诗句之所以成为名句,一方面是句子本身的优点,另一方面是句子之外的延伸含义。
这两句诗自身的优点在于比喻的巧妙,其延伸含义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答案】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点,其作用主要有:一、提供特定的环境;二、营造氛围起到烘托的作用;三、衬托人物的心境,表达思想感情;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用在叙事类文章中);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六、在一些诗歌中含有起兴的作用,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 欣赏词语和句子(2012、2014年考过此点)【方法指导】(1)抓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语(叠词、拟声词)入手,品味赏析2)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3)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丽等4)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表明的观点、志向等5)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