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育人圆梦.doc
6页立德树人 育人圆梦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小学 张玉岐" 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 " 育人之旅 "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 的娇艳在举国上下、大力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今天, 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 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重 视自身师德建设,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 新型教师力争做一名 " 让家长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 满意 "的人民教师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 “立德”为我 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 《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 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 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 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 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 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 “立德树人”也几乎是 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
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 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 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 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 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 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 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需要树立德业,以德育人有人说: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人们总喜欢在社会中获得成就感, 即使是小事,也能从中得到成功带来的满足,而“立德”是 使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师树立德业,就是树立自身 良好的道德品行,当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思想观念 真正地融入到个体时,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才能把良好的德行从言行中自然地表现,才能真正做到为人 师表,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一直以来,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 品质,已经不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培育出 怎样的教育对象的问题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其 中的内涵不言而喻教师需要爱岗敬业,寻找工作的乐趣教师做到“以德 为先”,是为了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正能量而有人认为:爱 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但是当我们认真地 为此思考一番,就会发现这一奉献精神不是人人都能够轻易 做到所以,爱岗敬业,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每一种职 业都存在其固有的一套运行模式,人们时常会在固有的模式 中感受到疲惫,产生职业倦怠总会简单地表述为:没有新 鲜感,没有发展空间实际上, “新鲜”存在于每一个角落, 只是人们是否会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顾名思义,教师每天 都要对着同样的学生,为学生进行授课,批改作业,应对家 长 ,, 每天都重复体验这些工作人们想要在固定的工作中体 验到乐趣,就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教师可以热爱自己 的岗位,拥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同时具有诲人不倦的精 神当我们对工作拥有一颗热爱之情, 才能发自内心地尊敬、 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形成强 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细心”地发现工作中的“新奇” 不断地体验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乐趣,才能“诲而不倦”教师需要尊重、关爱学生,达到教学相长。
毫无疑问, 从小我们的内心就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理 解和尊重不同性格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别人的兴趣, 学生们亦然: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个体, 也拥有被尊重的权利, 教师首先需要尊重自己的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 题,做到换位思考,不要专制地控制学生,不应该让学生感 受到“不公平”,产生这种感受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对老师产 生偏见,也会因此不愿意完全服从老师的安排,对学习失去 兴趣所以,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教师还 要关爱学生坚持做到不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敢于 原谅学生的过错,允许学生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多表扬少批 评,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以便及时成为学生们的“心 灵鸡汤”,还要学会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 胆地表现自己的优点,弥补不足,做到扬长补短当然,教 师在教育中应做到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最后,身为 教师,不能自视甚高地认为学生不如自己,教学相长,正所 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一位教师,能让学生自然 地对自己产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情感,相信这位教 师也算是成功的教师教师还需要刻苦钻研,乐于教学,达到精益求精兴趣 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
当我们对某种工 作感兴趣时,热爱之情会促使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从中 学会更多知识教师的工作不能简单地对待,要用发展的眼 光看待问题,不同时期接受的知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一 定全部都适合每一代人为此,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从工 作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发展动向,对比不同年代、年 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还要学会利用闲暇 时间,专研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求让自己在 一点点的进步中,不但能够跟上社会时代的步伐,而且能够 力所能及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要求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对待教 育的态度,以“乐教”为至上追求有人认为, “乐教”是 师德培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 “快乐”会让我们的生活变 得充实,也会为我们的心灵补充积极的养分教师若能把工 作融入到生活中,把工作视为生活一样“经营” ,以教书育 人为人生最大的快来,并且尝试保留它、延续它、分享它 或许就能快乐地做到“术业有专攻” ,让工作达到精益求精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 , 是“心灵与心灵的沟 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要培养学生 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 乐。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 学生心理,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 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 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 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 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 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 生命发展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