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省成都市锦西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87111767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短文两篇》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技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学法指导】: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自查工具书,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翻译,疏通课文大意;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一、课前预习1.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二十二岁时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2)文体介绍: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2.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 ,字( ),自号( ),( )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 )。

      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谥号( ),眉州眉山人,( )(朝代)著名( )、( ) 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 )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词风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歇( ) 西日欲tuí( ) 与其奇者( ) 沉鳞jìng( )跃 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 解( )衣欲睡 积水空( )明 相与( )(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a.《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四时“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早、晚“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

      b.请从《答谢中书书》中找出能体现“山”、“川”之美的特征的句子:写“山”之特征:写“川”之特征:c.《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写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 )3.我的发现与问题:二、自主互助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 )(2)四时( )俱备(3)晓雾将歇( )(4)西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7)解衣欲( )睡 (8)欣然( )起行 (9)遂( )至承天寺 (10)盖( )竹柏影也 (11)相与( )步于中庭 (12)庭下如积水空明( )(13)念( )无与为乐者 (14)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记承天寺夜游》的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4、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1、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2、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记承天寺夜游》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2、文章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3、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四、展示反馈:五、精讲点拨1、 试分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给人的意境之美2、《答谢中书书》中,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3、《记承天寺夜游》中,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六、巩固拓展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3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本文的主题句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3)夕日欲颓 ( ) (4)沉鳞竞跃 ( )3、填空:“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4—7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欣然起行(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本文写景处处扣住“月”字来写,正面写月的句子有    ,侧面写月的句子有    。

      6、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知识补遗】虚实相生:要理解虚实相生,我们就必须明白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虚”是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虚是靠实生发出来的,是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抓住景物的动态特征来描写,写四时之景时静中见动,写一日之景时以动衬静为突出其动态,文中既有视觉形象(如“五色交辉”、“青林翠竹”等),又有听觉形象(如“猿鸟乱鸣”);既有实景(如“石壁”、“林”、“竹”等),又有虚景作为虚景的“五色交辉”,会引发读者对绚烂的山林景色的种种联想与记忆《记承天寺夜游》抓住月光晶莹与清凉的特点,以“积水空明”作比,而本体月光没有出现,化实为虚,后又以“藻荇交横”这个喻体丰富前一个喻体“积水空明”,是化虚为实。

      虚实相生,别具匠心七、课后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