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pdf

29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78213478
  • 上传时间:2024-08-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52M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一)一 内容解读《 观沧海》开头两句点明“ 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均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 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两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 草木衰败的季节, 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后两句则是对“ 水何澹澹” 一句的进一步描写: 定神细看, 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汹涌起伏这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诗人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绪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 正反映了诗人“ 老骥伏杨, 志在千里” 的 “ 烈士” 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展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 银河) 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 人 “ 眼中”景 和 “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意境来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歌起句用笔奇巧,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写景中点明时令 “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朝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是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偏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的被贬之地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 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两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又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张本第二句虽是简单的叙事, 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之情,已力透纸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这里所谓“ 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 其地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李白当时在怀化东南,所以才有“ 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 中 “ 愁心”二字也是蕴含着丰富内容的, 值得细细品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寄思念之情了至此, 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更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次北固山下》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诗人要行的路 青山”点明题目中的“ 北固山” 诗人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 绿水”前进,驶 向 “ 青山”之外遥远的“ 客路” 这一联先写“ 客路”而 后 写 “ 行舟” ,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 乡书”“ 归雁”遥相照应颔 联 “ 潮平两岸阔”的 “ 阔”是 “ 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 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 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下 一 句 “ 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而 用 “ 风正” ,是因为光 “ 风顺”还不足以保证“ 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悬” 这 个 “ 正”字,兼包' ' 顺” 与 “ 和”的内容这一句写景相当传神, 诗句妙在通过“ 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是于岁暮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 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第三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日生残夜” “ 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 雁足传书”的故事,想着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末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笼罩上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天净沙・ 秋思》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令, 仅二十八个字就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开头两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形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 这里的枯藤、 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 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清雅安适十二个字勾勒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 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添了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全篇仅二十八个字,就把十种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 来 ,通 过 “ 枯 ” “ 老 ”“昏”“ 古 ”“ 西 ”“ 瘦 ”六 个 字 ,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最 后 一 句 “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他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 马 ,迎着凄苦的秋风,愁肠寸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这首小令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表现 主 题 ,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二 、技法总结《 观沧海》1 . 借 景 抒 情 ,情景交融本诗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与壮美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 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把高潮放在诗歌的末尾,通过虚写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展现出了宏伟的气势,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 .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万物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是写景的高潮,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表现出大海波澜壮阔的雄浑气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写景并不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歌的开头写杨花落尽、 子规啼叫, 从而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 杨花 ”飘忽不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飘零流落之感自生;“ 子规”即杜鹃,在古代诗歌中是悲苦的象征因此,本诗的写景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显2 .想象丰富,笔势灵动最后两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 给予抽象的“ 愁心” 以物的属性,并将它寄予明月,让它与明月一同伴随友人到夜郎西本来是无知无情的明月, 在诗人的笔下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 它能够带着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之心陪伴朋友一路去到夜郎之西。

      诗句笔势灵动,气概超群《 次北固山下》1 .脉络分明,结构严谨本诗按船所处的位置来写诗人的所见、所思,脉络分明,结构严 谨首联写行程;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尾联写诗人离家已久, 尚不能归, 见到此景, 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2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它不仅写景绝妙,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新事物蕴含着蓬勃的生机, 必将取代旧事物 此联给人以乐观、 积极、 向上的精神力量《 天净沙・ 秋思》1 .白描手法,言约义丰这首小令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一个羁旅天涯、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哀愁 前三句, 十八个字, 共写了藤、 树、 鸦、 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暮色图2 .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 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 流水”与处于静态中 的 “ 小桥”“ 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来寄托无形、抽象的凄苦之情。

      三、主题概括《 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怀的特定心境末两句中,诗人将相思情意托付给同照两地的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与关切《 次北固山下》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1. 作家作品曹操( 1 5 5 —2 2 0 ) ,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 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 1 9 6 )迎献帝都许,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 2 0 0 ) ,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 2 0 7 )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 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 追尊他为武帝 曹操善诗歌, 《 步出夏门行》 《 蒿里行》 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著 有 《 孙子略解》《 兵法接要》等书,诗歌《 龟虽寿》《 短歌行》等著 作 《 魏武帝集》 ,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 曹操集》 李白( 7 0 1 —7 6 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 诗仙” 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 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 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诗特有的绚烂色彩他的诗是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 李太白集》3 0卷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先天进士,官荥阳主簿、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其诗流传不多《 河岳英灵集》称:“ 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 江南意》诗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 说) 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 马致远( 约1251—1321以后)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 今北京) 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 叹世”之作其散曲亦受称誉,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 汉宫秋》最为著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元曲四大家二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2 .文体知识乐 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 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 乐府诗” ,简 称 “ 乐府” 乐府是继《 诗经》《 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近体诗近体诗又称“ 今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每首诗句数固定( 排律除外) ,每句诗的字数固定,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基本固定,押韵的位置固定同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式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但限制也更多 散 曲元代除了诗词依然处于“ 正宗”的位置外,诗坛上又涌现出一种新样式,这就是散曲它与传统的诗词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前者短小精悍,是单个的曲;后者富赡雍容,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缀而成的组曲,它们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此外,散曲体制中还有一种带过曲,属小型组曲,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1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磺石( j i 6 ) 遁澹( d d n d d n ) ( s o n g z h i ) 萧萼( s )2 .解释下列词语⑴ 临 : 到 达 , 登 上 2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 )竦 峙 : 耸立 4 )星汉:银河⑸ 若 : 好像⑹ 至 :达到极点 ⑺ 次 :停宿 8)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9)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3 .参考译文《 观沧海》向东到达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 岛上) 树木葱茏苍翠,百草茂盛秋风飒飒,巨大的波涛汹涌而起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出自大海之中;璀璨的星河,好像也是出自大海之中 真是) 好极了,用诗歌来抒发( 自己的) 志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柳絮落尽,杜鹃鸟不住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希望能一直伴你到夜郎以西《 次北固山下》旅人前行的路在北固山以外, 船向前航行于江水之中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思念家乡的书信,怎么传送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 天净沙・ 秋思》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小桥下的流水边住着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行走着一匹疲惫的瘦马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因漂泊而) 悲伤的游子还远在天边 教学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2 .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读,读思结合,体会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导入一: 同学们, 读过了朱自清、 老舍、 刘湛秋笔下的四时之景,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去欣赏古诗中的风景,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情届时,我们将会举办班级古诗朗诵会在朗诵会之前,需要同学们合作完成以下准备工作导入二: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歌,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届时,我们将会举办班级古诗朗诵会在朗诵会之前,需要同学们合作完成以下准备工作二 任务与评价标准制订1 .布置任务各个小组按要求完成四首诗的朗读任务卡朗读任务卡【 朗读设计】画出重音、停顿,并设计朗读的体态、 手势、 表情等 2. 共同制订评价标准在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讨论【 朗读说明】 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朗读设计的理由【 朗读配乐】根据诗歌的内容、情感或意境, 选择恰当的朗诵配乐【 朗读评价】 请其他小组点亮十诗歌朗读的评价标准每块内容请学生发言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的方法三 感知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请学生自由朗读,感知韵律和节奏 明确】古代诗歌讲究韵律,诗歌体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诗歌诗体《 观沧海》四言诗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 天净沙・ 秋思》散曲《 观沧海》是古体诗,不讲求押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绝,一般一、二、四句押韵,这首诗押“i” 韵《 次北固山下》是律诗,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这首诗押“ian” 韵《 天净沙・ 秋思》是散曲,每句押韵,押 “ia” 韵我们朗读古代诗歌时,要读出节奏。

      四言诗的停 顿 是 “ 二二 ” ,如 “ 东临/ 碣石,以观/ 沧海” 五言诗的停顿节奏,一 般 是 “ 二三” ,如 “ 潮平/ 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同时,像 “ 海日/ 生/ 残夜,江春/入/ 旧年”这样的对仗句,上下句的词语音节应该是一致的七言诗一般 则 是 “ 二二三” ,如 “ 我寄/ 愁心/ 与明月,随君/ 直到/ 夜郎西” 六字句一般停顿是“ 二二二” , 如 “ 枯藤/ 老树/ 昏鸦” , 但 《 天净沙•秋思》的最后一句,则 读 “ 断肠人/ 在天涯” 四 选择角度,理解诗歌情感从以下所给的角度,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角度一: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角度二:抓住意象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 物象” ,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角度三:抓住精妙字词角度四:关注意象堆叠、组合角度五:……1 .《 观沧海》(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注释,补充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 0 7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削平了北方群雄七月出卢龙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2)反复诵读,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预 设1: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人登上当年秦皇、汉武曾登临过的碣石山,有一种豪迈之情预 设2: “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几句是写实景,由水写到山岛,再写到草木,最 后又写到波涛,动静结合,写出了波澜壮阔的景象,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但又令人踌躇满志,慷慨激昂预 设3 :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叠,让我感觉到一种喷薄欲出的豪情 3 )再次朗读,体会四言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2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诗歌题目透露了哪些信息?【 明确】 好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 这首诗是李白送给他的 “ 遥 ”是遥想、遥祝的意思,诗人和王昌龄距离很远,王昌龄已经出发前往贬谪地了 2 )古诗常常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这首诗中的“ 杨花”和 “ 子规”有什么深意?杨花:柳絮,飘忽无定指杨花落尽、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子规:杜鹃鸟,其叫声为“ 不如归去二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明确】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 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 不如归去” ,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

      3)诵读并进一步理解诗歌情感 明确】诗歌第一句用“ 杨花”和 “ 子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伤感的气氛,在朗读时应读得轻而缓慢第二句点题,“ 过五溪”要重读,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之情第三、四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人突发奇想, 将自己对友人的关怀、担忧和嘱咐都寄托于天上的那轮明月,让它代替自己陪伴友人远行诗歌从写景叙事转到了抒情,一般来说,绝句的第三句都是“ 转 朗读的时候往往会走上一个高潮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可以留稍长的停顿,以制造悬念,最后将自己对朋友的真诚祝福和盘托出五 布置作业1 .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2 .选择一首诗歌为其配乐,并说明为什么这样配乐3 . 填 写 “ 朗读任务卡” 六 板书设计 ( 四言诗]七绝五律散曲节奏韵律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抓住意象抓住精妙字词关 注 意 象 堆 住 、 组合一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二 选择角度,理解诗歌情感1 .《 次北固山下》( 1 )王 湾 以 一 首 《 次北固山下》立于唐代优秀诗人之列,这首诗的魅力何在?预 设1 :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这一句所写的景象很壮阔预 设2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一句所写的景象很有哲预 设3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一句所抒发的乡愁很打动 人 心 。

      2 )这是一首五律,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对偶抓住精妙字词赏析对偶联 (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对偶联)(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对偶联)(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明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 ”“ 阔 ”“ 正 ”“ 悬 ”四字炼得很 好 :“ 潮 平 ” ,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 正 ”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 夜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海上已经涌出一轮 红 日 ,江上已有春意,而旧年还没有过完两 个 动 词 “ 生 ” “ 入 ”非常传神,将残夜孕育海日、新年送走旧年的哲理表现出来2 .《 天 净 沙 •秋 思 》同样是表达乡愁,这 首 散 曲 和 《 次北固山下》 ,哪一首的愁绪更浓重一些?如果用色彩去表现,你分别会用什么色调?请简述理由预 设1 :《 天 净 沙 •秋 思 》更浓重一些诗人选取了特定的时间— —黄 昏 ( 夕阳西下) ;选取了特定的景物一 一 “ 枯 藤 ” “ 老 树 ” “昏鸦”“ 古 道 ”“ 西 风 ”“ 瘦 马 ” ,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沧桑、凄 凉 ,用这些景物烘托出特定的愁苦氛围。

      《 次北固山下》也是在特定的时间—— 冬末春初,旧年将尽新年来临之际, “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雄放的激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则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之气如果要用色彩去表现,《 天净沙•秋思》我会选用色调偏暗的黄色; 《 次北固山下》 我会选用蓝色、绿色预 设 2 :《 天净沙•秋思》中 的 “ 小桥”“ 流水”“ 人家” ,可能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 “ 人家” 的美好气氛更烘托出自己“ 古道” “ 西风”“ 瘦马”的落寞;也可能是诗人回忆中的故乡之景,与眼前“ 枯藤老树昏鸦”形成鲜明对比我会用灰色调去表现预 设 3 :《 天净沙・ 秋思》这首散曲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他的喟叹是沉重的,一 声 “ 断肠人在天涯" ,把无所归依的伤感与愁苦表现了出来 《 次北固山下》中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明诗人还可以通过书信传递自己的思乡之情,显然比散曲里的抒情主人公好多了3 . 诗歌是诗人情感喷涌而出的产物,《 毛诗序》有 言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如何理解这四首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明确】( 1 ) 各篇景物描写的特点不同,决定了情感的不同。

      2 ) 从关键词语中传达出景中情三 朗读预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 1 0分钟) 四 朗读任务卡投影展示、解说,并朗读示 例 1:观沧海曹 操东临/ 碣石,以观/ 沧宇 抬头目视远方,斗志满满,眼神坚定)【 朗读设计】画出重水何/ 澹澹,中色/ 竦峙 右手慢慢向右上方音、停顿,并设计朗举起,手心向上)读的体态、手势、表树木/ 丛生,自葺/ 丰茂 右手缓缓落下,停情等在右胸前,手心向上)秋风/ 萧瑟,港波/ 涌起 右手慢慢将手心朝下,小幅左右移动)日月/ 之行,若出/ 其中;( 语速稍加快,向左 上方举手,不落下)星汉/ 灿烂,若出/ 其里 向右上方举手,身体前倾,作豪迈之姿)幸甚/ 至哉,歌以/ 啄有 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向正前方有力高举,眼神更为坚定)【 朗读说明】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朗读设计的理由这是一首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四言古诗诗人用宏大的景物,让我们感受到秋日苍凉中的慷慨和豪情 “ 沧海" ' ' 洪波" " 日月" ' ' 星汉 ” ,都是远观之景、浩大之景,重读这些词语,突出诗人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所以在读到这些景物时,我们的手势是有力气的,表情是坚定、充满斗志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充满奇特的想象,把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出来,所以在这四句,我们稍加快节奏,左右手并上,期待能把这种气势更丰富地展现出来。

      最后我们把手势停留在“ 双手向正前方有力高 举 ” ,就是想把诗人的壮志满怀铿锵有力地表现出来 朗读配乐】根据诗歌的内容、情感或意境,选择恰当的朗诵配乐配乐:骆 集 益 《 沧海龙吟》曹操的《 观沧海》 描写了沧海宏大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沧海龙吟》曲调慷慨激昂,比较契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适宜作为诵读配乐示 例 2:天 净 沙 • 秋思马致远【 朗读设计】画出重音、植藤/ 考树/ 冒鸦,( 向右上方举手,表情凝停 顿 ,并设计朗读的体重)态、手势、表情等小桥/ 流水/ 人家,( 向左方举手,表情有一丝向往) 百道/ 四风/ 理马 低头往下看,表情回归凝重)夕阳/ 西下,( 抬头目视前方)断购△/ 在天涯 惆怅,伤感目视远方,表情更加凝重)【 朗读说明】 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朗读设计的理由这是一首散 曲 ,诗人用几组意象的堆叠,营造出忧伤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愁苦与乡思,如 ‘ ‘ 枯藤" ' ' 老树” " 昏鸦二给 “ 枯”“ 老”“ 昏”“ 古”“ 西”“ 瘦 ”这些词标注重音,是因为这些词特别能凸显秋日的衰败之象,表现了作者心中那无法磨灭的思乡之愁,所以在读到这些景物的时候,表情都是凝重的。

      小桥流水人家”是比较温馨的画面,但又令作者突然发觉自己在离家十分遥远的“ 天涯” ,激 起 “ 断肠人”更深的哀愁,所以读最后一句时表情应该更加凝重 【 朗读配乐】 根据诗歌的内容、情感或意境,选择恰当的朗诵配乐配乐:刘天华二胡曲《 悲歌》马 致 远 的 《 天净沙・ 秋思》 以多种景物组合了一幅天涯游子孤独地行走于西风古道的凄凉景象,抒发了凄苦的思乡之情二 胡 《 悲歌》曲调幽怨悲凉,比较契合这首散曲的情感基调,适宜作为诵读配乐各小组配乐朗读,并请台下学生进行点评最后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将总评星级评价写在黑板上, 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五 集体朗读同学们, 在各个小组带领我们感受这四首古代诗歌的情感后,让我们一起来集体诵读这四首诗词1 .请四个小组负责在台前诵读、指导,配上体态、手势、表情等2 .全班集体朗读六 板书设计 《 观沧海》秋壮志满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暮春关切友人《 次北固山下》冬末春初思乡心切《 天净沙・ 秋思》深秋思乡之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