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教学论 毛振明 十五章全大纲.doc
12页体 育 教 学 论 任课教师:毛振明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论小史 在中国的古代学校教育中,一些近似现在体 育的成份被列入了课程之中,在春秋战国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了“礼、 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其中的“乐”、 “射”、 “御”中就含有体育教学的成份 在国外学校教育中最早关注体育教学的应属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主张学生应 从 7 岁进入国立初等学校,在修完雅典学校 的普通课程后进入体操学校学习游戏、舞蹈、 角力、掷铁饼、投抢、赛跑、射箭、骑马和 野营生活等内容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 了柏拉图的自然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认为人 的发展是沿着身体、情感和理智的顺序进行 的,因此教育也应遵循这一自然的顺序,先 进行体育,再进行德育,最后进行智育和美 育近代的国外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夸美纽斯、 洛克、卢梭、古兹姆斯和裴斯塔洛齐等自然 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重视 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锻炼 1903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 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必修地位,这是中国首次 以法规形式确定了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 位,也是中国近代体育教学的真正起步。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学校体育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体育课程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 视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在总结 过去的基础上主要是向前苏联进行学习,在 这种学习和借鉴的促进下,体育教学理论研 究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第二节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诸要素体育教学的诸要素1 体育教学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 组织体育教学? 2 体育教学的第二个问题是:“体育教学为谁 而组织?” 3 体育教学第三个问题是:“体育教学是谁组 织和实施的?” 4 体育教学的第四个问题是:“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是什么?” 5 体育教学的第五个问题是:“体育教学沿着 什么样的途径达到目标?” 6 体育教学的第六个问题是:“体育教学是在 什么环境下组织的?” 7 体育教学的第七个问题是:“怎样实现最好 的体育教学?” 8 体育教学的第八个问题是:“我们看到的体 育教学是怎样的?” 体育教学共由 8 个基本因素组成它们是: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 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体育教学论的学习体育教学论的 意义和要点意义和要点1、清晰而正确地辨别各种体育教学现象; 2、统一有关体育教学的概念和术语; 3、把握基本要素,概观地认识体育教学本 质; 4、掌握体育教学基本规律,指导体育教学 实践; 5、掌握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6、推动体育教学研究、完善体育教学理论1、要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要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进行学习; 4、要结合自己的运动专项进行学习; 5、要很好地理解教学范例,并能够举一反 三;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 预期成果。
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 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 目标; 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1、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学的功能; 2、保障实现体育的教学目的(意图) ; 3、确保层层目标衔接,最终实现总目标; 4、明确和落实体育的教学任务; 5、体育教学目标规约了教学过程; 6、指引、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7、形成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体育教学目标的外部特征是:属于体育教学 目标内容以外的,但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具 有规定性的那些特点及其标志,包括有“目 标的层次”和“各层次目标的功能与工作”, “各 层次目标的功能与工作”中又有“功能”、 “工作” 和“搭载文件”三个方面 体育教学目标究竟应该如何写?应该写哪些 内容?应该写到何种的清晰程度了?这些问 题就牵涉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的要素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呢? 美国著名体育教学论专家西登拓朴 (siedentop)认为: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 目标(intructional objective)应该包括“达成 什么样的课题”、 “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 “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三个内容。
第三节第三节 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学年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学期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单元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课时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第四节第四节 制订体育教学目标范例与练习制订体育教学目标范例与练习体育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体育教学目 标,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能否很好实现决定 于每一个课时目标是否都能实现而过去许 多的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很不具体清晰,严重 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的指导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 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 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 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具有以下性质: 1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2 体育教学过程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 3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 的过程 4 体育教学过程是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 程 5 体育教学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第二节第二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1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2 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3 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4 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5 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第三节第三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及其特点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及其特点超学段(12-16 年)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国家规定性、多模式性、非全体性 学段(3-6 年)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发展 阶段性、相互衔接性学年的体育教学过程 的特点:系统性、周期性、承启性 学期的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季节性、集散 性 单元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规模变化性、学 理性学时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结构性、 行为性、方法性 技术学习点(10-30 分钟)教学过程的特点: 技能形成的基本单位、身体负荷性第四章 体育教学主体 第一节 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 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 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地位和主要责 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 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 1、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2、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 3、选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 4、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
5、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 6、 “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第二节第二节 体育学习的主体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 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 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的学习行为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包括: 1、教师要把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 习目标 2、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 3、教师要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学习过 程 4、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情境5、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教师的主导性”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 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 和强度”,而“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指“学生 朝向自己学生目标清晰度和学习过程中前进 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 换句话说:教师的指导性就是“对学习过程 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 中的主体性” 其实,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 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 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学生接受教师的 指导下,一个去正确的“导”,一个在主动积 极地“学”,因此两者应该说是统一的。
没有 正确“导”的积极的“学”,只能是“瞎学”;而 没有积极“学”的“导”,即使正确的也只能是 白费劲的“导”了第五章第五章 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 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体育教学原则是更加 明确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学原则是教师进行 教学工作思路;体育教学原则是观察体育教 学的视角;体育教学原则是评价体育教学的 标准; 第二节第二节 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1、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 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5、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 第六章 体育教学模式 第一节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 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 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 设计和实施上 第二节第二节 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理论性 稳定性 直观性 整体优化性 对应性 评价性 第三节第三节 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1、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2、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 3、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4、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 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 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体 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 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第二节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世界的现代体育教学已有了 200 多年的历史, 至 2003 年中国的近代体育教学也整整一百 年了 体育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 学科,其教学方法也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体育教学方法已从运动训练方法和师 傅的传教方法中发展成为有自己特点的教法 体系,而且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 学、心理学领域的新发展,正在出现一种新 的趋势,这个趋势可以归纳为现代化、心理 学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几个明显的变化 第三节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1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 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 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 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 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 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 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那 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 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 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 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