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与组织认知学.doc
6页管理与组织认知学的研究姓名:查耀华 学号:120041 学院:商学院摘要:认知学在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时,它不仅带有社会心理学分支领域的主要特征,而且也受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以及其他许多领域的深深影响所以要理解人类的事情,必须理解认知学同样认知对管理也特别重要,它涉及影响人类行为及其结果的思想企图管理与组织的认知学就是将认知视角应用于广阔的管理领域关键词:认知学 企业管理 联系 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它作为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一. 认知方法 认知科学就是以认知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认知涉及学习、记忆、思维、理解以及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认知行为 要更好的理解人类的事情,我们必须了解如何认识事物,怎样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此要理解认知的五种方法 (1)关注作者在《战略思想图解》一书中建议描述和理解组织认知学的直接方法是,假设:(1)概念或想法是认知行为的关键基石;(2)一些单词充分概括了这些想法;(3)与其他一些不常用的单词相比,相关单词的重复使用,是一个观点认知优势的标志。
从这些假设中出现的理论,集中于“关注” 最先记录的一个认知研究就是基于这些假设而来:它讲到18世纪瑞典的一群异教徒,他们提出证据,表明反抗群体所吟唱的赞美诗中有不可接受的观点 在管理上尼德鲍曼首先查看了年报中的词汇,得出的结论是,陷于麻烦的企业寻求风险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在认识一件事情时,我们应该先关注它,去留意它,注意它通过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事物 (2)分类 分类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将事物按不同的性质进行归类划分,使事物更有规律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如果利用分类的方法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事物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企业要招聘一些员工时,人力资源部肯定需要制定招聘计划,而在招聘岗位这块内容肯定要对招聘岗位进行分类,比如销售代表、行政人员、经理、会计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招聘人员知道应该招什么样人,为组织找到合适的人才 分类研究比关注研究更难实施,因为前者强调在口头表达之前的认知过程结果是,对分类感兴趣的研究者,必须比对关注感兴趣的研究者事先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可能使用从信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收集技术:用于管理研究的典型的存储网格技术的 一大优点是,它反映了被研究的个体使用的词语分类方式,而不是由研究者提供的分类方式。
这提升了分类研究的表面效度,但必须记住,研究者作了一个重要(并且难以直接支持)的假设,即对强迫选择比较的反应的理解,确实影响组织中的决策 (3)因果推理 在我们学习新知识时,肯定有些东西需要我们去背诵比如说背一篇课文,有的同学可能只需要十分钟,而有的同学却需要二十分钟经过我自身的一个体验,如果这篇文章的主旨线路比较清晰,因果关系明确,逻辑性强,那么我们就能更快的记住因为在有些我们记不清的地方可以通过因果推理去联想 因果关系的信念对管理者尤其重要,因为这些关系是评估过去绩效的基础,并且,是未来行为过程可能的结果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我们只有通过对该员工过去平时的工作表现来对其评价,只有这样才是最公正的这就是一种因果认识 (4)论据要深刻的认识一个事情,若就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法还不够,它只能让人了解该事情,但要使人信服还必须要加上论据只有有了数据这些论据才能让人更能清楚的知道就像我们去商店买电脑,当我们走入商店各种品牌琳琅满目,有惠普、戴尔、苹果、联想等等这时某个品牌的销售人员就会向你介绍他的产品若他只是对你说他的电脑有多好,比别的电脑好得多,我相信就算他把电脑夸得天花乱坠你还是不一定会买。
但是如果他如果这样向你介绍,这个季度我们的销售量是多少,我们的内存比别人多多少,我们的散热比别人强多少,我想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通过这个举例可以发现当我们列出一些数据在向别人介绍时,能使人更清楚的认识 (5)图解图解这种方法可以使人更容易的理解事情,能够让人一目了然,不需要像看文字似的,还要在大脑中想一下图解一般是在因果推理这种方法的基础上,画出由箭头连接起来的短语,显示原因和结果链许多研究者画的认知地图,都采用这种因果形式但是我们在利用这一方法认识事物时,要注意它可能给我们的认识带来偏差 研究人员认为,基于以前经验的期望(不管研究中的个体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影响认知行为这些图解被储藏在记忆中,不仅影响感知到的东西,而且影响由所受到的激励“填补空缺”的推断一个著名的例子来自一个实验室实验,被试者记起一个高消费阶层饭店的图画,包括银蜡烛台和其他在这种类型设施中通常发现的物体,其实这些并不在当前图画中二.行为的认知锚定理论赫伯特·西蒙宣称“人类理性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他声明,每个环境和背景,即使相对贫乏,也包含比人类观察者能够认识和处理的因素更多的刺激源环境并不独立于行为者而存在,而不同的人对环境的认识也不一样。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人的认知偏见,就像在认识新朋友时,如果你你以前就听过别人说过他,说他为人比较小气,那么你可能在心里就比较排斥他 国外对锚定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Tversky & Kaheman在“幸运轮”实验里发现了锚定现象 1974年,Tversky & Kahneman通过系列实验证实人们在做决策和判断时总是易受无关刺激的影响,促使决策和判断指向某一初始值,他们将这种现象叫做锚定和调整著名华人心理学者彭凯平在其主编的《决策与判断》一书中介绍到锚定和调整效应,得出的结论是:锚定现象是普遍存在、不可动摇的作者在《企业何时改变方向》提出认知锚定的企业理论 概念:个体的判断是以一个初始值,或者说是锚为依据的,然后会进行并不充分的上下调整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行为的认知锚定理论就是个人在理解某个事情时,事先在自己的心里都一个认识、判断,然后再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环境因素的刺激,在先前的认识、判断基础上上下调整下面就对造成认识上下调整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当然在不同的水平有不同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就一个体水平为例1) 动机 动机是识别和形成期望结果的精神和愿望。
动机会把结果推到我们期望的那个方向现在的大学生为了能够在毕业时能找到一个和很好地工作,就会在大学期间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能力,比如考取不同的证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扩充自己的课外知识等等在这里毕业能找到好的工作就是一种动机,而这种动机就会不断的刺激着大学生使他们的行为不断改变,从而达到他们的期望2)技能技能就是执行具体行为模式的能力每个人的技能不同,有强有弱,这就会使人在对待相同的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比如一个企业在当其生产达到一个瓶顶期时,就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促进其发展这时有些管理者就会建议企业应该扩大生产线,增加投入,但有的管理者则会缩小企业规模,转移到别的产品这就是由于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能力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3) 价值 价值是有关重要性、适当性等的标准每个事情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而且对不同的人他们是不同的所以当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选择最简单的例子,当俩台笔记本放在那让你选择时,一台是苹果,一台是惠普,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它的价值比后者大4)规则和对策虽然结构化理沦是一个复杂的元理论,组织的二元性是相对直观的:行为或“代理者”和“结构”(Giddens将其定义为“规则和对策”)递归联系在一起。
个体总是可能以独特的个体动机方式活动,他们“例示“了能够影响其他人行为的社会规则和对策因此,任何给定的行为,都会以某些方式反映来自先前经验的规则和对策,这些方式的行为者和观察者自身可能都没有察觉然而,恰如吉登斯的描述,规则更像非正式的儿童游戏规则,而不是正式的国际象棋规则,这意味着行动者的行为所受先前经验的影响,完全无法准确预测在一个组织中个人对一件事的认识无论多么的不同,都不会超出组织的规则,始终都会在这个规则内5) 压力和惯性 惯性的起源是由个体自身经验发展而来,在社会背景下重复使用当如果已有的战略框架不能解释大家关注的事物时,压力就会增加压力和惯性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尤其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认知或相关思想在更高水平上发生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压力和惯性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作为一个经济地理学者,吉姆在对住宅迁移的研究中,首先探讨了这种动态性在这里,惯性指关于邻里友谊这样的事,而压力指家庭人口增长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发现当邻居之间的友谊非常好时,并且家庭人口不多时,则大多家庭不会迁移;但当某些事引发邻里之间关系不好时,家里人口又增加时,则大多家庭会选择迁移这就是压力和惯性的一个动态性惯性基本上满足于当前做事方式的结果。
当这些结果在一个正方向或一个负方向上偏离预期结果时,压力就会增加三. 管理与认知 动态环境,是指企业所面临的频繁、持续、难以预测性变化的环境(包括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变化),企业环境的这种变化足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快速更替,难以持续,在过去几十年中,企业环境的特点由较为静态转向动态,环境的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战略行为,而且也推动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通过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管理与认知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因为认知可以影响行为,各种行为组成企业的管理例如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要应用的一组知识结构,战略决策者的这组知识结构是战略决策者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依赖于战略决策者以往的经验的对特定事物相当稳定的看法和理解决策者在判断和选择行为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虽然在判断过程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但是人的认知偏差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是可以得到有效的纠正的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偏差都是系统性的,而且是预先可以控制或预测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偏差都是可以控制的,也并不是所有带有偏差的判断都不是理性的理性的判断存在偏差,甚至可以是逆反的偏差四.案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摩托车市场被英美企业所垄断,其垄断市场的是大型产品,这些大型产品有着较高的价格,例如300一400cc价格为1000一15000美元的摩托车就是其主打产品,但是日本企业却发现消费者对小型车的钟爱,在进入美国市场时,研发出仅仅50cc的小型摩托车,并以较为低的价格卖出。
当日本企业推出这种新产品时,英美大型企业对这种疯狂的小自行车却视而不见,但到后来才如梦初醒,但是已为时已晚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英美企业之所以被日本丰田摩托车占据市场,无疑是丰田公司能够快速的抓住产品发展的新趋势,而英美企业却对这种新趋势反映缓慢所造成的,这也证明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对企业竞争优势获取与保持的重要作用而至于丰田公司能够这么快能够抓住机会的原因,正是因为决策者对美国摩托车市场环境的准确认识通过认识的五种方法,如关注、分类等,对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就是将认知学的视角应用于广阔的管理学领域五. 总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系将变得越来越紧密,同时企业将面临的环境也将越来越发杂,越来越动荡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现有理论强调企业的战略行为和企业独特资源与能力的重要作用然而,有学者认为动态环境下,应突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作用,以放松产业结构观和资源基础观的经济学假设,特别是“理性决策”的假设Hamel 和 Prahalad曾指出,研究不确定性、复杂性管理问题时,需要特别关注管理者的认知等因素这就要求学者在研究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问题时,需要明确高层管理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