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pdf
6页心理科学进展 2010, Vol. 18, No. 11, 1756–176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56 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 张姝玥1,2 许 燕1 杨浩铿1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2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南宁 530004) 摘 要 研究者通常用目的和含义来定义生命意义, 或者把它定义为多维度的结构认知、动机和情感是被提及最多的生命意义的组成维度动机和认知维度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认可, 而情感维度存在较大争议生命意义是幸福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能够影响许多与幸福有关的变量目前的研究对生命意义的动机维度(生命意义寻求)及如何获得和提高生命意义研究较少, 今后的研究可针对这两方面 开展 关键词 生命意义; 幸福; 动机维度; 认知维度; 生命意义寻求; 存在的生命意义 分类号 B849:R395 1 引言 最早关注生命意义的并不是心理学, 生命意义的问题在哲学等其他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著名哲学家, 例如叔本华、爱默生、尼采、萨特和加缪等等都是在提及生命意义时需要提及的名字(Auhagen, 2000)。
在心理学领域, 很多心理学家都对生命意义进行过探讨, 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生命意义理论由弗兰克尔提出的他确信人类需要生命意义, 并且具有追寻意义的动机, 会不断去发现其生命的意义与目的(弗兰克尔, 2003)如果人们不能感受到值得为之而活的意义, 就会陷入存在空虚这种存在空虚可能会产生三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心灵性神经官能症, 包括抑郁、攻击和成瘾第二类问题是对权力、金钱和享乐的追求代替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第三类问题是自杀, 这也是存在空虚最严重的问题此后, 心理学研究者对生命意义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并发展出测量工具研究其在个体幸福生活中的作用 2 生命意义的定义 生命意义的定义在不同的理论和实证著作中 并 不 相 同, 通 常 用 目 的(purpose)、 含 义(significance)来定义生命意义或者把其定义为多维度的结构 收稿日期:2010-06-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24005) 通讯作者:许燕, E-mail: xuyan@ 2.1 界定为目的的定义 不 少 研 究 者 都 以 目 的(purpose)或 者 目 标(goals)来 定 义 生 命 意 义(Emmons, 2003)。
Crumbaugh (1973) 将生命的意义界定为一种能给予个体方向感与价值感的目标 弗兰克尔认为, 生命意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生命中的目的、目标的认识和追求, 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独特的目的或者核心的目标, 人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 并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去做一些事情(弗兰克尔, 2003) 2.2 界定为含义的定义 另一些研究者用语义来区分意义 如果问“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的意义与问题“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中的意义在某些方面是等价的(Baumeister, 1991)在此, 生命意义指的是理解生命意味着什么或者生命的含义是什么Bering (2002)对此定义进行了扩展, 他认为人类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这些能力使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的社会行为的含义, 也使得人们努力去理解生命意味着什么, 人们正是通过解释自己的经历来创造生命意义 Heine (2006) 提出, 个体必须建立预期关系的心理表征, 而这些预期的关系把人们外在世界的组成要素连接在一起, 也把人们自我的组成要素连接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 把自我和外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Heine, Proulx和Vohs (2006)认为意义的含义就是关系(relation)。
人是意义的制造者, 能够鉴别和建构人、地点、物体以及思想之第18卷第11期 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 -1757- 间关系的心理表征人们还能对建构的心理表征进行思考, 发现结构上的混乱和矛盾当发现意义框架出现混乱时, 人们会对其进行重构Baumeister和Vohs (2002) 也有类似的观点, 他们认为意义的本质是联系(connection), 这个联系是人们在变化的生活条件中得到稳定感的主要途径 2.3 多维度的定义 2.3.1 动机、认知和情感维度 对生命意义进行目的性定义和含义性定义大多都是单维的定义, 以目的为中心的定义(purpose-centered) 主要从动机的角度来界定生命意义, 而以含义为中心的定义(significance- centered)主要 从认 知的 角 度对 生命 意 义进 行 界定 弗兰克尔认为寻求意义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动机(弗兰克尔, 2003)人类具有理解自己和自己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会进行认知和行为活动(Heine et al., 2006; Higgins, 2000) 因此, 人们受到寻求生命意义的动机驱动生命意义的动机维度考虑的是人们如何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一结构有助于全面理解人们如何试图去获得生命的意义(Emmons, 2003)。
生命意义的认知维度关注的是对自我(例如同一性)或者世界(例如世界观)的理解当人们理解了自己和世界, 明白自己在世界上是独特的个体, 确定自己生命中要尽力实现的事情, 那么他就会体验到意义感(Steger, Kashdan, Sullivan, 把认知维度命名为存在的生命意义, 是指人们理解生命的含义, 并且认识到自己在生命中的目的、目标或使命(Steger, Kawabata, Shimai, 存在分量表(MLQ-presence)测量个体觉得自己生命有意义的程度, 也5个题目, 例如“我知道是什么使得我的生命富有意义” 量表采用7点计分, 在多个研究中, 即使是在不同年龄 (18~24, 24~44, 45~64和65以上4个年龄段) 、不同文化背景(美国、西班牙、日本)的样本中, 两个分量表都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79~0.93)和重测信度(间隔1个月为0.70左右, 间隔8个星期为0.63和0.53, 间隔13个月为0.50和0.41), 并且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具有第18卷第11期 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 -1759- 稳定的两因素结构 (Steger, Frazier, Steger Steger, Kawabata, et al., 2008; Steger, Oishi, Kashdan, 2009) 。
MLQ与社会赞许性的的相关不到0.09, Steger等人(2006)用多质多法的方式证明, MLQ-P和MLQ-S具有良好的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 并且在区分生命意义和生活满意度两个相关概念时, MLQ-P的区分效度远高于PIL和LRI 5 生命意义的功能 Das (1998) 认为生命意义对人类的重要功能有四种:一是为我们提供生活的目标; 二是提供了评断我们行为的价值和标准; 三是提供一种对生活事件的控制感, 四是提供自我价值感 生命意义在美好生活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大量的研究都证明, 生命意义不仅对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 也是健康和幸福不可或缺的元素Zika和Chamberlain (1987) 对日常慢性压力源以及三个人格变量 (内外控、果断和生命意义) 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考察, 发现生命意义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是三个人格变量中最强的Zika和Chamberlain (1992) 用多个量表对生命意义进行测量 (包括PIL、LRI和SOC-M), 在两个不同的样本 (有孩子的家庭主妇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探讨生命意义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发现三个量表测量的生命意义与心理痛苦、 消极情绪均存在较强的负相关, 与心理幸福、积极情绪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Steger等人(2006)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 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与喜悦等积极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有较高的正相关, 而与伤心、抑郁等消极情绪和心境呈较高的负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社会资源变量之后, 生命意义能够显著地预测14个月后的幸福感和身体健康(Reker, 2002)在以癌症幸存者(Fleer, Hoekstra, Sleijer, Tuinman, well-being; motivational dimension; cognitive dimension;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the presence of meaning in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