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企业文化 华通企业文化.pdf

38页
  • 卖家[上传人]:蜀歌
  • 文档编号:154504017
  • 上传时间:2020-12-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97.42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企业文化 华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 华通企业文化 第一篇探寻华通成功背后的文化底蕴第一篇探寻华通成功背后的文化底蕴 历史阶段和大事 创建于 1986 年的华通机电集团,经过 19 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从弱到强的卓越业绩华通机电集团从资产不足 3 万元、年产值不到 10 万元的家庭 作坊,到 2004 年发展成为总资产 6.7 亿元、年销售收入 15.1 亿元的全国无区域企业集 团, 2004 年的产值是 1986 年的 15000 多倍 华通机电集团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 现腾飞的奇迹,主要在于创新,形成了创新的企业文化 第一章企业文化第一章企业文化 华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华通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第一节华通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华通机电集团经过 19 年的飞速发展,形成独特的华通企业文化,它凝结了华通的创 建者李成文多年来心血和智慧,融合了若干华通人的思想和经验,是华通发展历史的积 淀华通的企业文化是华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体现了 全体华通人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反映了华通的道德规范,是衡量华通管理能力、制度建 设、行为准则和形象塑造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凝聚力的源泉。

      华通企业文化是每一位华 通人所理解和认同的价值理念,成为华通人的行为准则,这是华通机电集团得以健康持 续发展和高效率运作的基础 华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其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的特 性就如水与空气的一样,感觉似有似无,其实是不可或缺的华通企业文化相对于管理 制度而言,它属于非制度管理内容,它对员工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精神引导弥补管理 制度的不足,是一种柔性的因素,与制度相比它并不具有强制性的作用力,它的效果侧 重“柔”而不是“刚” 对于华通人来说,华通文化如鱼有了水一样,相互交融、相互促 进平常在工作中,企业文化无处不在,犹如水一样,当你经常用它的时候不会觉得有 多么重要,但一旦离开了水你就无法生存 正因为华通的决策者对企业文化有如此深的理解和认识,华通对培育和建设先进企 业文化才非常感兴趣,列为重中之重的长期发展战略时代在前进,企业在发展企业 文化也是生产力,只有持之以恒地不断丰富华通企业文化的内涵,勇于超越,敢于创新, 才能不断地夯实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石 第二节华通企业文化的架构第二节华通企业文化的架构 表层的形象文化:包括商标,产品以及产品包装,生产、办公、销售等地的环境和 形象,员工的着装、礼仪和言语,广告宣传等外观形象。

      深层的制度文化:包括流程、程序、工艺、员工守则、管理体系、激励机制等组织 经营管理制度,是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所要遵循的规则和行为规范 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经营哲学、企业理念、管理模式、传统习惯等长 期逐渐形成的企业精神,是华通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三节华通企业文化的灵魂创新第三节华通企业文化的灵魂创新 创新是华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 桌子上,瓶的底部朝窗户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和苍蝇,蜜蜂不 停地在瓶底光亮处找出口,直到力竭而倒;而苍蝇则在较短时间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 逸一空蜜蜂以为,出口必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合乎逻辑的经验, 而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在意,全不顾亮光的吸引,四处乱飞,误打误撞地飞 出了瓶口威克教授的实验提醒我们,抱着传统的观念和以往的经验,不会随机应变, 不懂得创新和与时俱进,是非常危险的温州的成功案例也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温州 人就是靠他们敢想、敢闯、敢干、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取得成功的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 资源。

      ”华通创新力的形成是全体华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创新是人的思想处在自由状态 下所激发出的火花,因此,创新活动所处的环境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就是营造创新环境 最好的手段,而创新成果又是培育企业文化的最好回报,企业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企 业的创新活动能持续进行,永保活力 华通机电集团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腾飞的奇迹,主要在于创新,形成了 创新的企业文化华通的创新发展经历了三次跨越: 第一个阶段的创新是观念上的第一个阶段的创新是观念上的 靠的是胆识和勇气,敢于打破传统,勇于承担风险,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创业和经 营管理企业创业期的华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处在短缺经济的年代,市场需求非 常旺盛,且竞争对手不多,因为那时对市场经济有理解并行动的人极少,华通机电集团 的缔造者李成文是个例外,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有胆识和勇气 到商品经济大潮中拼搏的人,成功的机率是相当大的 第二个阶段的创新是行为上的第二个阶段的创新是行为上的 靠的是经验和制度,完善和规范是这一阶段的主题,在产品、生产、质量、营销、 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富有华通特色的一套企业运行机制华通在这个阶 段采用“跟随”战略,创造性地借鉴和模仿,把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变成自己的, 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创新改造形成华通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阶段(即现阶段)的创新是文化上的第三个阶段(即现阶段)的创新是文化上的 靠的是人才和学习力,如果前两个阶段的创新是有形的创新,那么华通现阶段的创 新更多的是体现在无形方面, 由于华通机电集团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 初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激发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 掘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华通的创新具有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特点,创新具有了连续 性,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华通也进入了“赶超”行业先进企业的发展战略阶段, 华通由此进入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期 李成文说:“创新也是一种奉献 ” 华通的每一次创新活动,风险也是相当大的,每一次的创新风险都是华通自己承担, 但创新的成果却并不一定是华通独自占有的,有时能领导社会潮流,给社会新的启示, 成为学习借鉴的对象作为华通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李成文认为创新活动不仅 是华通所必须的,而且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案例一:案例一:创建中驰财团 李成文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率先发起组建中驰财团,摒弃了温州人“宁为鸡首,不为 凤后”的传统单干作风,利用中国加入 WTO 的有利时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 国家保护私有财产并对民间资本开放投资领域的机遇,与柳市七家民营企业强强联合, 共谋发展。

      此举是“电器之都”柳市的又一次重大的创新之举,为温州经济模式注入了 新的活力,在全国也属于首创行为 作为华通机电集团的董事长,李成文又兼任了中驰财团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 他在谈到中驰财团创建的直接原因时说:“组成中驰财团的七家企业,前几年都有过多 元化的尝试,在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感到单个企业没有优势,联合投资才是方向 华通机电集团前两年在市政建设、房地产、国企兼并等领域的投资是比较成功的,但遇 到大的、好的项目,只能选一两个来做,实力有限,有时候不得不放弃有中驰财团就 不一样了,可以连续进行大的项目投资,形成规模效应,这就是组建中驰财团的直接原 因 ” 但李成文认为,结构调整、多元化投资才是创建中驰的战略决策,并且从宏观经济发展 形势来看也是顺势而为,正当其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在党和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只要法律法 规没有规定禁止的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并把“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进了宪法,这对民营企业是极大的鼓舞中 国加入 WTO 以后,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过了这 段时间,将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必须抢在跨国公司前面,实现产业优化和升 级,实现多元化战略,使民营企业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

      二、温州经过 20 年的快速发展,一些资源性、地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也显现出来柳市就 集聚了 1000 多家电器生产销售企业,工业生产用地、用电、用水都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这么多企业在同一个行业,竞争之激烈是可想而之的尝试其他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很 多柳市企业由来以久的想法况且现在温州积累了庞大的民间资金,据最新的统计显示, 目前温州各项存款的总额是 1846.27 亿元,比年初增加了 60.87 亿元,而其中大多数是 属于民营企业和个人,需要找到好的投资渠道,如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温州购房团, 这些资金还不算真正的投资资本中驰财团的成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资金的 流向提供了一个渠道由于组建中驰的七家企业都是柳市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信誉 卓著的企业,在我们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中驰财团的投资可以提供一个探索 作用 三、温州民营企业都是从家庭工厂发展起来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强强联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温州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财团形式的出现 是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探索 中驰财团的创建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湖南卫视、新 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北京青年报、新浪、 网易、搜狐等主流媒体都竞相报道了财团讯息。

      南方周末南方周末撰文认为,温州的大企业并不多,年销售额在数十亿元以上的只有正泰集 团等寥寥数个,大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只是中等规模对大部分行业或企业而言,要 破解困局,选择只有技术升级、产业整合、多元化经营或企业外迁这几种分化在各个 行业内发生现实可能的路径,都有企业在尝试,但显然,相对于知易行难、路途迢迢 的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以及情感上难以抉择的外迁,更多的企业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守住主业,尝试多元化,尽可能“主业快钱两不误” “对温州企业来说,要想进入多元化领域,又不耽误主业,联合成为唯一选择 ”尽管选 择的领域各有不同,中驰希望首先进入高端房地产领域,而中瑞则把眼光放在了基础设 施、国企并购等门槛更高的领域,并期望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收益,但两方股东在尝试突 围时无疑都显示了正规军的风范:试图打破家族制模式,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从外部招 聘总裁等职业经理人进行日常管理,组建长期的顾问委员会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评论说:温州财团未来的走向和投资方向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温州一个个别 的现象,在全国民营资本投资难的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尽管国家 强调要使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享有同等待遇, 但是民间投资在近 30 个领域面临着进入的 障碍,比如在保险、证券、通信、石化、电力等领域都有一定的限制。

      有关专家指出, 目前制约民营资本投资的障碍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理论和观念上的障碍;二是准入 政策、准入制度方面还比较滞后比如说哪些领域不允许准入应该公布;第三是创业门 槛过高;第四是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过多此外,在税收政策、社会的融资和信用环境 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障碍 国内专家学者也对财团的产生作出自己的评论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博士一直关注着温州财团的发展,他认为中弛、中 瑞两家财团的成立有它发人深省的地方对于民营企业集团的融资体制的发展到现在为 止,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民营资本内部在不断地积累,有一些地区的民间资本可能是 紧缺的,而有些地区像浙江、温州这些地区民间资本的输出情况比较多,而现在又没有 民营银行,让这些民间资本能够有规则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中驰、中瑞就应运而生 了,这是民间资本的一种自发的创新形态 对于这种自发的创新形态要从多维度去分析,第一点就是这种自发的创新形态它可以比 较有效地把民间资本整合起来,使得这些资金能够去探询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并且恰 当地进入,第二点这种具有原始的投资银行形态的财团的出现它可能还兼具着某种商会 的职能,在寻找产业投资机会,规避产业投资风险方面比一般的投资银行做得可能会更 加细致一些。

      钟伟认为这种创新也蕴藏着有很大的风险,但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