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题1.doc
12页初中物理力学复习题 1 - 力学综合复习题 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李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4次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为: 17.31cm,17.33cm,17.32cm,17.30cm,那么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A、17.32cm B、17.313cm C、17.365cm D、17.37cm 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水 C、人 D、地面 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悟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懊悔不已这个寓言假如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p 〔 〕 A、虽然乌龟先到,但整个过程还是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B、只要肯努力,乌龟的速度也可以比兔子大 C、这次赛跑中,乌龟的全程平均速度比兔子大 D、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5、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2.1×106mg的物体可能是〔 〕 A、你的钢笔 B、一台笔记本电脑 C、你的质量 D、一头大象的质量 6、一架调节好的称量为200g的托盘天平,横梁标尺的最小刻度是0.2g,最大示数是5g。
用它来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为5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假设将这个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的方法是〔 〕 A、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B、将左右两个托盘交换位置 C、将5g砝码取下,再将处在零刻线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将5g砝码取下,换其他的砝码 7、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8、有一弹簧测力计放在程度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该测力计的一端,使弹簧测力计在桌面上静止,测力计的示为5N忽略测力计与桌面间的摩擦,那么两同学所用的力〔 〕 A、均为2.5N B、均为5N C、均为10N D、分别为5N和10N 9、假如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一样,那么这个物体〔 〕 A、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变化 10、有些同学放学时骑自行车行驶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向前运动一段间隔 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制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11、用程度力F与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如图2〕。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程度力F与木块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程度力F与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假设程度力F增大,那么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随着增大 D、木块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2、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时,那么他对程度地面的压强值最接近于〔 〕 A、102Pa B、103Pa C、104Pa D、105Pa 13、某水上乐园的儿童戏水池,池高1m,盛水体积为2.5×103m3,而水位是 70cm那么水对池底的压强是〔 〕 A、9.8×103Pa B、6.86×103Pa C、2.45×107Pa D、2.45×107N 1 14、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嘴把瓶子吸住 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15、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在四种液体中,小球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那么由此可知〔 〕 A、甲液体密度最小 B、乙液体密度与丁液体密度相等 C、丙液体密度比乙液体密度小 D、乙液体密度最大 .16、用一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小木块的某些物理量。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只能测出木块的体积 B、只能测出木块所受的浮力 C、只能测出木块的体积、质量和密度 D、木块的体积、质量、密度和所受的浮力都能测量 17、如图4所示放在程度桌面 上的三个底面积一样,质量一样的玻璃杯内,盛有高度相等的水,那么三个杯中的 水对杯底的压强以及杯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 〕 A.pA>pB>pC FA>FB>FC B、pA>pB>pC FA=FB=FC C、pA=pB=pC FA>FB>FC D、pA=pB=pC FA=FB=FC 18、以下各项中两个量的关系不能用图5所示的图像来表示的是〔 〕 A、变速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某种液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C、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D、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19、两实心球a、b的密度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放入足量水中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2:3,那么可能是〔 〕 A、两球均漂浮在水面上 B、两球均沉入水底 C、a球下沉、b球漂浮 D、a球漂浮、b球下沉 20、做“测实心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时,以下选材可行的一组是?〔 〕 A、金属块、量筒、水、细线 B、金属块、弹簧秤、水槽、水、细线 C、金属块、刻度尺、水槽、水、细线 D、金属块、天平和砝码、水槽、水、细线 21. 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假设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测它受到浮力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2. 把质量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它们分别全部浸入水中,比拟弹簧秤示数那么〔 〕 A. 挂铁球的读数大于挂铝球的读数 B. 挂铁球的读数小于挂铝球的读数 C. 挂铁球的读数等于挂铝球的读数 D. 无法研究读数大小 23. 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2:1,放在同种液体里,甲在液面下的深度是乙在液面下深度的3倍,那么甲、乙二球受浮力之比是〔 〕 A. F甲:F乙?6:1 B. F甲:F乙?2:1 C. F甲:F乙?2:3 D. F甲:F乙?1:2 24. 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置于煤油中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乙所受浮力相等,甲密度小于乙密度 B. 甲受的浮力小于乙,甲密度小于乙 C. 甲受浮力小于乙,甲密度大于乙 D. 甲、乙浮力相等,密度一样 25. 水球运发动在把漂浮水面上的水球渐渐压入0.5m深水下的过程中,水球运发动对水球的压力〔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2 26.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一样,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进步一样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C A.假设G1 = G2,拉力做的额外功一样B.假设G1 = G2,拉力做的总功一样 C.假设G1 = 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甲 乙 图4 二、填空题 1、在图6中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分度值是 。
2、小强利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来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他标准操作,得到如下表数据: 1 2 3 4 实验次数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0 由此可知:液体密度是 kg/m3,容器的质量是 g 3、用弹簧测力计沿程度方向拉着一木块在程度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此时木块所受的合力为 N,假设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 4、一只一头尖一头平的木杆铅笔,用两只手指同时紧紧抵住铅笔的两端时,感受尖的一端手指较痛,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5、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和深 度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 ρ乙〔填“>”、“<”或“=” 〕,其中 种液体是水〔g=10N/kg〕 6、一艘轮船由南海驶入长江,所受的浮力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
该船在南京港装上货物前后,船的吃水深度增加了0.2m,该船在水面附近的程度 横截面积平均为3000m2,那么所装货物的质量约为 t 7、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从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 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局部添加光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 8. 一个2N的钩码,挂在弹簧秤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示数1.2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N 9. 一艘轮船的最大排水量为6?103t,它满载货物驶入港口,此时船受到的浮力为 N, 三、作图题:如图8,重20牛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木块对斜面的压力为12牛, 请在图中画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 图8 3 四、实验与设计题: 1、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实验器材:⑴、弹簧测力计; ⑵、天平砝码;⑶、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3块;⑷、海绵;⑸量杯。
⑴、为研究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 , 详细做法是: ; ⑵、为研究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 , 详细做法是: 2.〔5分〕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那么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程度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3所示,那么瓷片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4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参加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