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学概论 从秦代到晚清.doc
3页从秦代到晚清建筑:秦汉时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至今尚存的有秦始皇陵、咸阳宫、阿房宫汉代进一步营建大规模的宫殿(长乐、未央) 、苑囿(乐游、宜春) 、陵墓汉代木结构技术已经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 成,并能够建造多层木建筑斗栱已普遍使用魏晋南北朝,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佛寺、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被 兴建起来,南北朝时期达到了极盛北魏建都平城时,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又开凿了龙门石窟 (此外还有敦煌石 窟、天龙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佛教建筑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例如佛塔源于印度的“窣 su 堵坡” ,用来保存佛 牙佛骨,通过与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结合,形成了阁楼式的多层木塔,原来围绕佛塔 的佛寺也像中国式的宫殿与宅院形式转化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隋代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建筑方法李春设计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这一时期,成就最突出的是城市与宫殿的设计唐都长安是在隋代规划兴建的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这时候的宫殿与陵墓建筑加强了纵轴方向衬托突出主体建筑的组合布局。
隋唐的佛教建筑至今留存的仅两座木构架殿堂建筑均在山西五台山,即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表现出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隋唐建筑设计强调艺术与结构的统一,没有华而不实的构件,建筑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后来宋元明清建筑少见的特色五代两宋的建筑设计风格趋于秀丽和多样化,两宋的木构架建筑: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具有宋建筑柔和秀丽的风格开封佑国寺塔是仿木楼阁式砖塔,造型高耸挺秀,雕刻有飞天、麒麟、菩萨、力士、狮子等 50 多种纹样河北定州开元寺瞭敌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这一时期的格子门窗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各种色彩花纹的彩画和琉璃瓦,使建筑外观显得格外豪华绮丽12c 初北宋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 ,对建筑的设计、规范都有系统论述明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北京故宫经过明清两代不断营造的结果,是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规模宏伟,布局严整,主次分明,体现王权至高无上的设计思想佛塔在明代出现了金刚宝座塔的新塔形,大批喇嘛教寺庙建筑其中以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成就最高,建筑色彩设计已制度化明清杰出的成就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一次全面总结。
园林:西汉时期,少数贵族、官僚和富商效仿皇室,营建苑囿因此出现了最早的私家园林,设计追求对自然山水的形似;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致使私家园林设计形成追求自然,发展出“小中见大”的构思,注重对于真山真水的仿神写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唐宋时期,园林设计受诗歌和绘画影响,很多官僚,兼文人、画家自建园林或参与园林设计工作,将思想情感和文学绘画所描绘的意境渗透于园林的布置造景中, “诗情画意”成为了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上的共通点,1.注重自然美,园林中的建筑不追求过于人工化的规整格局;2.强调曲折多变,在设计布局上常常划分若干景区;3.崇尚意境,设计布置满足于对自然美景的仿造,更借以寄托游园者的情怀家具: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的设计制作达到了相当水平1978 年,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时期金银镶嵌龙凤形方案,是早期铜制家具的珍品;以及河南信阳出土的漆几、卧榻式木床等漆木家具装饰通常运用漆、绘、雕等多种装饰手法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明式家具讲究选料,选材是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 一多 用 紫 檀 、 花 梨 、 红 木 等 , 也 采 用 楠 木 、 樟 木 、 胡 桃 木 及 其 它 硬 杂 木 , 所 以 又 通 称 硬 木 家 具 。
明 式 家 具 的 造 型 安 定 , 简 练 质 朴,讲究运线,线条雄劲而流利明代家具的最大特点,它擅长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的结合起来造型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曲度都基本适合于人体的曲线,触感良好 明代家具采用木构架的结构结构科学合理明代椅子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有的椅子座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这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要求“正襟危坐” ,以表示他们的威严分不开的陶瓷: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来的 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1. 胎质不同;陶器用粘土,烧成较粗松;瓷器用瓷土,烧成很细致2. 用釉不同,陶器大半无釉,瓷器一定有釉; 3. 火候不同,陶器较低,800 摄氏度左右,瓷器 1200 摄氏度左右六朝时期,青瓷逐渐发展形成“南雄北秀”的不同风格,正是奠定了南北瓷器两大体系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白瓷以北方的“邢窑”为最佳,有“南青北白”之说隋瓷器形设计较为秀气,以龙颈双腹瓶最具特色唐瓷器形趋于饱满,多仿瓜形、花形的造型,且日渐向实用化发展唐代最具特色的陶瓷器是“唐三彩” ,主要采用黄、绿、白三色釉料,利用铅釉易于流动的特点,造成淋漓变化的效果。
两宋时期:河南钧窑釉色青中带红,呈乳浊现象,称“窑变” ,烧成时偶现海棠红和玫瑰紫斑的变换效果宋代河北磁州窑的白瓷白色微黄,装饰方法独特,结合中国话技法,以毛笔在瓷胚上绘画,内容多人物、花鸟、山水烧成的白地黑花瓷,风格淳朴宋瓷中的玉壶春瓶、梅瓶、葫芦瓶、凤耳瓶、提梁壶和诸葛碗都是前所未有的元代陶瓷突出成就,是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瓷器,造型设计上,元瓷一般形大、胎厚、雄浑体重清朝前期中国瓷器生产达到历史顶峰清瓷中的青花瓷色泽更加鲜艳,层次更加丰富康熙盛行“古彩” ,即五彩瓷、粉彩、珐琅彩装饰设计上,清瓷盛行故事人物和吉祥图绘,还出现了西画采用技法和题材的瓷绘作品纺织品与服饰:汉代纺织生产非常发达,汉代丝织品的主要花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和吉祥文字六朝的丝织品的纹样设计改变了汉代云气纹起伏不平的格式、形成有规则的波纹构图,纹饰更趋向样式化唐代以唐锦最为出色,唐代的连珠对禽纹锦装饰花纹复杂,色彩华丽晚唐流行袒胸漏肩的大袖衫裙,开放程度比较罕见,纱裙高至胸部,面料是纱罗制品,有“绮罗纤缕见肌肤”的句子描绘宋锦最突出的是缂丝,可以织出非常逼真的绘画或书法效果清代的丝织、刺绣、印染均非常发达,丝织有南京的云锦、苏杭的宋锦和四川的蜀锦。
中国古代男子服饰设计的基本风格是庄重和实用,中国古代女子服饰设计则充满绚丽流动的色调唐代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唐王朝的繁荣,扩大了唐王朝的影响工具:农业工具耕作农具:犁中国汉代就有了犁壁装置,比欧洲早近 1000 年宋元以后耕犁的形式开始多样化播种农具:一脚耧、二脚耧、三脚耧,能同时播种三行灌溉农具:最早的灌溉方式是“负水灌溉” 三国时期机械设计师马钧发明了翻车,又叫龙骨水车,是世界是最先进的提水灌溉工具之一纺织工具: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现大量石制或陶制纺纱工具—纺轮纺轮发展到纺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交通工具:中国在夏代就设计发明了车战国的《考工记》一书,对当时车辆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规范都有非常完整的记述秦汉时期,轺 yáo 车驾一马或一牛,是汉代最普通的代步工具汉魏时期盛行一种独轮车,据载是由木匠蒲元设计发明的三国时蜀国宰相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 ,可以通过崎岖的山路运送军粮汉代还有指南车设计,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
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 “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作为帝王的仪仗车辆指南车起源很指南车复原模型早,历代曾几度重制,但均未留下资料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指南车的自动离合装置显示了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五代时期出现了三轮车,明代为了运输建筑材料,曾经设计制造了八轮车船:秦汉是中国造船设计史上的高峰,已经可以制造五六十吨的大船,也已经普遍使用了操纵方向的船尾舵,比西方船尾舵的设计早 4 个世纪唐宋时期中国远洋帆船的设计得到高度发展,中国海船以体积大、载量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闻名于世宋人并且设计发明了水密隔舱,大大提高了船的抗沉性能指南针也是宋代开始用于航海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由于元朝经办以运粮为主的海运,又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大量建造了各类船只,其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前代元朝时,阿拉伯人的远洋航行逐渐衰落,在南洋、印度洋一带航行的几乎都是中国的四桅远洋海船中国在航海船舶方面居于世界首位,它的性能远远优越于阿拉伯船元朝造船业的大发展,为明代建造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明代郑成功战船模型 )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