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藏红色报刊简介_陈子平.pdf
3页2011.5馆藏红色报刊简介以党报党刊为核心的红色报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红色报刊真实记录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体现了中国人民革命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复兴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只要看到一份共产党的报刊,就像在黑夜里看到了一盏明灯,看到了共产党,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红色报刊,对动员群众 、鼓舞群众,推动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步步战胜国内外敌人,建立新中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作用,是永远留在人民心中的红色记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每周评论 》 1918 年 12 月 22 日,陈独秀 、李大钊在北京创办 《每周评论 》周刊 11 月 27 日,陈独秀召集《每周评论 》创刊会议 参加者有李大钊 、高一涵 、高承元 、张申府 、周作人等 会议公推陈独秀为书记及编辑,其他人为撰述 发行所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 79号,编辑所在沙滩北京大学新楼文科学长办公室 《每周评论 》前 25 期由陈独秀主编,自第 26 期起由胡适任主编 内容以及时反映当前迫切的政治问题为主,与 《新青年 》侧重理论的特点互补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日益关注国内外时事,对即将召开的关系中国权益的巴黎和会 、对涉及国家前途的南北和会尤为关注 这就迫切要求报刊加强时事政治的报道和评论 陈独秀 、李大钊等《新青年 》同仁决定另外创办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 《每周评论 》它和 《新青年 》相互配合补充, 《新青年 》“重在阐明学理 ”,《每周评论 》“重在批评事实 ”两者共同 “输入新思想 ”,“提倡新文学 ”,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每周评论 》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它于 1918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创刊, 1919 年 8 月 31 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刊 37 期 前 25 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利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 但从第 26 期起,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出走,在胡适接手主持下,它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挑起 “问题与主义 ”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 《每周评论 》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 陈独秀在发刊词中笼统地提出以 “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为宗旨 他著文指斥中国的政治是军阀们的督军团和外国驻华使节的外交团互相勾结压迫人民的 “两团政治 ”。
《每周评论 》揭露皖系军阀段祺瑞政府依靠帝国主义编练 “国防军 ”,准备进行内战,武力统一中国的新阴谋,并讽之为 “家防军 ”它还揭露了在上海召开的所谓南北和会上军阀们争权夺利的真面目 但是,创刊初期,陈独秀在文章中又流露出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幻想,对于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抱着怀疑观望甚至非难的态度 后来,随着巴黎和会的进展,帝国主义侵略面目的进一步暴露, 《每周评论 》逐渐改变了这种错误观点,转而彻底揭露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歌颂十月革命 陕 西 省 档 案 馆 珍 贵 档 案 介 绍档海藏珍ollectionC文 / 陈子平182011.5《每周评论 》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创新 这张 4 开 4 版的小型报纸,栏目新颖多样,有: 《国外大事述评 》《国内大事述评 》《社论 》《文艺时评 》《随感录 》《新文艺 》《国内劳动状况 》《通信 》《评论之评论 》《读者言论 》《新刊批评 》《选论 》等 除正张外,有时还抓住重大事件,增出 “特别附录 ”一张,随报赠送 如 《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 》《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 》等 在 《每周评论 》的影响下,当时全国各地曾相继出版了一批和它相类似的时事评述性周报,如湖南的 《湘江评论 》、上海的 《星期评论 》、浙江的 《钱江评论 》、成都的 《星期日 》等 。
1919 年 8 月 31 日,被北洋军阀政府封禁 ———《先驱 》1921 年 1 月 15 日创刊 《先驱 》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该刊的发刊词说 :“本刊的任务是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打破因袭 、奴性 、偷惰和依赖的习惯而代之以反抗的创造的精神 ”同时指出 :“既有了这种精神,我们若不知道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形,还是无用的……所以本刊的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此外, “还要介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绩和失败之点,以供我们运动的参考 ”《先驱 》从创刊号至第 3 期,由北京地方团组织编辑出版,刘仁静和邓中夏任主编 从第四期,该刊迁到上海,改由青年团临时中央局编辑出版,施存统任主编 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从第 8 期起转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出版,由蔡和森主编 18 期寄吾任主编 19 至 25 期,由施存统任主编 陈独秀 、蔡和森 、李达 、邓中夏 、施存统等人常在此刊发表文章 1923 年 8 月 15 日, 《先驱 》停刊 《先驱 》半月刊由努力传播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阵地之一 。
它突出地宣传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的理论,介绍苏维埃俄国的情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著名人物的事迹,研究和探讨了中国革命和青年团建设的重要问题等 ———《红旗日报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 1930 年 8 月 15 日在上海创刊﹐由 《红旗 》3 日刊和 《上海报 》合并而成 第 162 期后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 李求实任编辑 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秘密发行﹐出版 1 月后发行量达1.2 万份﹐有国外订户 设有 “苏维埃区域来信 ”“莫斯科通信 ”“欧洲通讯 ”“红旗俱乐部 ”“我们的字典 ”“短斧头 ”等栏目 每周有 1 篇时事汇评 此报发刊词中说 “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在中国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 至 1931 年 3 月 9 日,又改出 《红旗周报 》,每周一期,至1933 年 11 月,共出 62 期 报社受到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当局的严重破坏﹐发行员先後被捕四五十人﹐承印机关被封闭 3 次以上 报纸篇幅曾由对开 1 张缩小为 4 开 1 张﹑16 开 1 张 ———《红色中华 》于 1931 年 12 月 11 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机关报 。
自第 50 期起,改为中国共产党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合办的中央机关报 铅印, 4 开 1 张 第1~49 期为周刊,第 50~147 期为 3 日刊,第 148 期以后为双日刊 主要编辑人先后有周以栗 、王观澜 、沙可夫 、瞿秋白 、李一氓 、任质斌等 社论多由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撰写 ,其中有周恩来 、任弼时 、陈潭秋 、张闻天 、秦邦宪 、项英等 此外,参加撰稿的还有李富春 、谢觉哉 、蔡畅 、陆定一 、邓颖超等 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 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 1份中央机关报,亦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份机关报 其主要任务为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广大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红军组织大规模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 《红色中华 》通常刊登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重要讲话,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积极组织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大力报道红军胜利消息 《红色中华 》创刊后 ,配合当时党政中心工作 ,对进行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积极宣传 。
曾发表中央关于展开一个以建设基层政权为中心的建政运动的训令,并发表社论档海珍藏ollectionC陕 西 省 档 案 馆 珍 贵 档 案 介 绍192011.5档海珍藏ollectionC阐明这一运动的重要性 特辟 “苏维埃建设 ”专栏,及时交流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推动各地建政工作的进展 在反对国民党军队第 4 次 、第 5 次 “围剿 ”期间,报纸配合扩大红军 、筹措战争经费 、查田 、劳动竞赛等群众运动,展开大规模的宣传报道,进行生动有力的战争动员,引导群众为完成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每一项中心任务而努力 还发表过毛泽东撰写的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等重要文章 针对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此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罪行,抨击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西北报 》“七七事变 ”后,抗战正处在第一阶段初期最困难的时候,陕西的形势异常危急,就在这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 《西北报 》于 1938 年 1 月 21 日在西安创刊 毛泽东同志为该刊题写了刊名 《西北报 》先以省委名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版,后由西北周刊社出版,主编李初黎,社址在西安许士庙街 15 号 。
《西北报 》本着中国共产党 “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 ”,“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的政治主张与陕西省委提出的“保卫陕西 ”,“保卫西北 ”,“巩固抗战国防 ”与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具体政治任务为纲领 《西北报 》开始每期印 2000 多份,自第 6 期至 15 期为最繁盛的时期,发行近万份,香港 、九龙 、广州 、徐州 、南昌 、武汉等地,甚至国外还有订户与代销处 刚创办时,由杨清筹备,该刊出至 20 期后,因环境关系,不能顺利发展,改为一月三期 1938 年 12 月,被国民党迫令停刊 停刊后,南洋 、香港及全国各地各界群众来信要求复刊,这证明该刊已成为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食粮 当时的中共陕西省领导人贾拓夫 、欧阳钦 、张德生 、赵伯平等都经常为该刊撰写稿件,总数达 60 多篇 毛泽东的 《让我们永远团结起来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谈话 》及朱德将军写与本报记者谈话等 《西北报 》停刊后,经各方努力,于 1939 年 7 月 1 日在延安复刊,重新与读者见面 该刊创刊两周年之际,毛泽东 、林伯渠 、邓发 、李维汉 、张鼎丞同志题了词 《西北报 》开辟有社论 、时评 、特评 、通讯 、来信 、副刊等栏目 。
《西北报 》出版后,因说出了群众心中要说的话,写出了群众心中所要知道的事,所以很快就得到社会人士的同情和赞助,每期一出版,社会各界人士争先购阅,许多报纸为该刊宣传,许多学校采取该刊文章作教材 成为西北持论正确 、销售最多的刊物,经费虽然不够,则有人捐款,编辑 、印刷 、发行等问题,也都合理得到解决 《西北报 》创办到 1940 年 4 月第 50 期停刊,在创办的过程中,它根据马列主义的科学远见,和中共中央正确的政治主张,在每个具体时期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有关团结进步 、坚持抗战 、保卫陕西及西北的方针 、办法和意见 因此, 《西北报 》不仅成为共产党员所必备的文化精神食粮,而且也成为陕西爱国人士所必须的文化精神食粮 成为组织 、教育 、训练西北广大群众使之担负起保卫陕西和西北的强大武器 ———《热血日报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卅运动 ”的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日报 编辑所设在上海市宝山路某里的一个客堂里 每天深夜,瞿秋白 、郑超麟等三四个同志就挤在很暗的电灯光下挥汗紧张地工作 瞿秋白还亲笔写了 “热血日报 ”4 个笔力遒劲 、洒脱漂亮的大字作为报头 该报为四开一张,设有社论 、要闻 、国内要闻 、国际要闻 、紧要消息等栏目 。
另外,还设立了副刊 《呼声 》报纸的内容以新闻报道为主,具有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鲜明的革命态度 在五卅运动期间,它曾大量报道了工商学各界的群众斗争,猛烈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热情传播国际无产阶级支持中国人民的消息,表现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精神 这是中国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