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黑格尔论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_3.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1903762
  • 上传时间:2021-10-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1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黑格尔论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既然这样,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黑格尔是怎样完成这座巍峨的科学哲学体系的一)回到古希腊,重祭赫拉克利特之魂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曾经说过:“西方哲学最先的和决定的发展是希腊时代对存在者整体本身的发问真正肇端于希腊人[16](15页)不过什么是“存在者整体”在哲学史上历来存在分歧本文开篇认为,这种发问始源于爱菲斯学派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是他最早使用“Iogos”这一概念来表述存在的真理的不约而同,黑格尔也把他的哲学称为“逻辑学”在《哲学史讲演录》里,黑格尔说:“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哲学的理念第一次以它的思辨形式出现了……[像在茫茫大海里航行],这里我们看见了陆地;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3](295页)黑格尔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无论在巴门尼德那里对“存在”的发问,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对“存在之所以为存在”的发问,在本质就是一个“存在是什么”的逻辑思辨同样,海德格尔也认为“Iog06”的原始本质,也就是深入存在本质之思,即思维存在的真理之思什么是存在的真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赫拉克利特“逻辑原理”章中指出:“这个勇敢的精神第一次说出了这样深刻的话:‘有不比无多’,它是同样的少,或者:‘有与无是同样的’,本质是变。

      真理只有被认作对立物的统一;我们见到在爱利亚派那里的抽象理智:惟有‘有’存在用我们的话来表达赫拉克利特的意思应说:绝对是有与无的统一[3](299页)沿着赫拉克利特的思路,黑格尔回答:了康德作为“任何一种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17](51页)黑格尔认为作为科学的哲学的开端应当是“开端包含有与无两者,是有与无的统一,或者说,开端是(同时是有的)非有和(同时是非有的)有[17](59页)回到赫拉克利持,黑格尔天才地解决了作为科学哲学的开端问题这一“开端”既否定了巴门尼德片面的抽象理智的存在论,又以高度概括的形式纳入了赫拉克利特的全部辩证法:“我们存在又不存在”、“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对立造成和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等等既然科学的开端已经确立,往下就是“科学认识的运动——这就是实质”[18](84页)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如是说并且摘录了黑格尔的这样一句话,“逻辑学构成真正的形而上学或纯粹的、思辨的哲学”[18](83页)返回赫拉克利特,把“Iogos”定义为真正的“形而上学”,正是形而上学的始原涵义,也是任何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最后归宿。

      张志扬、陈家琪两位学者在《形而上学的巴比伦塔》一书中也说:“形而上学的‘是’不管用法再多,总归两类:一类存在、‘存在于’;一类逻辑、‘从属于’前者管同,后者管异,但异始于同而归于同这种辩证法或逻辑学,其实在形而上学的大限中因为它们的前提始终如一,即‘本体论同一,从巴门尼德开始,中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提诺,一直到后来的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甚至胡塞尔,他们归根到底都守着一个单一的、现时的‘本体’——它这个‘本体’,既是主词(同),又是表语或宾词(异),而其中的自我分解(异)的聚集(同)的设置摆在相对的位置或‘存在于’、或‘从属于’,不是别的,正是发自本体的‘同一异一同’的‘是’[5](146?47页)我以、为这正是赫拉克利特之魂——“Iogos”Iosgos”是有与无的辩证法,也是真正科学形而上学的开端和进展,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只有赫拉克利特最初说出了‘存在(是)’的非形而上学性质:无”[5](147页)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当他说“一切皆变”时是“非存在”——无法言说;当他说,只有“变”才“非变”时是“存在”——可以言说Iogos”就是“变”与“不变”、“存在”与“非存在”的同一,是真正的形而上学。

      Iogos”是一条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黑格尔的这样一句话:“只有沿着这条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哲学才能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18](84页)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存在之所以为存在”用“有”与“无”的范畴,作反复的、逐步深入的逻辑思辨,为解决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极富独创性的样板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从“有”与“无”开始把一系列的形而上学问题概括为多种多样依次递进的范畴和规律,把人类的知识锻造为相互联系的各种理性形式,从而完成了科学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构成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关于这一点就已经指出:“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结、结论[18](89?0页)这种评价难道不是指对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存在即《逻辑学》的总结吗?(二)确认和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本文在开篇时紧接着赫拉克利特的“Iogos”,又指出巴门尼德“思想与存在同一性”思想,这种思想在欧洲哲学史上的遭遇和演变是很难说清的,不过发展到黑格尔这里才正式确认和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一种科学的哲学。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在古希腊哲人和巴门尼德那里的原初涵义是企图用思想的合理性去说明宇宙的合理性,但在形而上学本体论上并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虽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也构筑了一个以概念、范畴和思维规律相结合的总体去说明世界合理性的哲学体系但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各种概念、范畴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实质上是以互相孤立的、断层形式出现的,这特别表现在《形而上学》卷5中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研究的规律也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亚氏并据此强烈地攻击赫拉克利特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只能在表层上,而无法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去说明宇宙的合理性黑格尔在亚氏和康德之后开辟了一条新的逻辑思路,这就是,他认为要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首先必须在逻辑上证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证明在人类思维中的范畴和规律体系正是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和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在康德的“现象”和“自在之物”间构筑一条通达的桥梁正如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说:“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以逻辑学,以纯粹的思辨的思想开始,而以绝对知识,以自我意识的、理解自身的哲学的或绝对的即超人的抽象精神结束,所以整整一部《哲学全书》不过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是哲学精神的自我对象化;而哲学精神不过是在它的自我异化内部通过思考理解即抽象地理解自身的、异化的世界精神。

      逻辑学是精神的货币,是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切现实的规定性毫不相干的、因而是非现实的本质,——是外化的因而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即抽象思维——这种抽象思维的外在性就是……自然界,就象自然界对这种思维所表现的那样自然界对抽象思维说来是外在的,是抽象思维的自我丧失;而抽象思维也是外在地把自然界作为抽象的思想来理解,然而是作为外化的、抽象的思维来理解[19](160页)马克思在这段颇令人深思的话中,一方面指出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错误本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抽象思维”是“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以倒置的形态表现在黑格尔哲学中,黑格尔哲学是以颠倒的形式证明了人类思维中的范畴和规律体系正是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和客观规律所以列宁在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十分鲜明地指出:“极其深刻和聪明!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18](195页)既然如此,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概念、范畴和各种思维规律的逻辑思辨,就是现实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合规律的客观进展黑格尔认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所运用的“逻辑”,是一种在本质上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辩证逻辑”,只有辩证逻辑才能够摄取、构成、总汇思维各种规定的来源、生成,展示现实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把意识提到科学的高度,确证意识可以把握实在,用几百个概念、范畴和各种思维规律结合成体系,构造《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而形而上学要成为科学,又必须进一步摆脱近代哲学肇始的意识与物质的抽象对立,超越笛卡尔的二元论、康德的“先验幻象”和霍布斯等人的片面的唯物论,使存在作为被意识到的存在,纯粹概念自身的反转就是真实的存在黑格尔自己也意识到了(虽然是不自觉的)这一点,在《逻辑学》中,他说:“思想将在抽象物中和在通过没有感性底基的概念的前进活动中安居习处,它将成为一种不自觉的力量,这种力量把各种知识和科学的其他多样性纳入理性的形式中,从本质方面来掌握并把住这种多样性,剥掉外在的东西,并以这种方式从其中抽出逻辑的东西,——或者同样也可以说,把从前学得的逻辑的东西的抽象基础,用全部真理的内含充实起来,给与这个内容以一个共相的价值,这个共相不再是与其它特殊物并立的一个特殊物,而是统摄了这一切,并且是这一切的本质,是绝对的真[17](42页)黑格尔不仅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确立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辩证的)既是思维自身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和现象的同一性,而且进一步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确立了思维与存在的不同一性(或差异性)也是思维自身的不同一性和事物与现象间的不同一性(或差异性)。

      同一性”作为一种学说在自身中既包含思维自身的同一性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自身的不同一性和思维与存在的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学说是以“同一”范畴为逻辑起点,以联系的必然性和差别的内在发生为原则,从抽象到具体,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差异”、“对立”和“矛盾”,依照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从而演绎出比较完整的独立体系在矛盾的进展中,“联系的必然性”和“差别的内在发生”是总的纲要列宁写道:“非常重要!据我看来,这就是下面的意思:1.某个现象领域的一切方面、力量、趋向等等的必然联系、客观联系,2.‘差别的内在发生’,是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18](96页)在这里,列宁指出的“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黑格尔把它表述为思想和事物的渐进性、过程性、飞跃性,从而成功地构造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使形而上学成为逻辑学,成为辩证的科学哲学思维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就成为科学的同一,成为思维与存在的辩证法列宁就此写道:“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18](111页)这就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即辩证法哲学沿着这条思路,黑格尔建构了他的科学的哲学观,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哲学是对事物的思维的考察黑格尔把人的认识分为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直接认识就是感性认识,间接认识就是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直接认识只能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特性,只有间接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小逻辑》第二篇《本质论》中,黑格尔说:“当我们一提到本质时,我们便将本质与存在加以区别,而认存在为直接的东西,与本质比较看来,只是一种假象(SchEin)但这种假象并非空无所有,完全无物,而是被扬弃的存在本质的观点一般地讲来即反思的观点反映或反思(Re-flexion)这个词本来是用来讲光的,当光直线式地射出,碰在一个镜面上时,又从这镜面上反射回来,便叫做反映在这个现象里面有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一个直接的存在,第二个方面同一存在是作为一间接性的或设定起来的东西[20](242页)从直接存在过渡到间接存在要依靠抽象,而抽象只能是思维的功能和任务黑格尔指出,只有思维才能使哲学成为哲学,哲学就是“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20](38页),“哲学所有的内容不是行为,也不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