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证券投资国内外研究现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98809747
  • 上传时间:2019-09-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基金经理业绩可持续性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1.1992年Grinblatt和Titman认为基金持续性与基金经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基金表现在五年以内拥有持续性2.1993年Hendricks, Zeckhauser和Patel在大量研究和实验中得出了“成长性基金相对收益在一年内具有显著持续性”的结论31995年Malkiel与他们的观点相反,他论证了基金的收益并没有持续性4.1995年Brown、Goetzmann认为业绩的持续性与一群人的投资习惯有关,如果一群人的投资习惯相同,那么他们的基金业绩的持续性也会相似5. 1997年Carhart认为业绩最差的那部分基金对基金持续性的影响最大,他的研究结果认为表现好的基金经理业绩不具有可持续性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基金经理业绩的实证研究很少,定性研究较多,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尤其是对其业绩的持续性进行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1. 2005年徐明东和黎捷短期收益受到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重视,这关系到基金经理是否留任2. 2006年李豫湘、程剑和彭聪回归分析后发现,基金经理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经理在某一基金公司任职的时间3. 2009年汤震宇、林树、刘博、李翔在《基金经理业绩持续性实证研究》中认为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

      无论以上证指数为基准,还是以同类基金平均收益为基准,都有一种“热手效应”表现好的基金经理继续表现好,表现不好的基金经理继续表现不好4.2011年向蓓尔在《开放式投资基金经理业绩持续性研究》中认为大部分基金经理的业绩持续性不佳,实证结果表明十位具备长期从业经验且获得相对较好收益的经理,也没能具备长期的业绩持续性这反映出我们现阶段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和专业能力不高基金业绩持续性无论从最长链还是从计量指标来看,都没有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参考文献:[1] Brown.S.J and Goetzmann.W.N“.Performance Persiste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5,Vol.2,PP.679-698.[2] Daniel.K.,M.Gromblatt,S.Titman and R.Wermers,“Measuring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with Characteristic BasedBenchmarks”,[J].Journal of Finance,1997,Vol.52.1035-1058.[3] 汤震宇、林树、刘博、李翔.基金经理业绩持续性实证研究. 开放导报,2009(8): 第4期 总第145期[4] 向蓓尔. 开放式投资基金经理业绩持续性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1(9)二、基金经理业绩跑输大盘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1. 1962年Friend、Brown、Herman 和 Vickers最早地研究了基金业绩,他们的研究在当时最为系统。

      他们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基金收益并没有跑赢指数2.1965-1968年间Treynor 、reynor 、Mazuy和Jensen的《如何为投资基金评级》、《基金能够猜赢市场吗?》、《共同基金业绩》、《1945-1964 年间共同基金业绩》四篇论文的发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对基金业绩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3. 特雷纳指标、詹森指标、信息比率等是当时比较经典的基金业绩的研究方法4. 1989年 Titman、Grinblatt研究得出,小盘基金和发展较快的基金在不计算费用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收益,但是在计算费率后会输给大盘二)国内研究现状1.1999年波涛发现,在 1995-1997 年间,中国的投资基金作为一个行业,其盈利能力普遍大幅度落后于同期大盘指数表现,投资基金行业绝大部分的投资年收益也都较大程度的落后于股市的平均水平2. 2000年宋剑峰研究了净资产倍率、市盈率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我国股市,P/B比P/E能更好地预示公司未来成长性3. 2001年万朝领对我国新基金 1999—2000 年的业绩及其风险、收益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解释了我国基金投资行为变化的原因4. 2001年刘红忠等对 14 个基金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基金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证券选择或时机选择特征,基金业绩受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才能的影响不大5. 2002年张新、杜书明以上交所 28 天的国债回购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选择22 只基金为样本,分别运用深沪指数、复合指数为基准,采用夏普比率、特雷纳指标和詹森指标等,研究了这些基金剔除新股配售收益后的业绩表现参考文献[1]Friend, I., and D. Vickers, 1965 Portfolio selection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e 39(1), 391-415.[2]陈斌、李信民、杜要忠,2002,《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深证综研字第 0055 号[3]张新,杜书明.中国证券投资能否战胜市场[J].金融研究,2002.[4]马琳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