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形态和结构性差异.docx
12页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形态和结构性差异丁守海 2020-09-20摘 要:关于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说明:〔1〕一致性波动的传统观点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需要从几个维度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2〕相关于非生产型工人、大企业、公共部门,生产型工人、中小企业、私人部门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更加吻合〔3〕经济周期的不同冲击源会对就业产生不同后果,即便同一冲击源,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也会产生迥异的结果关键词:就业周期,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结构性差异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就业形势急转直下最近随世界经济的复苏,一些国家的就业市场显现了回暖迹象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美国非农部门的就业岗位增加了16.2万个,显现了3年来的最大增幅只是欧洲的就业形势并没有这么乐观以法国为例,尽管2020年第1季度经济实现了0.3%的平稳增长,但就业形势并未好转,失业率仍在10%的高位运行〝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初露端倪的经济复苏,就业到底会可不能稳步复苏呢?这是时下各国政府普遍关怀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的研究进展来为上述问题提供参考。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经济周期与就业周期波动关系的研究进展要紧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摆脱传统理论的信条,正视二者非一致波动的可能,专门是滞后波动与非对称波动的可能二是强调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在不同劳动群体、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的差异三是比较不同的经济周期诱发因素对就业的阻碍,除技术冲击、需求冲击等传统的冲击源外,开始考虑劳动力市场行为变量的阻碍 一、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差不多波动形状 传统理论认为劳动需求是引致性需求,就业周期衍生于经济周期,在无摩擦的传导过程中,就业波动与产出波动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说明这种假说与现实并不相符,对传统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也逐步展开 〔一〕对一致性波动传统观点的两点补充 传统理论认为,劳动投入源于生产需要,产出波动必定通过要素需求的变化阻碍到就业至于从产出到就业的传导过程,人们并没有细究,不管是新古典主义理论依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都将其视作一个瞬时完成的黑箱,因此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完全一致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也是一直以来人们推测就业的要紧依据然而随着时刻推移,人们发觉这种逻辑过于简单,与现实不尽吻合比如,在美国2001年经济步入复苏通道后,就业并没有赶忙步入复苏通道,在复苏后的半年时刻内,失业率不降反升〔Lee&Mowry,2020〕。
基于这些反思,人们对一致性波动的传统观点进行了补充,概括起来要紧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尽管从总体上看,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是大致对应的,但二者不一定严格同步由于劳动要素具有准固定性的特点〔Oi,1962〕,从产出波动到就业的传导会经历一定的时滞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比如劳动管制政策、内部人协议,一个被逐步认可的观点是,就业周期要滞后于经济周期 关于这种滞后性,Pries〔2004〕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说明他发觉萧条周期下的失业工人并没有被弃置于劳动力蓄水池中,相反,他们能专门快实现再就业,但这种再就业专门不稳固,容易再失业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要紧缘故是职业搜寻一匹配质量对时刻的依靠性他将工作状态分为三种:失业、不明就里的尝试型就业、彼此了解的稳固型就业衰退周期下工人因可怕失业导致生活水准降低而匆忙同意那些不明就里的工作,由于匹配质量不高,容易导致再就业后的再失业〔recurring job loss〕这种失业一再就业一再失业的动态过程是我们明白得就业周期滞后性的一把钥匙,它等于延缓了本应显现在萧条周初期的失业实际上,对比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我们就能够发觉,这种〝骑驴找马〞〔on- the-job- search〕的策略型就业者确实大有人在。
Kon-stantinos〔2020〕认为,这种就业并不能从全然上排除失业,无益于失业率的降低,反而会加剧就业的波动性,因此在萧条周期下政府不应为消灭失业而扇动盲目就业,相反,应通过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更充裕的时刻来完成搜寻一匹配过程,提高再就业的稳固性 第二点补充是,随着时刻推移以及各种因素的变化,产出波动对就业波动的传导能力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要希望在每一轮周期中就业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数量关系总是一成不变的〔Helfand et a1.,2007〕就以美国为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致相同的产出波动幅度所引起的就业波动幅度看起来是不断减少的在1981-1982年的衰退周期中季度就业缺失率为3%,到1990-1991年的衰退周期,就业缺失率减为1.69%,2001年进一步降为1.24%而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截止2020年底的季度就业缺失率只有0.74%〔Lee & Mowry,2020〕这些表象看起来迎合了近年来甚嚣尘上的就业弹性下降的观点 〔二〕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波动 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波动要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产出波动对就业阻碍的非对称性。
一样认为,萧条周期下的产出下降能对就业产生力度更强、连续时刻更长的冲击,而繁荣周期下的产出增长对就业的阻碍要缓和的多Blanchard 8L Summers〔1986〕在观看欧洲失业问题后,甚至将产出下降的阻碍定义为永久的冲击,它所引发的失业率短暂上升能演变为难以排除的自然失业率的一部分,即便在经济复原后,产出上升也专门难将失业率拉回到萧条周期前的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就业回滞现象许多学者利用单位根检验证明了就业回滞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它并不存在,分歧比较大不管回滞现象本身是否存在,它所假设的产出波动对就业的非对称阻碍图式得到了专门多研究的验证比如Burgess〔1992〕利用非线性自回来模型考察英国就业市场的波动情形后发觉就业复苏速度确实要慢于就业下滑速度 Campbell&Fisher〔2000〕指出,任何一个时点的就业波动都包括岗位制造〔job creation〕和毁灭〔destruction〕两个过程,前者与企业开张或扩张有关,后者与企业倒闭或收缩有关结合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就业数据,他们发觉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相关于岗位制造来说,岗位毁灭的波动性要更大一些,即繁荣周期对应于呆滞的岗位制造,萧条周期对应于活跃的岗位毁灭,二者结合使繁荣周期下的就业增长速度要远小于萧条周期下的就业下降速度。
这一假说与标准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发生了冲突,后者认为岗位制造和岗位毁灭的波动性应该是一样的之因此显现这种冲突,要紧是由于RBC理论没有考虑到雇佣调整成本的阻碍,而在Campbell&Fisher〔2000〕的模型中,这种阻碍居于核心地位在繁荣周期,企业面临要不要制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决策,而制造一个新的岗位的边际成本要比工资本身高专门多,因为它不仅包括制造那个岗位所付出的直截了当成本,还包括今后可能面临的解雇成本,因此岗位制造会比较保守与此相反,萧条时期企业取消最后一个岗位的边际成本要小得多,因此反应会更灵敏一些这种雇佣调整成本的假说在早期一些文献中差不多得到了验证比如,Hamermesh〔1989〕发觉专门多企业为规避雇佣调整成本,总是力图保持雇佣规模不变 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非对称波动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产出波动对就业数量〔失业率或工时〕和就业价格〔工资〕的阻碍差异上按传统理论的假设,工时和工资都应该是逆周期的,但一项针对美国就业市场的研究说明,在专门多情形下,工时确实是逆周期的,但工资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逆周期性〔 Chris-tian,2004〕人们将这归结为风险分担型劳动合同的作用。
通常人们认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雇主是唯独的风险承担者,雇员是纯粹的风险规避者但实际上,专门多劳动合同差不多上风险共担型的比如当经济衰退时,雇主可不能轻易解聘雇员或降薪,替雇员承担了风险,但需求的下降需要每个雇员通过减少工时来保住工作机会相反,当经济繁荣时,劳动力需求旺盛,雇员可不能轻易跳槽或提出加薪的要求,替雇主分担了风险,但需求的增加需要每个雇员增加工时类似于内部人隐秘握手协议,它改变了经济波动对工时和工资两个变量的作用路径 总的来看,人们对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的认识是多元的,主流的观点是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也有非一致的一面,专门是就业波动的滞后性与非对称性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那个问题上,Milas〔2000〕的研究或许确实是一个折中说明他以希腊为例利用VECM模型分析发觉,产出与就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确实是说,在长期内,就业波动与产出波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另一方面,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专门小,说明在短期内就业波动与产出波动的关联系数并不大,就业波动出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二、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结构性差异 就业市场是由不同劳动群体、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组成,由于在禀赋特点、决策机制、要素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即使面临同样的产出波动,各单元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地,两个周期的波动形状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不同劳动者群体间的差异 Liu& Lee〔2005〕通过对美国1964-2000年的制造业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发觉,生产型工人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差不多一致,但非生产型工人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就没有那么明显这要紧是由于两类工人在准固定性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由于诸多缘故,劳动要素并不象传统理论描述的那样是一种可变要素,而是具有一定的准固定性,而在不同类型的工人之间,这种准固定性也会存在差异关于生产型工人来说,由于劳动投入与产出直截了当相关,雇佣量更容易调整,准固定性比较低而关于非生产型工人来说,劳动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不明显,准固定性比较强由于与资本之间存在相当的互补关系,即便在生产淡季,非生产型工人也不能完全按产出来线性递减,而必须保持一定的底限因此,当面临同样的产出波动时,生产型工人的就业波动要比非生产型工人更剧烈 Okun〔1981〕那么从解雇成本差异的角度对上述现象作出了说明在他看来,生产型工人的解雇成本要比非牛产型工人低,因此雇主在调整生产型工人的雇佣规模时顾虑较少,而在调整非生产型工人的雇佣规模时那么要慎重得多纵览改革后中国经历的几次经济周期,农民工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出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而城镇劳动力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一致性要弱专门多。
按Okun 〔1981〕的逻辑,我们能够从二元就业制度下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解雇成本的差异来对上述现象做出说明 移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专门组成部分,当面临经济波动时,移民和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波动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特点Christian〔 2020〕以欧洲最大的移民同意国英国和德国为例考察了那个问题将移民和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波动分解为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因素后发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移民就业的阻碍要强于本地劳动力,移民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差不多~致,而后者那么不然但在工资波动方面,两类劳动力受经济周期的阻碍并没有明显差异类似地,Lorenzo et al.〔2020〕以英国50岁以上劳动力为例考察了经济周期对不同性别劳动力的就业阻碍,结果发觉男性劳动力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吻合性要大于女性劳动力,而且随着时刻的推移,这种差异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样认为,低素养劳动力专门是那些较早舍弃教育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的就业更易受产出波动的阻碍,其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吻合度要大于高素养劳动力经济衰退对低素养劳动力的阻碍不仅在于当时使其面临更大的失业压力,更重要地,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还会给他们带来追加惩处,在扣除生产率差异的阻碍后,他们在就业机会和工资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