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理疗复习重点.doc
5页残疾(disability)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一种状态残疾人(disabled person )是指因身 心功能障碍而失去或部分失去以正常方式 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致残原因疾病:传染病、慢性病、老年病,营养不良:呆小症、佝偻病遗传病:肝豆、唐氏综合征意外事故:工伤、车祸理化因素:药物中毒、噪声、酒精社会、心理因素:1.视力残疾2.听力残疾3.语言残疾4.肢体残疾5.精神残疾6.智力残疾7.多重残疾残损身心上结构或功能的任何异常残疾残损造成活动能力受限或缺失影响在个体水平残障残损或残疾防碍个体的社会活动影响在社会水平康复工作内容,预防一级预防,预防导致残疾的伤、病和先天发育异常(全社会参与)二级预防发生伤、病后,预防造成永久残疾(临床医疗)三级预防发生轻度缺陷或残疾后,预防新的残疾或残疾加重评定,评定不同于伤病诊断,评定是确定患者伤病后的功能状态和功能后果,1. 运动功能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 语言交流能力4. 心肺功能5. 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6. 心理学检查(包括神经心理学)7. 生活质量 8. 环境条件 9. 职业能力10. 社会生活能力 11. 小儿智力发育。
康复治疗合理、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病、伤、残者身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的功能障碍,使其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提高生存质量1. 物理疗法(PT) 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2. 作业疗法, 3. 言语矫治(ST4. 心理疗法(PST5. 药物及注射疗法6. 传统中医、中药疗法 7. 康复护理康复8. 假肢及矫形器装配9. 康复工程器械的使用10. 文娱疗法11. 康复疗养12. 就业咨询及职前训练康复医学是为了促进伤、病、残者全面康复,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和训练等问题的医学应用学科,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列为现代四大医学康复医学三项基本原则:1.功能训练 包括运动、感知、心理、语言、日常生活自理、职业、社会活动等能力恢复或改善2.全面康复 包括生理(身体)、心理(精神)、职业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康复3.重返社会 包括患者各种功能及家庭和社会环境改善物理疗法的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物理疗法的生物学效应:调节机能、改善营养、加强储备、增强适应、调节免疫、加强修复、促进代偿、后作用;治疗作用:镇痛镇静、解痉软化瘢痕、消炎消肿改善微循环、防治感染、促进创伤修复、促进器质性病变修复、改善机体功能、协同作用。
直流电的治疗作用小血管扩张促进消炎、组织再生,改变神经的兴奋性简述直流电药物离子的导入的原理,途径及作用特点?原理:同性电荷相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途径: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或伤口(细胞间隙)作用特点:(1)具直流电与药物的作用,(2)将药物直接导入治疗部位形成较高浓度,作用时间长,疗效较持久(3)导入体内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的成分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作用,具有神经反射的治疗作用适应证伤口, 慢性溃疡,放疗反应,深浅静脉炎,神经根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磁疗治疗作用1 止痛作用2 镇静作用3 消肿、消炎作用4 其它:降血压、降血脂作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中枢调节作用、改善血管功能);肿瘤的辅助治疗作用;调节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骨折愈合超声波作用机制:1机械作用;2温热作用3.理化作用(a空化作用 b弥散作用:提高膜的通透性c触变作用:使凝胶转变为溶胶d解聚作用e对DNA的作适应证:扭伤挫伤拉伤血液、淋巴循环,增强细胞膜弥散,改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瘢痕、注射后硬结、术后粘连;骨折、骨关节病损伤-扭挫伤、冻伤等各类神经痛;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严重支气管扩张;急性败血症;持续性高热;出血倾向;消化道大面积溃疡;严重心脏病心区、安装心脏起搏器;孕妇腹部、小儿骨骺部、头部、生殖器部;恶性肿瘤(超声治癌除外) 12低频电流:f≤1KHz、每一个脉冲t≥1ms,一次脉冲均能引起一次骨骼肌兴奋,不能引起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或平滑肌兴奋。
作用范围:兴奋正常的运动神经和肌肉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增加组织间的相对运动松解粘连适应症:止痛,改善血液循环、锻炼肌肉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疾病、严重的心脏病、高热、结核等常见种类:13中频电流:1KHz~100KHz、单个脉冲t≮1ms,需要综合多个脉冲才能引起一次肌肉收缩,即综合作用可以综合起来引起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和平滑肌的兴奋常见种类:①调制中频电疗法;②干扰电疗法;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治疗部位要有较大金属异物、孕妇、心脏起搏器患者常见种类:正弦调制(镇痛)、音频电疗法(疤痕松解)14高频电流:f≥100KHz,单个脉冲太窄,已无综合作用;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热效应及非热效应作用特点:①无神经肌肉兴奋作用②产生热效应和肺热效应③治疗时点击可离开皮肤常见种类:A超短波疗法:作用:①消炎作用②扩展肾血管,增加尿量,降低尿蛋白③降低血管张力④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⑤加速结缔组织生长;B微波疗法:作用:阵痛、消炎、脱敏、改善组织营养;常用于肌肉、关节的非化脓性炎症和损伤C短波疗法:作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亚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神经炎疼痛等;D达松伐尔疗法:止痒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
红外线疗法治疗作用及禁忌证治疗作用――①缓解肌肉痉挛,减弱骨骼肌和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肌肉痉挛、劳损和胃肠道痉挛②消炎作用:慢性炎症③镇痛作用:④ 改善组织细胞营养:⑤光浴作用:⑥ 减少创面渗出;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禁忌症――出血倾向 ;高热;活动性结核病;闭塞性脉管炎;急性感染性炎症早期;恶性肿瘤局部等15超声的生物学效应:频率>20KHz,不为正常人听觉的机械振动波;理疗常用:800~1000KHz①机械作用②微细按摩作用引起的生理效应:增加血液、淋巴循环;增加细胞膜弥散过程而改善其新陈代谢;增加组织再生能力;降低神经兴奋性及传导性;延长、软化、分离结缔组织③温热作用:a组织吸收超声能b介质交界面上生热多c散热主要通过血液d组织不同,产热不同④理化作用:空化作用;弥散作用;触变作用;解聚作用;治疗作用:A神经系统:降低兴奋性和传导性;B心脏:小量改善微循环、大量诱发心绞痛C小量促进骨痂生长,中量骨关节损伤性疾病;D1眼球界面多2球形易聚焦3循环差4小量易出血,大量白内障,眼炎;E生殖:1睾丸敏感2小量刺激卵泡滤泡形成,大量破坏3大量引起流产治疗方法:单纯超声疗法和超声结合疗法:超声+药物、间动电、中频电、X线。
适应症:1运动系统创伤性疾病2纤维增生性疾病3外周神经源性疾病4眼科疾病5颅内肿瘤紫外线疗主要治疗作用和禁忌证:主要治疗作用:①消炎作用②止痛作用:③促进伤口愈合:中短波段,其杀菌作用有利于伤口愈合④促进皮下淤血吸收: ⑤脱敏作用: ⑥穴位刺激作用禁忌证:活动性结核病;恶性肿瘤;光敏性皮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不全;色素性干皮病;出血倾向等红斑量紫外线急性化脓性炎症,伤口及慢性溃疡神经根炎,皮肤病 瑰糠疹、带状疱疹、脓疱性皮炎无红斑量紫外线, 促进维生素D 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佝偻病老年人 体弱者长期卧床骨质疏松者易患流感者最小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以最小红斑量表示 (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即,某一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下垂 直照射人体一定部位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时间MED反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故又称生物剂量(BD),其计量单位为秒(s)长期制动对人体的不良生理效应心血管系--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n 呼吸系统--防治肺部感染n 消化系统--合理营养、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n 泌尿系统--防治泌尿路结石和感染n 运动系统--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n 内分泌系--防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钙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调节情绪、心理支持、认知训练等肌力训练:被动运动肌力检查结果是0级,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目的强化患者对运动的感觉保持关节活动度主动助力运动在外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徒手肌力检查的结果是1级或2级主动运动整个动作通过病人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给予恰当指示和必要监督。
主动抗阻运动:克服外加阻力的一种主动训练方法增强肌力使肌纤维增粗Grade 4 肌力=4级肌肉牵拉,适应证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造成的ROM下降,软组织挛缩造成ADL受累当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应先牵拉拮抗肌,再增强无力肌的力量炎症肿胀12-72小时发生关节活动度↓,疼痛增加牵拉禁忌,休息,支持冰敷以减轻肿胀、疼痛和张力,保持ROM增殖伤后第5天——3周胶原开始形成,分布杂乱无章受损组织最僵硬时期牵拉最有 效重塑伤后第4周起胶原大量形成,胶原开始收缩、粘连,导致挛缩牵拉方法手法牵伸——最常用机械(电动)牵伸牵伸时间至少持续20min自我牵伸认知障碍的康复: (1)改善自知力的康复训练(2)注意障碍的康复: (3)记忆障碍的康复: (4)思维障碍的康复训练 :(5)感知障碍的康复:行为障碍的康复:创造适当的环境、药物治疗、行为治疗 运动疗法:又称为治疗性运动,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功能状况,借助于治疗者的手法操作或治疗器械和病人自身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原则经常坚持,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密切观察8等速运动: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调节外加阻力,是整个关节依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运动,而在运动过程中只有肌肉张力的增加力矩输出的增加。
禁忌症:体温升高,全身症状加重,出血倾向,创伤未愈,急腹症,月经期出血过多或严重痛经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因素:损伤的性质、范围、原因、进展;可塑的时效性:1~3个月康复最佳时机;物理因子促进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康复;功能训练;神经营养药物;环境因素—家庭、社会等支持力度;患者自身功能条件和心理因素等理疗学的生物效应和治疗作用生物学效应:调节机能、改善营养、加强储备、增强适应、调节免疫、加强修复、促进代偿、后作用治疗作用:镇痛镇静、解痉软化瘢痕、消炎消肿改善微循环、防治感染、促进创伤修复、促进器质性病变修复、改善机体功能、协同作用颈椎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诊断:1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2 颈静脉加压试验(压颈试验)3 臂丛牵拉试验4 头颈倾斜试验 5 旋颈试验6 前屈旋颈试验;康复治疗(全部以非手术治疗首选):1.颈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脊髓型颈椎病,若脊髓受损,尽早手术治疗,牵引和手法治疗为禁忌4.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考虑手术康复治疗原则:早期康复 脑梗塞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1周 ;2.环境安静和谐,采取一对一的训练,让患者始终体会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训练中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3.治疗中重复训练、强化正确规范的动作尤其纠正偏瘫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4.康复最佳时期发病后3个月内顺序: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远端颅脑创伤后行为恢复过程中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的康复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持续性(>24h)、大脑半球或脑干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自发性恢复发病后3-6个月,下肢先于上肢;近端先于远端训练后恢复1、急性期恢复:创伤后遗忘症康复;躁动不安的康复处理2、恢复期康复:创造适当的环境,药物治疗,行为治疗 对所有恰当的行为给予鼓励,拒绝奖励不恰当行为,不恰当行为发生后杜绝一切鼓励与奖励,不恰当行为发生后应用惩罚,极严重或顽固的不良行为发生后,给以患者所厌恶的刺激 3、后遗症期康复,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会用新的方法来代偿功能不全,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 ,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回归社会 预后昏迷期越短,恢复越好;年龄越轻,预后越好,功能的恢复开始的时间在发病2个月以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