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葫芦岛市锦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辽宁省葫芦岛市锦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对饮非鱼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
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大哥问:重不重?父亲说:还行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大哥说:不疼了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
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我说:三十年西凤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B. 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C. 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D. 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5. “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 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参考答案:4. A 5. (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 6. (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
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4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5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从“叙述者”“参与者”“感受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文章分析角色的变化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6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此题注意从两个关键句分析主旨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②“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③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社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④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刺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⑤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摘编自《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B.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 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是因为陆上丝路的中断造成的D.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B. 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C. 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D. 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唐朝文化、社会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中华国运的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B. 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C. 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 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参考答案:1. C 2. A 3. C【1题详解】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说法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项,“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说法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项,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2题详解】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3题详解】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