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因监测工作规范.ppt
29页目的目的o通过在全省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掌握我省居通过在全省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掌握我省居民死亡的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民死亡的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o从而了解人群健康与死亡水平、死亡原因、从而了解人群健康与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亡顺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等指死亡顺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等指标标;;o为评估我省卫生及相关政策提供信息,为政为评估我省卫生及相关政策提供信息,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o监测范围 监测覆盖全省监测覆盖全省100%的县(市、区)开发的县(市、区)开发区监测工作等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自行协定区监测工作等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自行协定管理方式并报卫生厅备案管理方式并报卫生厅备案o监测对象 死亡监测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户籍死死亡监测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户籍死亡个案亡个案o监测工作周期 每年每年1月月1日至日至12月月31日工作内容o开展死因监测常规工作各级各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开展死因监测常规工作各级各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机构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o(1)院内死亡,由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由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由专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
由专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o(2)院外死亡,应当建立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应当建立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县(区)逐级死因数据报告网络,由村医或社区卫生、县(区)逐级死因数据报告网络,由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向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服务站医生向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报告死亡数,防保人员和临床医生负责开展死因流行病报告死亡数,防保人员和临床医生负责开展死因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学调查,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报死亡个案信息 工作职责--疾控机构疾控机构o((1)负责建立健全死因监测系统,制订、完善、执行死因监测工)负责建立健全死因监测系统,制订、完善、执行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和技术方案作规范和技术方案o((2)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培训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培训o((3)对下级和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对下级和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o((4)及时审核网络报告数据,定期(月、季度、半年、年)对死)及时审核网络报告数据,定期(月、季度、半年、年)对死亡数据、人口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编制质量分析报告。
亡数据、人口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编制质量分析报告o((5)负责疾病监测死因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按照月、季和)负责疾病监测死因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按照月、季和年度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并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及时逐级反馈年度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并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及时逐级反馈数据报告地区数据报告地区o((6)定期对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漏报调查,对辖区死因)定期对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漏报调查,对辖区死因监测漏报情况进行评估,调整监测结果监测漏报情况进行评估,调整监测结果o((7)负责死因登记信息系统的维护,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负责死因登记信息系统的维护,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编写监测报告,及时发布数据,并为专业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技编写监测报告,及时发布数据,并为专业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工作职责--医院医院o依据死因监测规范,建立院内死因登记报告流程和依据死因监测规范,建立院内死因登记报告流程和步骤,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步骤,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o定期进行院内考核和评价定期进行院内考核和评价o指定专门人员定期收集、审核本医院出具的死亡医指定专门人员定期收集、审核本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合格后通过网络进行直报,并及时学证明书,审核合格后通过网络进行直报,并及时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信息。
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信息工作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o((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o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所辖街道的死因监测管理工作;收集所辖服务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所辖街道的死因监测管理工作;收集所辖服务站、卫生室的死因登记信息,统一上报;站、卫生室的死因登记信息,统一上报;o对死因明确的个案进行网络直报;对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开对死因明确的个案进行网络直报;对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开 o展死因推断并进行网络直报;展死因推断并进行网络直报;o及时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有关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配合收及时复核辖区疾控机构反馈的有关死亡原因不明的个案;配合收集所辖街道、乡镇上一年度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等资料,并提供集所辖街道、乡镇上一年度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等资料,并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给辖区疾控机构o((2)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o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出具死亡证明,按照要求定期上报到所属社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出具死亡证明,按照要求定期上报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时复核上级反馈的信息或死因不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时复核上级反馈的信息或死因不明的个案。
明的个案信息收集o《《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n一般项目一般项目n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n其他项目其他项目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网络报告1.死因信息报告方式死因信息报告方式o《《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及副卡通过《《中国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进行网络直报o))5 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岁以下儿童死因登记报告副卡o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2. 报告程序、时限报告程序、时限o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n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将(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n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7天内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天内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n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5个工个工作日内代为完成网络报告作日内代为完成网络报告 网络报告 2. 报告程序、时限报告程序、时限o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n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医学证明书》》,在,在30天内完成审核及网络报告;天内完成审核及网络报告;(将(将《《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 n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后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n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5个工作日个工作日内代为完成网络报告内代为完成网络报告 o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n其他系统(军队、司法、农垦等)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本规其他系统(军队、司法、农垦等)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本规定进行死因登记报告。
定进行死因登记报告 网络报告 信息管理1、死亡信息的审核死亡信息的审核o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对填报的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对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自查;自查; o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网络审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网络审核报告信息核报告信息n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以下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n对于核实无误的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及副卡,应于7天天内通过网内通过网络进行络进行审核确认审核确认o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可承担根本(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可承担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工作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工作 信息管理2、死亡信息的订正死亡信息的订正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订正;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订正;3、死亡信息的补报、死亡信息的补报 在质控过程中发现了漏报的死亡病例,应及时补在质控过程中发现了漏报的死亡病例,应及时补报报; ;4、死亡信息的查重、死亡信息的查重 每周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每周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后删除行确认后删除; ;资料保存与管理1.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信息原始资料;2. 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定期下载个案数据报告单位和县(区)疾控中心应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幻灯片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o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填写、收集和报:填写、收集和报告告《《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专人负责网络报告专人负责网络报告o乡镇卫生院(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乡镇卫生院(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死亡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对补漏,开展死亡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对补漏,开展质量控制,专人负责网络报告质量控制,专人负责网络报告o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入户调查工作工作流程图村医村医(社区)(社区)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防保防保家庭或其他场所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死亡个案收集、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网络报告(查重、补报)网络报告(查重、补报)死因信息的审核、订正死因信息的审核、订正各级各类医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治医生机构诊治医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死亡个案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7天内完成报告天内完成报告(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30天内完成报告天内完成报告(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县以下医疗机构县以下医疗机构县(区)县(区)CDC县(区)妇幼县(区)妇幼5个工作日内个工作日内完成代报完成代报7天内通过网络天内通过网络审核确认审核确认20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指标主要指标::o粗死亡率粗死亡率o漏报率(医疗机构)漏报率(医疗机构)o报告及时率、审核率报告及时率、审核率o死因不明比例死因不明比例o《《死亡证死亡证》》填写错误率填写错误率o死因编码错误率死因编码错误率o入户率(在家死亡个案)入户率(在家死亡个案)考核与评估o一般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一般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式, o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少每年考评一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少每年考评一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区全部报告单位的考评至少半年一次,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
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 o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资料分析与利用等综合评价指标量、资料分析与利用等综合评价指标o死因及时报告率死因及时报告率95%以上以上;及时;及时审核率审核率95%以以上;上;漏报率小于漏报率小于5% 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是确保死因统计报告准确性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是确保死因统计报告准确性的关键环节的关键环节 应采取各种手段和形式向广大临床医生宣传和介绍与应采取各种手段和形式向广大临床医生宣传和介绍与ICD-10有关的填写要求有关的填写要求, 特别是特别是结合实际填写中存在的常结合实际填写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应该如何正确填写相关内容才能符见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应该如何正确填写相关内容才能符合合 ICD的要求,的要求,使他们逐渐熟悉并按照要求正确填报,以使他们逐渐熟悉并按照要求正确填报,以保证死因报告直报工作的质量保证死因报告直报工作的质量n要探寻合适的机制、办法,促进临床医生切实履行报告死要探寻合适的机制、办法,促进临床医生切实履行报告死亡信息(以及传染病等个案卫生信息)的责任。
亡信息(以及传染病等个案卫生信息)的责任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重要性23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中的重点技术问题影响死亡率水平的因素:影响死亡率水平的因素:o死亡个案漏报(分子)死亡个案漏报(分子)o出生及人口信息的准确性(分母)出生及人口信息的准确性(分母)影响死因构成的因素:影响死因构成的因素:o死亡信息填写的完整性死亡信息填写的完整性o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根本死因的确定和ICD-10编码技术编码技术24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中的重点技术问题死亡个案漏报死亡个案漏报o对医疗机构死亡个案,重点是对医疗机构死亡个案,重点是健全医院内登记报告和定期核健全医院内登记报告和定期核查制度,查制度,对急诊科、儿科的死亡记录、抢救记录等进行定期对急诊科、儿科的死亡记录、抢救记录等进行定期核对;核对;o对医院外(在家、途中或外地等)死亡个案,对医院外(在家、途中或外地等)死亡个案,应发挥村医应发挥村医(社区医生)的作用,(社区医生)的作用,尽可能及时上报死亡个案;尽可能及时上报死亡个案; 县区疾控中心重点要加强对医疗及基层卫生机构的管县区疾控中心重点要加强对医疗及基层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包括:落实例会制度;及时反馈审核及督导理和技术指导,包括:落实例会制度;及时反馈审核及督导意见,并限期落实;针对死亡证填写、死因编码等存在问题意见,并限期落实;针对死亡证填写、死因编码等存在问题进行重点培训,等等。
进行重点培训,等等o通过与公安、民政、妇幼等部门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及时补通过与公安、民政、妇幼等部门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及时补充;充;o定期开展漏报调查定期开展漏报调查25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中的重点技术问题出生及人口信息的准确性出生及人口信息的准确性o与妇幼、计生部门的合作;与妇幼、计生部门的合作;(出生资料中能产出(出生资料中能产出0岁组死亡率或婴儿死亡率的岁组死亡率或婴儿死亡率的分母o通过户籍部门等途径及时掌握监测区域人口流动通过户籍部门等途径及时掌握监测区域人口流动比例,掌握实际常住人口比例比例,掌握实际常住人口比例26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中的重点技术问题死亡信息填写的完整性死亡信息填写的完整性o发现死亡个案后应发现死亡个案后应及时及时登记、追踪,定期上报;登记、追踪,定期上报;o填写死亡证的医生应了解填写死亡证的目的和填填写死亡证的医生应了解填写死亡证的目的和填写死因相关内容的基本原则;写死因相关内容的基本原则;o对在家死亡者、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或院前急救对在家死亡者、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或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者,应根据相关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尽过程中死亡者,应根据相关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尽可能详细地可能详细地填写调查记录填写调查记录和进行死因推断;和进行死因推断;o死亡信息中,各种疾病诊断的间隔时间以及其他死亡信息中,各种疾病诊断的间隔时间以及其他重要疾病情况也应尽可能重要疾病情况也应尽可能填写详细填写详细,以能为根本,以能为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推断提供尽可能多的原始信息死因的确定和推断提供尽可能多的原始信息。
27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中的重点技术问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根本死因的确定和ICD-10编码技能编码技能(主要是县级疾控人员)(主要是县级疾控人员)o对国际疾病分类(对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宗旨和原则应有总体的)的宗旨和原则应有总体的了解;了解;o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能够较熟练地运用ICD的各项规则来确定根本死因和编的各项规则来确定根本死因和编码;码;o指导各死亡报告单位指导各死亡报告单位/个人能够按要求填写和上报死亡个个人能够按要求填写和上报死亡个案o对监测基础较好的县区,建议组织包括各级疾控中心死对监测基础较好的县区,建议组织包括各级疾控中心死因工作人员、辖区医院临床(及病案室)专家等的死因因工作人员、辖区医院临床(及病案室)专家等的死因编码骨干队伍,定期开展案例讨论编码骨干队伍,定期开展案例讨论28总结o死因数据属基础性资料死因数据属基础性资料o死因工作网络的正常运行不仅为提供死因数据服务,还是死因工作网络的正常运行不仅为提供死因数据服务,还是众多其他疾控工作的基础众多其他疾控工作的基础 o加强基层人员培训、督导和日常数据质量控制,才能够从加强基层人员培训、督导和日常数据质量控制,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漏报,逐步提高数据质量。
根本上减少漏报,逐步提高数据质量oICD体现了预防的思想,需要加强预防与临床部门的合作体现了预防的思想,需要加强预防与临床部门的合作o应及时分析、利用数据和向各方反馈结果,并加强横向和应及时分析、利用数据和向各方反馈结果,并加强横向和纵向交流纵向交流o认真、责任心死因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是责任心问题认真、责任心死因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是责任心问题(以及部门协作问题),而非技术问题以及部门协作问题),而非技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