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延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
28页2016-2017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高新部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2.汉代一位皇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皇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用提升其子孙爵位的手段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3.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废除 ③军机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4.在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国家的政治模式产生很大影响。
古代希腊自然环境主要特点是( )A.以平原为主,有利于农业、畜牧业的发展B.高大山脉纵横交错,交通不便,易守难攻C.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D.以沙漠为主,地下矿藏丰富5.在英国和法国实行宪政(民主政治)的过程中,相同之处是( )A.最终都确立了人民民主政体B.民主与专制进行了曲折而复杂的斗争C.都是通过改革而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D.都受到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6.下列对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B.汉朝时开始使用铁农具C.重视精耕细 D.重视灌溉7.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A.徽商与川商 B.徽商与晋商 C.晋商与鲁商 D.粤商与滇商8.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洋纱洋布开始登陆沿海地区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派的哪一活动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成立三支海军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10.1895~1898年,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B.洋务派组织留学教育C.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1.“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上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 D.民国建立后12.1953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没收封建地主土地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发展外向型的经济13.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回答1~2题.14.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中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不包含下列哪一具体内容( )A.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B.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C.独立的政治管理系统 D.市场调节为主的手段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7.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18.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9.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20.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21.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C.“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D.“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2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24.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25.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26.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影响是( )A.使汉朝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B.使儒学在各郡县得以推广和传播C.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D.使新儒学思想体系完全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9分,28题13分,共50分.)27.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近代以来 ,“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 , 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结合所学知识 ,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在近代 , 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体?(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4)新中国成立后 ,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哪一年 ? 它体现了什么原则?28.中国古代都城往往是王朝政治、经济的中心唐朝长安、北宋东京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有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比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了差不多7倍,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1.4倍,今天西安城墙范围内的7.5倍﹣﹣西安博物院馆藏陈列解说词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长安城市繁荣的具体表现材料二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2)阅读材料二,归纳东、西两市商业发展的主要情况材料三北宋东京平面图(3)观察材料三,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功能的显著特点。
材料四材料五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东京梦华录》卷三(4)综合材料四、五,罗列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突破性发展的时代表现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摘自某位航海家的《航海日志》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的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在美洲和东印度发现50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和亚洲许多国家人民的强烈不满。
特别是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更是强烈,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航海家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材料一中提到的航海家前往印度的目的是真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3)材料二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各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解答】西周分封制,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可知晋、燕皆为姬姓,根据“同姓不婚”故B错.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