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南颖.docx
5页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南颖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100000)【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选取本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患儿共14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实验组采用护患沟通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行为进行打分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占比83.7%,安全度占比87.8%对照组的满意度占比93.2%,安全度占比97.2%两组患儿满意度和安全性对比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为7.4%,明显高于实验组的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度,减少护患纠纷,减低患儿与家属的负面情绪,减少了患者投诉,保证了医疗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词】护患沟通;儿科门诊护理;实践体会门诊护理是患者进入医院后首先接触的科室,具有人流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现代社会中,随着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容易出现投诉和医疗纠纷事件。
尤其在儿科,这点表现尤为明显不同于成年人能做到情绪控制,患儿会哭闹、发脾气、吼叫,而且这种情绪会相互感染,因此提供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能有效减少患儿负面情绪,优化就诊环境,还能起到提升医院形象的作用对于护患沟通的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选取本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患儿共148例,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年龄在4-13岁之间,两组患者各74例,男女比例为78:70,平均年龄(8.2±2.1)岁对照组中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7.2±2.4)岁实验组中男40例,女34例,平均年龄(7.4±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患儿入院后,护士在接诊过程中根据患儿的所属病种指导患儿就医,护士言谈举止符合规范,了解病情严重程度,为患急病和患病重的患儿开辟绿色通道,告诉患儿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护理的流程实验组采用护患沟通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传统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对有纠纷、病情变化或有其他要求的患儿和家属进行进一步沟通:其一,加强医患沟通,注重患儿感受对患儿的疾病进行评估,尤其是需要进行手术的患儿,通过疼痛评估患儿潜在疾病,治疗结束要对患儿给与关怀和鼓励。
其二,加强专业性,在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中,初步进行信息收集,比如身体特征、身高体重、疼痛指数、营养状况、有误遗传病、疾病严重程度等这样的沟通不仅要具备专业性,还有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专业性还表现在保护隐私上,不随意散播患儿的信息,增加医患间的信任其三,帮助患儿稳定情绪患儿和家属在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这是就要求护士能缓解负面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了解他们的需求其四,进行健康教育知道患儿和家属患病的原因,和应该如何规避和进行身体保养,有效降低复发率,缩短病程1.3疗效判定采用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和安全性指标打分的方式,问卷内容效度合理、信度可靠其中满意度采用打分模式,根据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包括挂号时间、治疗等待时间、病情处理情况等,满分为100分安全性指标针对病情问题进行打分,包括病情名字、病情来源、治疗方式、治疗周期等,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满意度和安全性对比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2例,占比83.7%,安全度为65例,占比87.8%。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9例,占比93.2%,安全度为72例,占比97.2%两组患儿满意度和安全性对比中,实验组远超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接触医院的第一站,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精神面貌和技术水平,这也要求门诊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更好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儿科,还需具备亲和力,能和患儿进行沟通,由于患儿表达能力弱,医护人员要学会分辨和倾听,以便更好地提供帮助与患儿相处,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耐心,决不能应付了事有研究显示:75%以上的护患纠纷就是由于护患沟通出问题导致的因此,医院需要重视和培养医护人员的沟通技能,这有利于医院护理品质的提高,对医院的发展起推动租用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能降低患儿和家属的负面情绪,还能提供收集资料,方便医生诊断病情医护人员要在沟通中收集信息,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提供个提需求和服务,视患儿病情轻重程度安排就诊对患儿亲属指点治疗流程,还有相关注意事项,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患儿的安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2例,占比83.7%,安全度为65例,占比87.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9例,占比93.2%,安全度为72例,占比97.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满意度和安全性对比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护患沟通的优越性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为7.4%,明显高于实验组的0.4%,说明了护患沟通不仅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还能让患儿减少心理负担,了解自身病情综上所述,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度,减少护患纠纷,减低患儿与家属的负面情绪,减少了患者投诉,保证了医疗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廖扬莲.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J].蛇志,2018,3(11):36-37.[2]邵倩.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17):25-26.[3]崔文灿.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卫生经营管理,2018,4(23):13.[4]王辉芝.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6(13):1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