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控制理论的文献综述.doc
4页内部控制理论的文献综述姓名:王丽娟 班级:会计 08G 学号:2111008B26摘要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 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 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国内内部控制理论一、前言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 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 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 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 理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然而在我国, 由于内部控制思想起步比较晚,公司内部领导层内部控制的意识也不强,这也导致了我国今 年来公司丑闻被频频曝光虽然近年来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推广下,我国现行行 业内部控制规范系统建设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内部控制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西方国家,总体上说内部控制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 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早期的内部控制是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能性,要求企业对交易实行授权与批准,对资产实行控 制,对财务记录的审核与经营保管职务分离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企业出现了大量的财务 舞弊现象,一些大公司相继出现经营失败,这些现象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为了 研究经营失败及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 “反对虚假财报告委员会” ( COSO)对则务舞弊事 件进行了全而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财务舞弊事件都是由内部失控 造成的,COSO 随即开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发布了指导企业 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著名的 COSO 报告有关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国外主要是以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 恩布尔报告,以及 COSO 的内部控制框架和 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代表其中,前三者 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早在 1992 年,卡德伯利报告就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 框架内,明确要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并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 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议董事会应就公 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应对董事会发表的声明进行复核1999 年被作为公司治理委员会综合准则指南的特恩布尔报告指出,董事会应对公司内 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寻求日常的保证,使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 发挥作用,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其中特别指出,董事会应在 谨慎、仔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正确判断2004 年 DECD《公司治理原则》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 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同时,要求董事会确保公司会计和财 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独立审计师的完整性,确保公司具备恰当的控制制度,特别 是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和营运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相关的准则等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 只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
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 框架主要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越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COSO 报告 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 高研究水平根据 COSO 报告,内部控制应理解为:“由管理当局设计,董事会核准,董事会、管 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可见,内 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个过程,但它本身不是目的;它帮助实现的是多重集互相区分而 又紧密联系和相互重叠的目标;它由人实施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组织内的所有人对内部控 制都有相互的责任;而且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层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二)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颁布的法规从外部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 制规范已制定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法规或政策:1996 年 12 月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 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1997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1999 年中国证监会发 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各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1999 年 10 月修定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0 年 1 月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都从 不同方面对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一时期的法规的出台,基木上都是围绕确保企 业资产的完整、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为主要目标的2002 年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采购与付款(试行) 》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 》 ,2003 年发布《内部 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 》 ,2004 年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 》 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 》 ,这些制度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指导,也是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标准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介绍欧美国 家内部控制思想,以及如何从审计会计方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阎达五、杨有红等以会计 控制为主线研究内部控制,石本仁,方红星等以审计为目标导向对内部控制进行相关研究 李凤鸣、吴水澎等结合 COSO 框架进行内部控制研究,介绍了该框架的部分内容,并从内 部控制的整体架构、设计和评价、风险管理等方而来阐述内部控制理论刘玉廷(2000)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范畴,国家法律规定强化单位 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认为是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从而形成了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 特色之一提出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在我国应注重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 的研究,并重视内部控制的实务指导。
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 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内部控制框架 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内部控制 框架的构架中应抓住的关键问题包括: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权责,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强化预算管理和建立具有操作性 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蒋晓梅,唐予华(2002)探讨了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信息对于委托代理问题的意义,并 从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和和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会计信息对于内部控制 制度的作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度对会计信息的反作用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共生 共存,相互影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又 将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最终促进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李明辉(2002)认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公司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 监督权的相互制衡,公司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制衡,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以及职权范围,公 司的财务控制,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操作规范。
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体系存在 三权制衡体系混乱, “内部人”空置现象严重,内部审计的地位削弱化的问题三、结论从上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内部控制研究大多数都是基 于严格的理论和检验的基础的上的,表现出很强的历史逻辑性和可验证性而我国在内部控 制的模型构建、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几乎一片空白纵观国内外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一)内部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一是制度本身制定的不合理,或过于理想化,或 随着新情况出现,原有制度不能适应却没有及时修改,从而是的制度不具可操作性,自然也 不会被执行:二是缺乏保障制度执行的机制,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又 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内部控控制制度成为墙上摆设为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制度的可操 作性,另一方面加强执行力二)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之间相互制 衡,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应该受到重视,有健全而且得到贯彻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操 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不能单单靠企业自身,这还需要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跟进所 以建立和健全适应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迫在眉睫。
三)内部控制发展至今,其内涵已大大延伸,与公司治理有着越来越多的结合点,因 此以后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中,都应将内部控制问题置身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来研究和对待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合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完 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 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参考文献:[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2]阎达五、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架构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 会计研究,2000,(3).[3]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 研究,2008.9.P1-9[4]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J]中国注册会计协会,2002, (2)[5]米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6] Akresh , A.Statistical Sampling in Public Acconuting. The CPA Journal, 1980 July, pp.20-26[7] Barafield , R.M.The Impact of Audit Frequency on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75.[8]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 。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R]. 1992[9]Charles A Saia .Internal Control [M] the School of Bussiness Quinnipiac College, 1992.12 [10] Susan Schmidt Bies. 2004 . Current Issues in Corporate Gover nance-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Vital Speeches of Day, 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