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打印版)宣贯.pdf
40页2012 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2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出版的A乌申斯基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卡普杰列夫E布鲁纳3脑的生长到()岁时基本完成,这时脑的重量达到成人水平,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A6 B12 C15 D20 E25 4建构主义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埃里克森D斯滕伯格E加德纳5下列属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是() A知识的掌握B创造性的发展C道德品质的培养D技能的掌握E健康心理的培养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这些都表现的是() A强化B强化的程式C消退D回避条件作用E逃避条件作用7 ()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是各种复杂学习的基础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E代表学习8 下 列 属 于 具 体 知 识 的 是() A日期B概念C事件D推理E判断9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材的()实现的A直观B概括化C记忆D比较E抽象化10 心智技能的特点包括 () 。
A结构具有简缩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C结构具有展开性D对象具有观念性E执行具有内潜性11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的图片等代替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 A物质活动B物质化活动C外部言语活动D内部言语活动E活动的定向12下列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的是() A滑冰B开汽车C弹钢琴D跑步E打字13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观念E道德信念14全社会各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简单的共同生活准则包括() A尊老爱幼B诚实守信C讲究卫生D团结一致E文明礼貌15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解法评价E反思16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 ()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目的性E开放性17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E思维扩散18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解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题等体现的都是学习动机中的()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1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A斯金纳B马斯洛C班杜拉D韦纳E阿特金森20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构成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E计划策略21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20% D150% E180% 22下列属于交互式教学的策略的是() A总结B提问C析疑D预测E反思23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 到另 一 种学 习 中去 指 的 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E一般迁移24陆钦斯的“ 量杯 ” 实 验 是()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A思维B认知C定势D心向E智力25 ()首先在形状知觉方面进行了迁移训练的实验研究A詹姆士B桑代克C伍德沃斯D奥苏贝尔E贾德26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 A具有生命的活力B具有积极的内心经验C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D 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E有效地发挥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7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教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他就能学会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属于()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E惩罚法28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则该教师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E关注成长阶段29关于反思方法,下列属于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是() 。
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行动研究E观察分析30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业成绩对工作绩效的平均预测效度系数仅为() A011 B012 C008 D009 E010 二、填空题 (每题 1 分,共 15分)1任何活动总有一定的方向,活动的方向由 _ 决定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_3_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4维果斯基十分强调_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5_是智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6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中,_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7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_的学习三类8_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不同形式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9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_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10高斯少年时做1100 的连加,发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 _,它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11美国心理学家_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12_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13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 _迁移14_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15_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 5 分,共 25 分)1儿童的智力发展是可以逾越的2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道德品质3未来行为的出现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4正、负迁移是相互对立的,它们不可能同时出现5由于节食引起的严重体重失调不属于进食障碍四、简答题 (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简述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2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3简述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关系4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 ? 五、论述题 (共 2 题,每题 15分,共 30 分)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2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一、不定项选择题1D 【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D 【解析】 俄国最早正式以 “ 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 l877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此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 教育心理学 ” 命名的著作3B 【解析】脑的生长到12 岁时基本完成,这时脑的重量达到成人水平,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4A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5ABCDE 【解析】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 题解 决 能力 和 创造 性 的 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6E 【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厌恶刺激7A 【解析】符号学习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是各种复杂学习的基础8AC 【解析】具体知识是指一些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知识; BDE 属于抽象知识9AB 【解析】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实现的10ADE 【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 结构具有简缩性11B 【解析】本题考查心智动作形成阶段的特点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12ABD 【解析】连续型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连续动作组成,ABD 项都属于这个范畴, CE 两项都是由一系列不相联系的动作完成的,不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
13ABC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14ABCE 【解析】本题考查对道德的社会共性的理解,道德的社会共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讲究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等属于全社会各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简单的共同生活准则,而团结一致表现的是社会中各阶级所共有的道德准则或道德观念15ABCD 【解析】有结构的问题即界定清晰的问题,其解决过程包括建立问题表征、搜寻解法、执行解法与评价16ABC 【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它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17ABCD 【解析】本题考查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它包括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18A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是与自我奖励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19C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提出的20B 【解析】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21D 【解 析 】学 习 熟 练程 度 达 到l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22ABCD 【解析】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即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23E 【解析】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24C 【解析】陆钦斯的“ 量杯 ” 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25B 【解析】桑代克首先在形状知觉方面进行迁移训练的实验研究26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健康的含义,以上选项全部都属于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27A 【解析】本题考查行为改变方法中的强化法,它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的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8B 【解析】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29ABCD 【解析】关于反思方法,布鲁巴奇等人在 1994年提出了以下四种: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30A 【解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业成绩对工作绩效的平均预测效度系数仅为011,即认知能力测验与工作表现之间的平均效度系数大约也只有02二、填空题1活动的目的219 世纪末3教学环境4教学5记忆 6效果率7行为规范8练习9认知失调10类似的创造11阿特金森12组织策略13同化性14人格障碍15微格教学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误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先行一步,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2答:正确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着的,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道德品质品德兢是人凭选择所习得的习性,是道德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果,道德品质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而道德行为又是判断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3答:错误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4答:错误一般说来,正、负迁移的产生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刺激反应之间相似与相异的程度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出现正、负迁移并存的现象,即既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例如,中国学生学习日语,在识记字形方面汉语起正迁移作用,而在读音以及会意方面却起负迁移作用5答:错误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凡是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 25%者,即被视为厌食症的症状四、简答题1答:(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少年的热情与冲动;选择性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3 分) (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个性化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 (2 分) 2答:(1)强化: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