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学二胡谈心得.docx
10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初学二胡谈心得 浅谈二胡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摘要:二胡教学从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无论从最初级的二胡班还是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习,都足以证明它作为民族乐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乐趣、音准、放松、揉弦 二胡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今天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于民乐的喜爱也更为深厚,许多家长也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学习二胡、接触音乐、提高综合素质作为一名二胡老师,多年的教学让我有一些心得与大家探讨 一、初学孩子要启发,寻找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练琴 二胡与其它器乐学习一样,有它枯燥单调的基本功练习,这也是一些初学者不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尤其对一些孩子,更是感觉比较乏味,教学中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坚持学习 1、二胡教学中的趣味性 传统的二胡教学从拉弦长弓开始是非常枯燥的有些孩子年龄小很难掌握,所以失去耐心而丧失兴趣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调节气氛,有助于孩子的理解,也可以几个孩子在一起上集体课,互相学习,激发竞争性,使孩子在启蒙阶段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作业要适当,练琴要有效果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本身学习任务就很重所以每次老师布置作业要适当合理,以免使孩子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孩子从内心愿意做这件事才会有效果老师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如果把练琴当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告诉他什么地方拉的不好,下去练的时候就应该在这个地方反复多拉,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解决难点,而不是让他回去漫无目的过遍数,最后仍然是收效甚微,孩子也很麻木,没有激情 二、练琴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1、放松:放松是演奏二胡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持琴时放松更为重要它不仅仅影响到初学者的学习,对以后的演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A、首先二胡的坐姿要自然,双肩要有下垂的感觉,左手持琴杆,二胡的琴筒是靠在小腹与大腿根处,琴杆前倾大约45°左右,这时的琴筒是稳定的右手持弓,要有下垂感,使弓毛自然、平行地放在琴筒上 浅谈初学二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红蕾甘肃兰州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二胡的学习者也越来越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习二胡应该在初学时就将基础打好,有几点问题在平时习练中应多注意。
关键字:二胡运弓持弓合理安排时间音阶练习乐感音乐能力 现阶段二胡学习者不断增加,尤其以青少年居多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时,不应忽略其青少年时期这个特殊性,要给与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循序渐进,为练习者的二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按照运弓、持琴规范打好功底 对于二胡初学者来说,了解了二胡的基本结构及它的发音原理后,就要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了 首先是右手的运弓,二胡的演奏凭的是“三分指法,七分弓力”,运弓就是二胡演奏的关键的核心环节初学者由于运弓不够好常常出现很重的燥音或杂音,针对这些问题,练习者可以先分弓段练习,把弓长分成左、中、右三段做分弓练习,然后逐渐扩大运弓的长度,向弓子的两边迂回,并尽可能的把弓拉平、拉直、拉匀、拉稳,利用小臂拖弓运行,这样杂音和燥音会自然减少 其次是左手的持琴在巩固右手运弓的基础上,开始左手持琴练 习,持琴是以琴杆靠在左手虎口上,拇指自然放松,尽量减少虎口与琴杆的面积接触,掌心方向朝向琴筒,琴筒莽皮段要朝外些,琴杆要稍稍向前偏左些整个左臂也要放松自然下垂,与琴杆45度角左右,这样有利于持琴灵活,运弓流畅,从而减少杂音、燥音。
二、音阶练习 在二胡学习的演练中,音准音阶是一个普遍遇到的难题,要想解决音准这个技术难点,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即可以得到解决 有了规范的运弓和持琴基础后,音准需要正确的把位和指距音准准确与否,不单单是手指的指位、指距问题,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虎口的位置,也叫把位只有把位合理准确,才能有手指的灵活性和音准感练习者在练习中要用心体会音准、指距、指序之间的关系和感觉,来启动、锻炼听觉能力为了提高音准,练习者有必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提高辨音能力,多接触一些诸如钢琴之类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来配合训练,平时多听音乐,培养自己能辨别音程音高的“音乐耳朵”的敏锐性 在音准音阶的练习中,可先以D调练起,可从《鄂伦春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小歌曲来练习,不但用双手练,还要用耳朵听,与示范曲对照,查找不足,用心苦练加巧练,对音准的掌握就能达到驾轻就熟的境界,从而可以把心思放在曲目情感的表现上 三、关于乐感的培养 在掌握了二胡的一些演奏技能后,演奏者还要把乐谱的内容,绘声绘色、传情达意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演奏中的“乐感”没有乐感的演奏是没有活力的,是干涩的、无韵味的,是不能打动人心的演奏技巧是乐感的基础,有了乐感可以使演奏技能增添活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初学者的演奏习练中,即使是很简单的曲目,练习者也要从审美和情感上加以领会,身心投入地完成每一次运弓,养成“启弓必用情”的良好习惯练习者平时要学会欣赏、学会体验美感,用心聆听示范曲目,品味曲中内在的情感表现,具备了音乐审美意识后,练习者就会对自己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一个审美考量,对于自我发现的问题反馈到演奏中加以修正,不管音差多么微小都要认真对待,在一次次的审美体验、修正的过程中,练习者的乐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与提高 四、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练琴的时间安排上要做到定点定时,每次练琴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如果单一的练习内容时间过长,不仅容易疲劳,还会降低练习者的习练兴趣,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多次练习,中间穿插其他学习活动,如果每天练习三个小时,就把时间分成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习练一个小时,这样比集中练习三个小时的收效要好的多当然习练时间的长短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习练者的年龄和学习内容大小而定,总之要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清醒的头脑为先决条件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习练方式 灵活多样的习练方式,意在提高练习者的兴趣点,兴趣之下的习练会使注意力集中,会使练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疲倦的习练。
每天在练琴中没有必要总是按照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等固定程序这种固定的模式,会让练习者容易疲劳、习练的兴奋点会减退,不利于音乐表现力(转载于:写论文网:初学二胡谈心得)的发展因此,练习项目和练习方式次序经常改变,不形成固有的练习模式,对熟练的乐曲可以在练习之前,采用模拟正式演出演奏方式自我锻练,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表演的训练,是大有好处的 二胡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民族乐器,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只要练习者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用心苦练,并注意好以上几点应注意的问题,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学习中,相信练习者会不断的进步与提高,并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二胡的无限魅力!参考文献: 【1】赵砚臣:《怎样演奏二胡》河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 【2】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华乐出版社1999年 【3】宋国生宋飞:《胡琴家族入门》南开大学出版社XX年 学期摘抄心得 本学期内,李院长给我们研究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对《论语》、《道德经》、《诗学》、《乐记》、《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进行摘抄和扩写说实话,当听到是十万字的时候,自己心里也不免咯噔一下,觉得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当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进行摘抄的时候,一直到摘抄结束,自己才对这几本书有了一点认识,同时也让自己在美学理论方面有了一点了解,下面便是自己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摘抄完《论语》,我发现它就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 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话,说明了取长补短的道理后一句话,说聪明敏捷的人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句话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论语》作为一部历时久远、容量博大、涵纳丰赡、析理深奥的中国古文化典藉,不同时代的哲人纷纷以不倦的精神和不诲的情思加以悉心悟读,或全方位把握,或多层次切入,认真地注释、翻译、解说、谈论、研究 在摘抄的时候,我非常敬佩孔子的好学精神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却还坚持学习礼乐文化,母亲去世后,他一边挑起学习重担,一边继续学习大约在30岁时,学业有成,首创私人办学,开始收徒讲学,直至终老。
他不光活到老,学到老,还时时处处向他人求教,真是“学而不厌” 其次,我非常赞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孔子"仁"的道德修养论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有很大影响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仁"为本,提出了孝悌、礼、知、信等道德规范,并指出"内省"是实现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其思想观点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深远影响现代社会,关于 道德修养,我们缺失得太多了,幸亏有《论语》 第三,我非常佩服孔子有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与几个弟子在周游列国的途中被困于匡地,生命安全遇到严重威协就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丝毫不见面临危难的惶恐焦虑,有的却是乐天知命的从容自信他坚信“天之未丧斯文”,个人的生死已与“斯文”的存亡紧密相连,文化生存的悲情已与个体生命的感受合而为一,维持和延续“斯文”,已成为他生命价值的全部 说实在话,作为一项作业来摘抄《论语》,我感觉有些累,但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我却真的想细细品读《论语》了,因为孔子这个充满人性光辉、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历史名人深深吸引了我 而摘抄到《道德经》的时候,可以说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 虽然摘抄的过程有些枯燥乏味,但直到结束后,这其中知识的精髓也就跃然纸上了,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谈不上我读的有多精多深,但这些东西都是自己之前没能接触到的,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对我们的国学文化、美学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让我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