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61999229
  • 上传时间:2023-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通常存在的三种物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即发生物态变化,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这一章复习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学习一些新知识一、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晶体物质和非晶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时情况是不同的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物质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在晶体中,微粒排列成有规则的空间点阵,维持这种规则排列的是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微粒一般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的振动给晶体加热时,晶体从外界得到能量,微粒的热运动加剧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一部分微粒具有了足够的动能,能够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离开平衡位置这时晶体的点阵结构被破坏,晶体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供给晶体的能量,全部用来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增加分子间的势能,所以温度不发生变化凝固时,情况正好相反微粒排列成点阵结构时,微粒间的势能减小,因此虽然放出能量,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固成晶体  非晶体的微观结构本来就跟液体类似,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必为破坏点阵结构而消耗能量,所以温度不停地上升。

        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增大气体的压强和降低气体的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物质在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液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但在任何温度下,总有一部分分子的动能比平均动能大那些处在液体表面层附近的动能足够大的分子,能够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飞出液面,形成蒸气(也常叫做汽),这就是蒸发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因而能够飞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所以,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处在表面层中的分子就越多,能够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就越多所以,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飞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有的分子会撞到液面,被液体分子重新拉回到液体中去,这样蒸发就变慢了如果设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气吹散,使汽分子不能回到液体中去,蒸发就可以加快所以,蒸发的快慢还跟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有关系气体流动得越快,蒸发得也越快  在蒸发过程中,从液体中飞出的是动能较大的分子,这些分子飞出后,留在液体中的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液体的温度要降低,因而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二、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未饱和汽 装在敞口容器里的液体,蒸发出来的汽分子能够分散到周围空间里去,所以过一段时间液体会全部蒸发完盛在密闭容器里的液体,即使过很长时间,也不会蒸发完,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容器中的液面上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液面上的汽分子又撞到液面上,会回到液体中去(图16-1)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液面上汽的密度不断增大,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汽的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这样的状态:在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这时汽的密度不再增大,液体不再减少,液体和汽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跟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炮和状态的汽叫做未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是一定的,未饱和汽的密度小于饱和汽的密度  饱和汽压 某种液体的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汽压大例如,20℃时,乙醚的饱和汽压为5.87×104帕,水为2.34×103帕水银的饱和汽压很小,20℃时仅为1.60×10-1帕,所以水银气压计水银柱上方的空间可以认为是真空。

        实验表明,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个原因是温度升高时,液体里能量较大的分子增多,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增多,致使饱和汽的密度增大,因而压强增大另一个原因是温度升高时,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增大,这也使得压强增大  饱和汽压跟体积的关系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研究饱和汽压跟体积的关系象图16-2那样,把水银倒在一个深的容器里,再把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倒立在这个容器中向玻璃管里移入一些乙醚,使乙醚蒸发后水银面上还留有少量液态乙醚这时管内乙醚的饱和汽压等于p0-ph(图16-2甲),其中p0是大气压强  现在把管子往上提高一些,使水银面上乙醚汽的体积增大(图16-2乙)可以看到,水银面上的液态乙醚减少了,但是管里水银柱的高度还跟原来一样这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时饱和汽压不改变  把提高的管子放下一些,使乙醚汽的体积减小(图16-2丙)这时水银面上的液态乙醚增多,但是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仍保持不变这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减小时饱和汽压也不改变  实验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汽的压强不随体积而变化这可作如下的解释:当体积增大时,容器中汽的密度减小,原来的饱和汽变成了未饱和汽,于是液体继续蒸发,直到未饱和汽成为饱和汽为止;由于温度没有改变,饱和汽的密度跟原来的一样,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也跟原来一样,所以压强不改变。

      体积减小时,容器中汽的密度增大,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多于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于是一部分汽变成液体,直到汽的密度减小到等于该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为止;由于温度跟原来相同,饱和汽的密度不变,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也跟原来相同,所以压强也不改变  饱和汽的压强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没有关系,因此,第十五章讲的理想气体定律对饱和汽完全不适用,而未饱和汽近似地遵守理想气体定律三、把未饱和汽变为饱和汽  把未饱和汽空为饱和汽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大于未饱和汽的密度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用增大压强的办法来减小未饱和汽的体积,增大它的密度,直到增至等于该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时,未饱和汽就成了饱和汽这时进一步减小汽的体积,就能使饱和汽凝结成液体  饱和汽的密度还跟温度有关系温度高时,饱和汽的密度大;温度低时,饱和汽的密度小在较高温度下由于密度小而未达到饱和的未饱和汽,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它的温度,直到降至未饱和汽的密度等于该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时,未饱和汽就成了饱和汽如果继续降低温度,饱和汽就会凝结成液体  临界温度 利用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把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从而使它变为液体用这种方法是否能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呢?  19世纪法拉第和其他一些科学家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运用增大压强和冷却的办法,把许多气体都液化了,其中有氨、氯、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但研究发现,有几种气体,例如氧、氢、氮等,一直不能被液化当时便以为这些气体是不能液化的所谓“永久气体”  后来,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各种气体都有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也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叫做临界温度氧、氢、氮等气体所以没有被液化,就是因为它们的临界温度很低,当时的低温技术尚未获得这样低的温度于是科学家们更努力提高低温技术,结果在20世纪初,所有的气体都被液化了最后一个被液化的气体是氦,它于1908年被液化,后来,在高于25个大气压的压强下还被凝固成了固态  从上表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氨、氯等气体的临界温度较高都在室温以上,所以容易液化而氧、氮、氢、氦的临界温度很低,所以较难液化四、空气的湿度  泼在地上的水和江河湖海里的水都在蒸发,动植物的表皮和动物的呼吸也在不断地散发出水蒸气,所以我们周围的空气总含有水蒸气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的水蒸气越多,空气就越潮湿;含的水蒸气越少,空气就越干燥空气的干湿程度跟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空气太潮湿,我们会感到气闷,东西容易发霉;空气太干燥,我们的口腔和鼻腔会感到干燥难受,植物容易枯萎。

      在某些生产部门以及贮藏物品和保存名贵书画等艺术品的地方,如纺织厂、博物馆等,都要求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空气的湿度可以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密度,即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来表示由于直接测量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比较困难,而水蒸气的压强随水蒸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通常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空气的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例如,空气里水蒸气的压强是2.0×103帕,空气的绝对湿度就是2.0×103帕  空气湿度对蒸发的快慢、植物的枯萎、动物的感觉的影响不是由空气的绝对湿度来决定,而是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离饱和状态的远近有关系饱和水蒸气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高时,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远;气温低时,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近例如空气的绝对湿度是1.1×103帕,在气温是20℃时,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较远(20℃时水的饱和汽压是2.3×103帕),我们就感到空气比较干燥;在气温是10℃时,水蒸气接近饱和(10℃时水的饱和汽压是1.2×103帕),我们就感到空气很潮湿为了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的远近,物理学中引入了相对湿度的概念  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百分比,叫做这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如果用p表示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用ps表示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用B表示相对湿度,那么  如果气温为20℃时绝对湿度p=1.1×103帕,因为20℃时水的饱和汽压ps=2.3×103帕,所以空气的相对湿度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可以从上页的表得到这样,知道了空气的绝对湿度,利用上面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空气的相对湿度反过来,如果知道了某一温度下的相对湿度,也可以算出绝对湿度  在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降低时,相对湿度将增大因此,在夏季有时感到白天比较干燥,夜晚比较湿润在住人的房间里,相对湿度为60~70%比较适宜水稻在抽穗扬花期,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70~80%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单位:帕)练习一  (1)在潮湿的天气里,洗了的衣服不容易晾干为什么?  (2)在绝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和冬天的相对湿度哪个大?为什么?  (3)当空气的绝对湿度是1200帕,气温是15℃时,空气的相对湿度是多大?  (4)教室里空气的相对湿度是60%,室温是18℃,绝对湿度是多大?五、露点 湿度计  露点 气温逐渐降低时,空气里的未饱和水蒸气将逐渐接近饱和当气温降低到某一温度时,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这时将有水蒸气凝结成水,在物体表面上形成一层细小的露滴。

        使空气里的水蒸气刚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空气中含的水蒸气多,气温只要少许降低一点,就达到露点,水蒸气就达到饱和;反之,空气中含的水蒸气少,气温要降低较多,才能达到露点,水蒸气才达到饱和因此,根据露点和气温的差值,可以大致判断出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程度,从而判断出相对湿度的大小  露点可以用图16-3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玻璃杯里装入乙醚,杯盖上分别插入温度计A和两根弯曲的玻璃管B、C.管C的一端插在乙醚中,另一端连接打气球管B是出气用的用打气球向乙醚里打气,乙醚就迅速蒸发,使杯子和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当降低到某一温度时,杯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杯壁上就出现一层露珠,这时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就是露点在这个装置中如果用表面光亮的金属杯代替玻璃杯,更容易观察到露珠的出现,效果会更好  测出了露点,从水的饱和汽压表中查出露点时的饱和汽压,这个饱和汽压就是空气在原来温度时的绝对湿度知道了绝对湿度,再查出原来温度下的饱和汽压,就可以求出相对湿度  湿度计 既然测出露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