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8篇.doc
26页《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8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
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到埃及、从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
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要点,布置家庭作业《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 1.政区图、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 3.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2.朗读教科书第60页的课文。
3.教师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长江在青海省发源以后,向东向南,流经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3)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歌谣: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于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皖、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 4.课堂练习识图:长江的流程 5.探究活动 (1)布置探究内容由教师指地图讲:“和其他河流一样,长江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现在我们就从地图上找一找:①长江的上游江段;②长江上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上游的水流状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进行探究 (3)课堂讨论学生交流“探究长江上游状况”的成果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长江上游流经我国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峡谷之中;长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从高处向低处一路跌落下来的,所以江水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就位于此河段,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重庆市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业十分发达 6.朗读教科书第62~63页的课文 7.学生齐诵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家庭作业 收集相关资料并从地图上查找:①长江的中游、下游江段;②长江中游、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⑤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 《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1)集体朗读长江源流的歌谣;(2)识图:长江的流程 2.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游: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 长江下游: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 4.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
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下游是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可以结合播放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进行介绍: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平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 海市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 5.朗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 6.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 7.教师 〖家庭作业 1.通过识图练习,巩固学习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 2.布置探究任务预习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三、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二、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三、班级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