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诗经卫风《氓》说课稿.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25645400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3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诗经卫风《氓》说课稿一、说教材诗经卫风《氓》 是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 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 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3) 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 “怨情 ” , 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 “怨情 ” , 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二、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 进入语境, 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 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 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 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 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由教师设置情境, 组织学生讨论,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结合初中所学,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学习中必然要讲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包括 “《诗经》 六义 ” , 其中, 《氓》 所涉及的比兴手法, 是相关文学常识的重点这部分的学习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回顾《蒹葭》 、 《关雎》等初中语文涉及的《诗经》篇目,来串讲相关知识点在此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文学常识知识点:《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六义 —— 风雅颂赋比兴 四言诗2、朗读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 ,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并且对诗歌叙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3、 由教师导引, 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欢喜 ——悲伤 —— 怨恨,并且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 “怨情 ” ,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本诗进行进一步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设计四个问题 ( “女主人公为何怨 ”、 “她怨什么 ”、 “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 ”、 “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 ,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 、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 “怨情 ”来展开问题, 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 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是建立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的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明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6、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 《诗经》中出现的生僻字多, 这会给学生的背诵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 并且由教师对诗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 来明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

      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突破7、 作业设计环节 让学生把诗歌改编为现代诗歌或小说 8、 课堂 小结《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 《诗经》中,尤其是 “国风 ”部分的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 表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因此,安排课堂小结如下:《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 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 题材的常见而厌倦 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 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 —— 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 “怨情 ”作为中心点,由此生发几个问题,来完成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义把握,艺术手法鉴赏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课堂容量较大,需要教师课前抓好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 要运用好多媒体课件, 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另外,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爱情诗,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爱情观的讨论,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脱离文本,避免把爱情诗 的鉴赏变成纯粹爱情观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附:板书设计:《诗经》为何怨一片痴情无端见弃怨怨什么丈夫薄幸世道不公怨之后 痛定思痛 与氓决绝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