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抗原课件.ppt
3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抗 原,(Antigen,Ag),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二00九年四月,教学要求,掌握,1.抗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2.抗原决定簇、TD-Ag、TI-Ag、共同抗 原、交叉反应、类毒素、同种异型抗原、异嗜性抗原,熟悉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了解 交叉反应的临床意义,一、,抗原的概念,抗原(antigen,Ag):,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2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抗体/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1、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如多数蛋白质分子2、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单独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二硝基酚、青霉素3、载体,与半抗原结合后使其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半抗原+载体 完全抗原。
常用载体:BSA(牛血清蛋白),OVA(卵清蛋白),BGG(牛血清丙种球蛋白),(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1、,异种抗原,:,如细菌、病毒、外毒素,,类毒素、动物免疫血清等2、,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抗原如人类的ABO、Rh血型抗原、HLA等3、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无抗原性但病理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病三、其他分类方法,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等,抗原的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的获得方式:天然抗原、人工抗原,抗原诱发免疫应答的作用: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耐受原等,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异物性,指与机体自身成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未与宿主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抗原与机体之间种族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如:微生物抗原人 强免疫原,鸭血清蛋白鸡:弱免疫原,兔:强免疫原,有异物性的物质,异种物质,同种异型(体)物质,自身物质,二、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小:,一般10KD,强;,4 KD,弱或无,三、结构与化学组成,1、化学性质:,蛋白质:免疫原性最强,如异种动物血清、细菌外毒素多糖、核酸:免疫原性弱或无。
2、结构的复杂性: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四、机体的因素,1、遗传因素:个体遗传基因的不同使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有不同程度的应答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五、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免疫间隔时间、次数、免疫佐剂的应用和佐剂的类型都可以明显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一、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原性的特异性,:某种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某种特定的应答产物抗原性的特异性,: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又称,表位,(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与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抗原决定簇,:,构象决定簇,:序列上不相连而依赖于蛋白,质或多糖的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多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顺序决定簇,:一段相连的氨基酸序列所形,成的决定簇,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抗原结合价,分类,(二)表位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因素,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二、,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1)共同抗原表位:,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
表位1,表位2,表位3,表位1,A抗原,B抗原,(2)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血 清:Ab1、Ab2+AgA 特异性反应,Ab1+AgB 交叉反应,意义 与疾病发生有关: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用于疾病诊断:如外斐反应,表位1,表位3,表位1,免疫动物,A抗原,B抗原,表位2,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一、,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菌、病毒、外毒素,,类毒素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物质,二、动物免疫血清,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后,动物的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抗毒素,即动物的免疫血清这种抗血清对人体而言既提供特异性抗体,又是异种蛋白三、,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人肾小球基底膜之间的共同抗原四、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抗原如人类的ABO、Rh血型抗原、HLA等五、自身抗原,(1)隐蔽的自身抗原:与自身免疫系统,隔绝的组织受到外伤等因素而暴露,,如:脑组织、精子外伤暴露2)修饰的自身抗原自身组织在理化、,生物等作用下结构发生改变,如:,变性的IgG。
六、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性抗原,七、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5%-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