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碣石镇万户人家年销.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04969755
  • 上传时间:2023-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东碣石镇万户人家年销“洋垃圾”服装上亿件-10-7 9:02:03     简要内容:在打石庙一带,本地居民都把一楼腾空,用于堆放和翻新衣服,以及悬挂样品巷子本就狭小不堪,却仍有不少居民在稀缺的空地上搭建起铁皮房,用做店铺一辆辆三轮车在巷子里穿行,并不时在各个店铺前停留,店里的主人和伙计们跑上前去,兴高采烈地卸货、装货由于三轮车后兜被塞得过满,且巷子路面狭窄不平,时常有衣服滑落到地上在碣石镇,“衣比纸贱”洋垃圾”服装多得触目惊心  广东陆丰碣石年销“洋垃圾”服装上亿件,非法行当经营十近年,被打击后今年又再昂首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世上有一种地方遍地服装却无人捡拾,你肯定会讥笑这纯属无稽之谈但若你亲自来到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便会相信“衣比纸贱”绝非天方夜谭在那里,衣服贱到了什么限度?一件件衣服如垃圾同样,从一辆辆载满服装的三轮车上倾滑落地,却无人理睬  碣石镇为什么会浮现这种怪现状?这些看起来光鲜却便宜的服装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它们与否将走进你我的生活?广州日报记者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陆丰碣石,一种拥有33万人口的海边大镇大海给碣石人带来了生猛鲜活的海鲜,也给碣石人带来了透着霉味的服装。

      据说有1万个碣石家庭靠贩卖那些外国人——甚至是外国死人裁减的旧服装发家致富,她们把这些衣服卖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家家腾房搭屋堆旧衫  李群(化名)是碣石本地人,她说,本地人都把“洋垃圾”服装称为“旧衣服”,在公开层面,她们不肯提及“走私”和“洋垃圾”这两个贬义词但在与顾客的交流过程中,这两个词却是一种噱头,是最大的卖点  在李群的近亲中,居然没人从事“旧衣服”生意,这在本地非常罕见  9月15日,记者和李群骑着摩托车暗访了碣石镇的几大“洋垃圾”服装汇集地从大路拐进一条条狭窄的街巷,眼前的景象让记者震惊:在这里,除了服装,还是服装  镇上的“洋垃圾”店重要集中在三家村、道井、东关巷、新绕、水巷口和打石庙,各店场的规模各异,有的大场重要从事批发业务,绝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的店铺则从事较小规模的交易,甚至零售其中,道井和新绕两地的规模特别庞大所有店铺,均无合法经营的牌证  在打石庙一带,本地居民都把一楼腾空,用于堆放和翻新衣服,以及悬挂样品巷子本就狭小不堪,却仍有不少居民在稀缺的空地上搭建起铁皮房,用做店铺一辆辆三轮车在巷子里穿行,并不时在各个店铺前停留,店里的主人和伙计们跑上前去,兴高采烈地卸货、装货。

      由于三轮车后兜被塞得过满,且巷子路面狭窄不平,时常有衣服滑落到地上但据观测,主线没人乐意弯腰捡拾,地面上满是沾满尘土的肮脏服装,巷口的垃圾堆里也几乎全被服装所充斥  在如此狭窄的巷子里,堆放着如此多的服装,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新衣”卖相翻新有术  悬挂在各家店内的样品,从几米开外看去,几乎与新服装无异;只有近距离细看,才干辨清瑕疵背后,是店主和伙计们按部就班的翻新程序  这些服装一开始从集散地运到店铺时,被堆放得杂乱无章,犹若垃圾,从中几乎找不到一件卖相好的记者从几家店铺的老板处获悉,那是为了节省集装箱的空间,把服装都压缩得紧紧实实  拿到货后来,店老板一方面要分门别类接着,她们得用板刷和去污剂把衣服上某些较为明显的污渍刷掉——记者甚至在几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迹的污点许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经起毛球,她们同样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时甚至得用上抛光设备  原本就是旧货,加之挤压,不少服装的纽扣都已脱落,店老板们早已采购了形形色色的纽扣某些贴身穿的服装,由于被其“一手顾客”较长时间的汗水侵蚀,后脖部位商标上的字样已经非常模糊店老板们早就采购了形形色色的商标布块,重新拆缝  一般的服装通过以上翻新流程,即可销售;那些“无可救药”的,只能当作垃圾抛弃。

      但价格稍贵的毛料上衣和牛仔裤等,却还需额外的电熨  在一家专卖牛仔裤的店铺里,记者看到如下一幕——店员们忙碌地熨烫着一大堆皱纹满布、毫无裤型的牛仔裤;另一侧是已经熨烫好的、叠放整洁的、用统一塑料袋包装的“新裤子”店员们说,牛仔裤原本就不易辨别新旧,不少年轻人还喜欢“怀旧的感觉”,因此只要臀部和大腿部位的布料不被明显地磨薄磨滑,充当新裤卖不成问题  不管什么档次、什么价位的衣服,在翻新流程中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不消毒  一手赚卖家一手赚买家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碣石镇的各个“旧服装市场”都显得诡异在这里,店主们不仅不积极招呼路人进店看看,还不约而同地用非常警惕的眼神打量来来往往的外地人  在一家卖大衣的店里,记者询问价格,店主问要多少件,听到“一件”便不再理睬巷子里顾客很少,但店主们并不着急、满脸笑容,喝茶、打牌、聊天,看起来并不怎么上心  虽然光顾的顾客少之又少,但三轮车仍忙碌地穿梭,把翻新的服装一车车运送出去一位店员说,已经做了近年旧服装生意的老板,主线懒得理睬零售生意,近年积累遍及全国各地的客户资源,“够她们赚的了”  固然,也并非所有的店主都那么财大气粗,在东关巷一家地理位置略显偏僻的小店里,一位年近六旬的老阿姨见到有外地客人,非常热情。

      她的店里专卖韩国货,从T恤衫到羽绒服,应有尽有一件款式潮流的衬衫开价3元,一件面料和设计俱佳的羽绒服开价30元她笑说:“买得多可以更便宜衬衫2元,羽绒服20元  这些“洋垃圾”服装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李群给记者引见了一位行内人胡明(化名)她说:“香港有个大老板,承包了大量美国、韩国等国家裁减下来的服装服装埋到地底下很难化掉,烧了又污染空气,这对注重环保的发达国家来说是个沉重的承当,她们就倒贴钱找人帮忙解决掉这个老板两头赚钱,一手拿外国政府的钱,一手倒卖到中国内地  “碣石人做这个已有十近年,有两个本地人是最大的批发商,从香港拿货后倒卖给镇上的老百姓‘洋垃圾’服装中不乏世界顶级名牌的正装,一般按件数卖;档次低的,就称斤两卖1998年全国打击走私专项行动之后,碣石的‘洋垃圾’服装已经少了诸多,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7月份后来,又满大街都是我不懂得店铺的确切数量,估计有1万家左右  “从碣石出去的服装无所不在,东莞、深圳的市面上均有得卖,部分卖相好的甚至进了专业服装市场而在省外,湖南、四川……几乎均有买家好货进城卖,差货下乡卖1万户一年卖上亿件  记者理解到,近年来这些“洋垃圾”服装摇身一变,打着“外贸服装”等名号,堂而皇之地登入虚拟的网络市场,由于款式新颖、独特,备受年轻人追捧。

      有网商打出“仅此一件”的标语,销量颇丰——追求个性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撞衫”,而从正规商场购买的大众品牌,很难避免这一点  事实上,“仅此一件”正是判断服装与否“洋垃圾”的重要原则由于这些服装是来自海外的二手货,因此同一款式的码号自然不也许齐全一种款式只有一件,很也许就是‘洋垃圾’虽然有断码、清理库存等借口,也不会浮现店里所有的服装都只有一种码的极端状况  9月15日晚上9时后,记者在李群和胡明的指引下,走访了碣石“洋垃圾”服装的“大本营”在获洲水产品交易市场一旁的空地上,搭建了一种高大的工棚,几盏大灯照亮了整片旷野,运到碣石镇的“洋垃圾”服装便在这里卸货由于围墙阻隔,且被一片田地隔开,很难看清工棚里的具体状况  不远处尚有一块空地,是货运场,当时正有3辆大卡车在装载货品据理解,每过三四天,便会有一批货运抵这里,每批约三四个集装箱,综观全年,平均每天均有一种集装箱  每个集装箱大概可以装1000大包的服装,每包重100公斤左右假设每件衣服重0.5公斤,单个集装箱可装约20万件,365个集装箱便可装7300万件而胡明并不认同记者的估算,她觉得,总销量至少上亿件  “整个碣石镇约有1万户做这个,我不相信平均每户人家一年只卖7000多件。

      你去看看碣石文化广场河对面那些装修豪华的新居子,就懂得她们这几年赚了多少钱  胡明所说的“豪宅群”,位于碣石“洋垃圾”服装的另一种“大本营”——新绕村附近与白天所见的小巷相比,河堤上的景象更为触目惊心,洒落一地的衣服把路面垫得软软的三轮摩托来来往往,装满货后匆忙离开,任由衣服滑落,毫不在乎  夜已越来越深,新绕村的村民们却仍在忙碌着,结算、点货、补货……为第二天的生意做准备在主干道上,记者还看到多种品牌的鞋子  “洋垃圾”再现须高度注重  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指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有不法分子从国外走私未经消毒解决的“洋垃圾”服装这些都是已经消费过的、具有多种人体代谢物的服装,在运送途中或多或少会染上病菌,走私到国内,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国内对此的打击力度很大,但近来“洋垃圾”服装的再现表白,又开始有一部分人通过多种途径往国内运送这些污染源了,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注重  王建明指出,“洋垃圾”中普遍存在大量病菌,传染性很强特别是大肠杆菌,代谢物、粪便、呕吐物中普遍存在此外,在运送过程中,由于没有有关的保障措施,很容易沾染鸟类的粪便,使得诸多服装上存在大肠杆菌。

      而服装材料中又含大量可被微生物运用的碳,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可以此为碳源来维持其生长,最后也许导致病毒的传播  记者手记  当“洋垃圾”成为常态  按照胡明的估算,碣石镇有1万家洋垃圾服装专卖店,这个数字未必精确但记者骑了整整一种多小时的摩托车,才逛遍了所有有关的街巷,也足可证明“洋垃圾”服装已经成为本地百姓的支柱性收入来源  洋垃圾服装经由该镇输入中国内地,绝非单一事件,而是一种常态我们需要深究的是:这些洋垃圾为什么能日复一日地在海上畅通无阻?对本地百姓“光明正大”、规模庞大的无证经营再次昂首,本地主管部门需要及时注意了  正如专家分析,这些“洋垃圾”与全国人民的健康密切有关,我们期盼有更多的专项行动让它们真正灭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