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全身体格检查.doc
167页`第一章 全身体格检查【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和顺序,以及各系统检查的方法和细节2.既能分步掌握各系统的检查,又能连贯运用,确保全身体格检查的完整性和系统性3.熟悉各种体征的临床意义学时安排】 10学时【教材与参考书】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潘祥林诊断学临床实习指导与习题[M]人民卫生出版社,⒛05年3.波拉·史蒂曼,华西医科大学等.临床诊断学教程[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年4.临床技能学习速查手则之体格检查要点昆明医学院教务处,⒛07年5.诊断学体格检查指导书,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2005年【实验教具】 教学光碟、电脑、诊疗床、学生模特【实验方法,1.观看全身体格检查教学片2.将学生分组,每组均配有一名教师指导先由教师以一名同学做模特进行示教,然后同学互相练习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3.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点评指导,可抽查数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让其完成操作,并配合相关提问,要求每个学生均达到训练目的4.鼓励学生课后在中心的开放实验室互相练习,巩固复习实验内容】附|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1.检查者体检前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在检查前须向受检者作自我介绍,说明体格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结束后感谢受检者的合作2.检查者通常站在受检者右侧,一般以右手进行检查;适当暴露检查部位,不要暴露与检查无关的部位腹部检查时暴露部位为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乳头以上(女性应遮盖乳房)及耻骨联合以下部位都应遮圭3.全身体格检查力求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手法规范和结果正确;应按合理的顺序进行,避免重复或遗漏,也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复更换受检者的体位,但要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和养成医师的体检习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效率和速度为了检查的方便,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可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应注意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30砰0min内完成4.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① 以受检者取卧位为例:(先取卧位)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 (取坐位)后背部(肺、脊柱、肾区、骶部)→ (再取卧位)腹部→上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② 以受检者取坐位为例:(先取坐位)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肺、脊柱、肾区、骶部)→ (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5.体格检查时医师应衣帽整洁(包括头发的梳理、手和指甲的清洁),行为举止大方,态度和蔼,语言得体。
手要保持温暖,手法应轻柔;检查下腹部时应瞩病人排尿;应根据检查部位和检查内容的要求嘱受检者采取适当体位;切忌隔衣服听诊;正确选择听诊器体件,钟型体件适用于低调音,如二尖瓣狭窄的杂音;膜型体件适用于高调音,如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杂音及呼吸音、肠鸣音等6,应保持诊室温度适宜,环境整洁检查器械即时归位本实验以卧位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为例,将各项检查的技巧要点逐一注明,力求使学生对照此条目能够正确完成全身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1.准备和清点器械①必要的器具与物品: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消毒压舌板、电筒、叩诊锤、检眼镜、大头针或别针、卷尺、直尺、棉签、记号笔、手表等选择性器具与物品:检耳镜、检鼻镜、鹅颈灯、音叉、视力表、手套、纱布垫、润滑油等2.自我介绍(说明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般状态①,发育:通过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的关系综合评价营养状态: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最简便的方法是测量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充实程度分为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③,面容与表情:可通过视诊确定患者的面容与表情。
典型面容改变有急性病容、慢性病容、贫血貌、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满月脸等④.意识状态:多采用问诊了解患者思维、反应、情感、计算及定向力等,必要时应进行痛觉试验、瞳孔反射等检查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冬天洗完手后要使手重新温暖5.测量体温(腋温,10mh)将体温表水银柱摆至36℃ 以下,擦干腋窝里的汗水,将体温表置于腋窝顶部,夹紧__________腋窝10min后读值a,口测法,结果较准确,正常值36.3-37.2℃ ,不能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b.肛测法,结果稳定,正常值36.5~377℃ ,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G.腋测法,简便安全,正常值36~37℃ ,最常用6.触诊桡动脉至少30s并记录检查者将一手示指、中指、环指的指尖互相并拢,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触诊手指施于桡动脉上压力适当,可感到受检者桡动脉搏动至少计数30s,以30s脉搏数乘以2即为脉率同时注意脉搏节律不能用拇指检查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s①,通过观察受检者胸廓的起伏变化计数呼吸30s,乘以2为呼吸频率同时注意呼吸的节律与深度②.因呼吸受主观因素影响,检查者勿告诉受检者正在计数呼吸。
技巧之一是在触诊脉搏后继续置手指于桡动脉处,计数呼吸频率,也可留在背部检查时进行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①测量前受检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或仰卧位受检者上肢(一般为右上肢)裸露伸直并外展,掌心向上,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间、仰卧位与腋中线同一水平)③.驱尽血压计袖带内的气体,将气袖中部正对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应距肘窝以上2~3cm,气袖不可过松或过紧,以恰能放进一手指为宜开启水银开关④.检查者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处(注意不要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⒛~3Cll-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汞柱徐徐下降⑤.双眼平视汞柱平面,视线随汞柱下降而下移,并注意音响的变化,从无声至听到第一声响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继续放气,汞柱降至声音消失时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读数⑥.测量后,排尽袖带内的气体,整理袖带,放回盒内;将血压计向水银槽倾斜450,关闭水银槽开关为避免误差,应至少测量两次注意测定前必须使血压计读数为0取二次中的较低值为血压值二、头颈部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11.触诊头颅用双手同时对称地检查整个头颅。
分开头发,观察头皮,注意有无鳞屑、畸形、红斑、压痛、损伤或疤痕,同时观察头发密度、颜色、光泽及分布12.视诊双眼及眉毛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距离视力表,病人距表33cm,能看清“1.0” 行视力标者为正常视力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用双手拇指置于下睑中份,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按下睑边缘,暴露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检查结膜及巩膜的颜色,并注意白色巩膜背景上的血管形态15.检查泪囊请受检者向上看,检查者用双手拇指轻压其双眼内眦下方,挤压泪囊,观察有无分泌物、泪液自上、下泪点溢出急性炎症时避免作此检查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置拇指于上睑中份,轻轻向上牵拉上睑,请受检者向下看,观察上份球结膜和巩膜注意手法轻柔,勿使受检者流泪17,检查面神经上支运动功能(皱眉、闭目)首先观察受检者前额有无皱纹,然后请受检者皱眉、皱额和闭眼,观察能否完成及对称性请受检者闭目,检查者用手指置于上下睑中份试图分开眼睑,根据其抗力判断面神经上支的功能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检查者置目标物于受检者眼前30靶0cm处,瞩其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 f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的顺序,(手指每次都要回到起始位)。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请受检者双眼平视前方,检查者手持电筒或检眼镜光源,从眼外侧迅速将光线移向一侧 -瞳孔部位注意勿使光线同时照射双眼;请受检者不要注视光线,同时观察该侧瞳孔的缩小,移开光线,瞳孔立即扩大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将光线照射一眼,检查者观察另一眼的瞳孔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即瞳孔的间接对光反射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眼)21.检查聚合反射检查者置一手指于受检者眼前约1米处(指尖向上,与双眼同一高度),请受检者注视指尖,迅速移近手指至鼻梁前约5cm,观察双侧瞳孔,如瞳孔收缩为调节反射同上法手指移动稍缓,如双眼内聚为辐辏反射动眼神经(第Ⅲ对颅神经)损害时,调节反射消失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前后区① 外耳:耳廓,注意外形、大小、位置和对称性,有无发育畸形、外伤疤痕、红肿、瘘口、低垂耳等,有无结节,有无牵拉痛等;外耳道,注意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溢液等② 中耳:观察鼓膜是否穿孔及其位置③ 孚1突:注意皮肤有无红肿、有无压痛、瘘管等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前后区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①.颞下颌关节位于外耳道前面,于耳前触诊有无压痛,肿胀等②.用一个或二个手指指尖同时压住两侧耳屏前区域,嘱受检者张口及闭口,可触到该关节的运动,也可用示指轻轻插入耳道内(不可太深),指腹稍向前用力触及前壁,同时请受检者张口和闭口,可触到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粗略法时正常人一般在1m处可闻机械表声或捻指声专科检查时可用音叉或专业设备精确测定26.观察外鼻鼻部皮肤颜色与外形歹.触诊外鼻从鼻根部(两眼内眦之间)逐渐向下至鼻尖、鼻翼,检查有无压痛、畸形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请受检者头稍后仰,检查者用拇指将鼻尖轻轻上推,用电筒观察鼻前庭皮肤、鼻毛分布,有无毛囊炎、疖子及鼻中隔偏曲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检查者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请受检者吸气,以判断通气状态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检查者双手固定于受检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同时按压检查有无压痛,并请受检者判断两侧压痛有无差别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一手扶持受检者头部,以另一手拇指、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朝窦底按压;或以两手固定于头部,双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同时向后、向上朝窦底按压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一手扶持受检者头部,以另一手拇指、示指置于眼内眦与鼻根之间用力向后朝窦底按压;或以两手固定于头部,双拇指置于相同位置同时向后朝窦底按压33.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借助压舌板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①.请受检者张口,检查者左手持电筒以适当角度照明口腔(或用自然光线照明),依次∷检查口唇、两侧颊粘膜、牙、牙龈和舌,也可借助压舌板进行②.唇:注意唇色及湿度改变,正常人因毛细血管丰富而呈湿润红色③.颊粘膜:正常颊粘膜光滑、粉红色,注意检查有无糜烂、溃疡与出血腮腺导管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牙:成人有32颗牙,注意有无缺齿、龋齿、残根等牙龈: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注意有无肿胀、出血、色素沉着等\⑤.舌:注意舌的形状、运动,有无溃疡,舌质的色泽及舌苔的颜色与分布⑥,口底:请受检者舌尖上抬至硬腭,观察口底,有无色素沉着、出血或肿块(一般不作触诊,如发现肿块,最好同时触诊有时只有触诊法才能触及新生物的存在颌下腺导管结石最好也用触诊法检查双手触诊法:用戴指套的手指置于口腔内触诊,另一手在口外配合)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请受检者头略后仰,张口,检查者右手持压舌板于舌中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悬雍垂、舌腭弓、咽腭弓、扁桃体及咽后壁,有无充血、水肿、化脓当受检者发“啊”音时,可观察软腭上抬并注意有无声嘶,注意勿使清醒者作呕。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请受检者张口、伸舌,观察伸舌有无偏斜,检查有无舌萎缩、舌震颤37.检查面神经下支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观察两侧面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