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6页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越来越快, 在农民全部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 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还受到农村劳动力整体 索质不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困难,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偏 低、增长缓慢等因素制约要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必须加大改革 力度,克服这些制约因素,为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越来越快,在农民全部收入中所占份额 越来越大,是上世纪末期农民收入出现增长缓慢困难以来,农村收入 分配领域出现的最大亮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已成为当 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统计资料显示,1996、1999、 2002和2005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分别为450.84、630.26、840.22、和 1175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则为23.4%. 28.5%、33.9%和36. 1%, 呈逐年上升趋势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2001年 农民工资性收入为771.90元,比上年增加69. 2元,增长11.0%, 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约为50%; 2005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1175元, 比上年增加176. 54元,增长17. 7%,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5. 5%。
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越来越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 观现象,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制约农民工 资性收入增长的因索在现实中还客观存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中 还存在许多问题:(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就业仍有不少困难1・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村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仍不合理, 适应不了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许多地方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 只注重第一产业的调整,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重视不够或缺少有效 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只注重量的扩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因而农民 在加工方面增值增收的不多,从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产品、 品种增收的不多,从提高技术含量增收的不多2. 向乡镇企业转移受阻在本地乡镇企业中获得劳动报酬是农 民的工资性收入一个重要來源但随着经济短缺时代的结束,低技术 含量、低资木构成的乡镇企业产品在市场上H益滞销,乡镇企业到了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萎缩,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随Z减弱3. 进城务工受到限制进城务工所获得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主 要來源但因城乡分割得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乡经济割裂开來, 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虽然近年来户籍制度有所松 动,但是由户籍制度衍生出的如住房、劳动、人事、教育等方面的许 多方面的许多不平等制度及歧视农民就业的政策依然根深蒂固。
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被拖欠克扣现象比较严重1•农民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增长缓慢据国务院研究室的调查, 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而且增长 缓慢以广东省为例,与珠江三角洲年均20%多的GDP增速相比, 农民工的工资近十儿年来儿乎没有任何变化最近12年來,珠江三 角洲外來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仅增长了 68元,而从1980年到2004年, 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由人均762元增加到了 2004年的16024 J\a o2.工资被克扣和拖欠现象比较突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近 日完成的《农民工工资和劳动保护问题》的调研报告显示:一些行业 存在比较严重的变相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少数企业欠薪逃匿 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多数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工资却不能止常 足额领取更为严重的是,在东南沿海个别地区的部分私营企业,企 业主将农民工工资据为己有并携款潜逃的问题比较突出三)农民整体素质低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制约了工资性 收入的增长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低,缺乏技能,因而缺乏参与市场竞争 的实力据调查,在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占 21%,培训的内容大多限于农、林、牧、渔知识,内容简单,对农民 外出就业帮助不大。
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低,即使他们能够转移出去, 大部分所从事的是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劳动保护设施不健全的体力 劳动大部分农民外出就业以自发和亲友介绍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 比较大用工信息、劳动力价位等一些外出务工者十分关注的信息发 布不及吋,致使一些外出务工者让个别街头广告欺骗,带來了较多的 负面影响,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难度政府对劳动力市场 的管制还存在一些误区,往往重视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公平;重视 招商引资及对投资者的保护,而轻视对就业者的保护;重视对农民T 的监管和收费,轻视对农民工的服务等,使劳动力市场监管出现缺位, 对企业侵犯农民工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四)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束缚了农民进城 务工的“手脚”土地使是当前农民最基本生活的保障由于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土地使用权未能实现商品化,农民还不能完全支配及自由处置如出租、 抵押、入股、转让等土地使用权这既不利于“剪断”农民工对土地 的依赖,事实上也成了对农民脱离土地的束缚另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享受不到应有的保障,影 响了他们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如农民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工 在城市中很难享受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以致农民丁成 为城市中的“边缘人”,普遍缺乏安全感,直接影响了他们外出务工 的积极性。
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基本对策(-)发展城乡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与增收渠道1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资源特色要搞好农业资源调查与 规划,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以区域特色产业开发为重点,调整优化结 构和区域布局,在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 量的同时,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 逐步形成区域产业带和产业群2.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发展乡镇企业是拓展农村内部就业 空间的重要途径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 变的要求,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体制 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晶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引 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 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新办中小型乡镇企业,要加 强创业扶持和服务3•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要进一步突破传统理论,确立正确的 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从产业升级的要求出发,配合政府政策导向,鼓 励大力增加第三产业投资,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农村旅游、商业、文 化娱乐、饮食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服 务等产业繁荣与发展4、鼓励发展城市中小企业。
科技含量和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城 市中小企业一直是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主战场发展中小企业 的重点是政府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有效激活各种民间投资主 体,鼓励和促进各种所有制性质中小企业发展二)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中存在的各种问题1.调整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劳动 者的工资水平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一 般维持在3/4,而我国丁资占增加值的比例目前仅为25%,应随着经 济发展逐步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 等引导企业提高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政府要定期开展农民 工工资水平、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物价指数等方面情况的调查分 析,为建立农民工工资调整机制、促进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提供 参考依据;通过进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人工成木信息指导制度等,引导用人单位合理调整各层次劳动岗位农 民工的工资水平2.贯彻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施行办法》,鼓励劳资双方就企业 的内部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 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为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顺利 推行,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维护职工利益,各地劳动行政部门应每年 公布一次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依 据。
3•规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农民工权益彻底取 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工工种限制及不合理的歧视性规定,构建城 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畅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 革让农民工在住房、就业、保险、医疗、子女入学诸方面享受市民待 遇;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逐渐提高农民丁的T资待遇4.在各类企业中组建和完善工会组织,积极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 以工会的集体力量来制约企业的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通过工会集体力量,使职工在和业主的利益博弈中争取有利地位, 提高工资报酬5•对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进行整治,确保农民工能按 吋足额领取到工资国家应指导、推动各地逐步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 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对违法企业依法严 惩,还可以向社会曝光三)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制度改革,提升农村劳动者 素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发展农村教育、 卫生、文化事业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发展农村教育的重点一 是实施农村教育基础建设工程,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对农 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进行全面更新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学条件 二是实施九年免费教育工程,逐步将过去由农民承担的九年义务教育 的学费变为国家统一支付,使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平等拥有受 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应采 取政府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依法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 逐步建立以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为重点,以素质培训和岗位培训并重, 以职业培训与扩大就业相结合,高中低各层次培训和配套的培训模式, 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扩大就业领域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丁•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大农村重 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为农民顺畅转移就业创造条件首先,完善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和服务机制,通过 制定中长期转移劳动力的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劳动 力转移工作,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和疏导工作其次,完善城乡劳动力 市场,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 就业服务体系,减少盲目流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五)完善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制度,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 移创造条件根据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现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就是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经营作为生产要素完全 推向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转让、抵押、租赁制度, 使那些想进城务工或在城镇牛:活的农民逐渐摆脱土地的束缚,从而更 大限度的增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社会保障的 重点是解决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不平等问题,即让最低 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和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在内 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把农民工覆盖在内,使农民工流动中也能获得基 木的生活保障,最终建立起城乡统一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编辑:霍瑞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