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0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doc
6页专项对点练10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时间:30分钟 分值: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 玲“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有人送来苞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
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掉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他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都兴奋地望着他,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号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到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这么小也做土匪!”“招来吧!”连长问他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老太婆又号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是……嗯,咱知道这句话意蕴丰富,老太婆知道收留这个孩子的风险,知道这个孩子参加的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B.东北军的连长和他的士兵本来是反对抗日的,是小红军的话感化了他们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D.小说通过叙述小红军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表明东北军的连长和他的士兵良心未泯,国恨家仇未忘;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定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 [“本来是反对抗日的”于文无据,从情节发展来看,他们内心深处是想抗日的]★2.(综合选择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出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了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C.听到抓了一个小奸细的报告后,连长只是“默然坐到矮凳上”,这一细节描写与下文“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相照应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D [“连长……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于文无据,从连长后面的慷慨陈词可以看出,他更有可能原本就认同抗日的,这样他的突然转变才更符合人之常情,所以说他“彻底改变了立场”也是不对的另外,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3.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指的是东北军连长要杀害孩子的一颗枪弹,但最后却没有执行;也指孩子让东北军连长留着的那颗枪弹,希望他拿它去打日本。
②象征着小红军的精神品质,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团结一致来抗日的觉悟、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象征着东北军连长被孩子感动,国耻家仇未忘,良心未泯③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来抗日,必将摧毁敌人,取得胜利4.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正面描写孩子的言行心理,符合“小红军”年龄与身份特征小说写孩子离开集体的彷徨,初见生人的戒备,被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年龄特点,又符合“小红军”身份②合理安排情节,使“小红军”形象真实生动小说先叙述“小红军”想念部队,后又写他向群众宣传抗日,最后写他面对东北军时的英勇无畏等,前有伏笔铺垫,后又照应升华,真实自然地突出“小红军”形象③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使之真实可信小说描写了典型的陕北自然环境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环境,符合史实,在这样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刻画“小红军”形象,使其言行举止均有了现实基础,从而真实可信。
④通过次要人物的侧面衬托来塑造“小红军”形象,使之真实可信小说一方面通过老太婆等百姓对小孩的呵护、掩护以及连长受感化等言行来正衬其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东北军的蛮横言行来反衬“小红军”形象,使之更加真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冬 材周 伟那是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吊点滴了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娘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我跟着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品卖钱冬材曾患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34号冬材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儿俩互相照应着。
他们要讨生活,各顾各的,也蛮不容易的很长一段时间,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在一滴一滴地落下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又用了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管我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些,他整个脸都贴在了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他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非要陪我来他来,又不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儿冬材娘先打完了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自己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又“嗷嗷嗷”地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远处的天暗了下来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倒下来的危险。
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这屋没人住了刚准备走开,却听见“吱呀”一声,从虚掩的门缝里探出个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一样,空空荡荡的,冬材出不来,原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子锁冬材又“嗷嗷嗷”地高声大叫,老街却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了无生气我问了一个老人,才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却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里等娘回来冬材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的,娘不会离开冬材的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给冬材送饭,一人一个月,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娘于是,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他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一张满是皱纹的老婆婆的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