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动物防疫站自查报告.doc
4页县动物防疫站自查报告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受经济条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动物防疫意识淡薄,“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严重,认为防不防无所谓,畜禽发病后来得及治,甚至认为生病与否靠运气,防不防疫也是自愿,根本意识不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疫病的危害性,导致动物防疫相当被动,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的密度和质量 3.基层防疫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防疫队伍松散,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一是我县防疫员的报酬是按各乡镇所收防检费额的一定比例返还,因此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无保障,条件差的每天的工资不足3元(按这样的工资收入,骑车去为农户防疫,连燃油费也得自己贴);又由于当前畜禽疫病免疫种类多,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其工作责任心不强,在进行动物防疫时敷衍了事,能拖则拖,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而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大部分乡镇站工作经费极度缺乏,县局又没有津贴和补助,下乡开展工作越多,燃油费、费就亏得越多,导致干部工作怨气大 二是防疫工作经费缺乏,保证不了防疫工作的需要防疫中一旦发生意外,乡镇站就得赔偿,因此,在防疫过程中,不敢对大动物大胆进行防疫,对反应严重的疫苗不敢按量注射 三是基础设施差,部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部分村距乡(镇)所在地很远,往返要转车,没有冷冻设施,疫苗只能存放于站内,一次防疫要跑几趟才能完成,致使工作经费增加 4.管理体制不顺,网络体系不健全 一是没有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管理办法由于乡镇动物防疫经费极度缺乏,防疫员工资低,在防疫期间或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在人员充实或调配方面很难跟上 二是动物防疫网络体系不健全相对而言,县乡两级动物防疫网络较为健全、稳定,但村级动物防疫网络是不健全的,有的有村级动物防疫员,有的没有又由于从事该项技术性工作的人较少,从而导致部分村的动物防疫员发展不起来 三是疫情监测网络名存实亡三、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和疫情监测网络体系 首先是加大基层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建立保障机制把乡镇动物防疫经费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纳入县或乡镇财政预算(每个村1名),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和村干部一样村级动物防疫员平时从事动物诊疗和疫情监测,防疫时又能得到适当的补助,就能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加强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修建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室,配备实验室检测设备,完善防疫设备和疫情上报网络设备 3.加大对防疫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有计划地增用有知识、懂专业、热爱畜牧兽医工作的青年人,使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不断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出台乡镇动物防疫人员管理办法,加强对其的管理 畜牧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对防疫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强其服务意识 4.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确保防疫密度 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性工作,在宣传上要坚持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开展《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尤其是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应强化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部门和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二是要在动物防疫技术知识上加大宣传,帮助养殖户走出“防疫包百病”的防疫误区提高广大养殖户对防疫工作的认识和正确理解三是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在行政上,县与乡、乡与村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以提高领导对防疫工作的支持和重视,确保动物防疫的密度在技术质量上,畜牧局与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与村级防疫员要层层签订质量保证书,增强各级动物防疫员的责任感,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防疫的良好氛围 5.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对违反《动物防疫法》的中介人员、屠工必须严肃查处其次,各出县境检疫关口是重点监控地点,应纳入县畜牧局直管,凡查到在乡镇逃避检疫的,必须返回原地重检或重罚 6.强化自食防检费的征收 第一,地方党委、政府要重视,采取行政措施来征收。
第二,对不愿交纳防检费的农户,防疫时只注射疫苗,不戴免疫耳标,在运输检疫中,对没有耳标的动物一律加倍收取检疫费这样,既可以防止疫病流行,又可以从动物流通环节上加以制止,促使农户自觉交费 7.争取国家优惠政策,仿效国家粮食直补,实施畜禽免疫直补 只要进行了免疫,并按规定进行了登记、免疫标识管理的农户,不但不收取防疫费用,还可倒给养殖户一定的畜禽免疫直补,这样,既可提高养殖户参与防疫的积极性,又能提高防疫质量和密度,加快防疫进程,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的快速发展 县动物防疫站自查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