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送审稿.doc

172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57081097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1MB
  • / 1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征求意见稿)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2012年4月前 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编制任务通知》(粤建科函[2005]237号),结合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已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具体情况,编制组认真总结广东省的设计经验与工程实践经验,在《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补充规定》DBJ/T 15-46-2005的基础上,制定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广东省高规”)广东省高规除与国家行业标准主要条文保持一致外,反映了近年来广东省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本次编写的主要原则如下:1、强制性条文与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基本一致2、章节编排与(JGJ 3-2010)基本一致,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与(JGJ 3-2010)基本保持一致,增加下列内容:(1)“带加强层的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独立成章;(2)隔震、消能减震(振)和结构控制;(3)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功率谱法。

      3、对下列问题做改进和调整:(1)材料:不限制剪力墙使用C60以上高强混凝土,提出对剪力墙使用C60以上高强混凝土的附加要求;(2)结构的侧向刚度均以单位层间位移角所需的水平力表达;(3)适当放宽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4)不控制结构的周期比,仅控制结构的扭转位移比;(5)改进性能化设计的方法;(6)明确不以调整结构刚度来满足最小地震剪力要求;(7)有条件的放宽筒体剪力墙轴压比限值,给出大震作用下压区混凝土压应力的控制条件;(8)明确一般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剪力调整规定不适合带加强层的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要求核心筒承担100%的地震剪力,巨型框架承担不小于3倍的计算剪力;(9)对(JGJ 3-2010)中一些未定量条文给出定量解释,以方便操作;(10)维持和调整《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补充规定》DBJ/T 15-46-2005的一些条文,如桩基础承载力计算的规定等广东省高规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广东省高规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广州市五山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四三楼,邮编:510641,E-mail:scutlgs@)。

      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设计院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大学广州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顾问:容柏生 周福霖 魏 琏 傅学怡主要起草人:王松帆 韦 宏 方小丹 冉志伟苏 成 张元坤 李少云 李敏霞陈 坚 陈 星 罗赤宇 周 云周 定 俞公骅 高俊岳 黄泰赟黄熙明 舒宣武 廖建三 (按姓氏笔画排列)责任编辑:刘光爽 王华林广东省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征求意见稿)目 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32.1 术语 32.2 符号 43 荷载和地震作用 73.1 竖向荷载 73.2 风荷载 73.3 地震作用 114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194.1 一般规定 194.2 材料 204.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204.4 结构平面布置 224.5 结构竖向布置 254.6 楼盖结构 254.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264.8 构件承载力设计 294.9 抗震等级 294.10 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314.1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324.12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355 结构计算分析 365.1 一般规定 365.2 计算参数 395.3 计算简图处理 405.4 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425.5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425.6 荷载组合的效应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446 框架结构设计 466.1 一般规定 466.2 截面设计 476.3 框架梁构造要求 506.4 框架柱构造要求 536.5 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577 剪力墙结构设计 617.1 一般规定 617.2 截面设计及构造 628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718.1 一般规定 718.2 截面设计及构造 739 筒体结构设计 759.1 一般规定 759.2 框架-核心筒结构 779.3 筒中筒结构 7710 带加强层的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 8010.1 一般规定 8010.2 截面设计与构造 8011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8211.1 一般规定 8211.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8211.3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 8711.4 错层结构 8811.5 连体结构 8811.6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8912 混合结构设计 9112.1 一般规定 9112.2 结构布置 9312.3 结构计算 9412.4 构件设计 9513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0013.1 一般规定 10013.2 地下室设计 10113.3 基础设计 10213.4 桩身构造 10414 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振)设计 10714.1 一般规定 10714.2 结构隔震控制设计 10714.3 结构消能减震控制设计 11114.4 结构风振控制设计 11715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12015.1 一般规定 12015.2 施工测量 12015.3 基础施工 12215.4 垂直运输 12315.5 脚手架及模板支架 12415.6 模板工程 12515.7 钢筋工程 12715.8 混凝土工程 12715.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2915.10 混合结构施工 13015.11 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 13115.12 施工安全 13215.13 高温和雨期施工 13215.14 绿色施工 135附录A 风荷载体型系数 138附录B 功率谱法 142附录C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 146附录D 墙体稳定验算 147附录E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规定 149附录F 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 151本规程用词说明 161引用标准名录 16231 总则1.0.1 为在广东省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的设计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结合本省的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制定本规程。

      条文说明】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发祥地三十多年来,广东省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促进我省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更好地发展,有必要结合我省的设计经验及工程实践,编制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大于28米的住宅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其它民用建筑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地震时易诱发山体滑坡、地陷、溃坝等危险地段的高层建筑条文说明】 具有较多斜看台的体育场馆、音乐厅、剧院、电影院,以及大型火车站房、航站楼等大跨度空间结构构的计算分析一般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并考虑扭转耦连振动的影响,一般可不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楼板的开洞及凹凸等此类结构的侧向刚度可控制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最大顶点位移与结构高度之比,竖向构件节点间的位移角等,其限值可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或参考本规程的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可参照本规程的相关规定1.0.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颁发的文件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业主有特别要求时可提高设防标准,但不得降低设防烈度。

      条文说明】 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或工程所在地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需经省或国家地震局审查批准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动参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不一致时,小震计算应取较大值,中、大震计算可取规范值1.0.4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分甲、乙、丙三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为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为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为甲、乙类以外的一般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注:本规程中甲、乙、丙类建筑分别为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的简称1.0.5 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1.0.6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当超过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或平、立面特别不规则,对其抗震性能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补充分析和论证。

      【条文说明】 近十年来的震灾包括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表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按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已基本上可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仅要求规范适用范围以外的、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或对其抗震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提出中、大震作用下结构预期的性能目标,并加以分析论证一般来说,中震作用下着重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校核,大震作用下着重控制整体结构的弹塑性位移角,对结构的关键构件或可能存在的明显薄弱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1.0.7 对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有较高或专门要求的高层建筑可采用隔震和消能减振设计条文说明】 结构的隔振和消能减震技术已比较成熟,在日本等地震多发国家得到较多的应用,效果良好一般来说,隔振和消能减震结构的构造较抗震结构复杂,造价也较高,仅对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有较高或专门要求的高层建筑推荐使用,地震高烈度区的一般高层建筑如采用隔振和消能减震技术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也可采用1.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