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知觉2(精品).doc
30页第二章 知 觉第一节 知觉概述一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例: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这就是知觉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观事物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这些加工过程提供额外的解释,成功地为我们在环境中导航二 知觉的生理机制50年代以来,由于感受野的研究,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的功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会聚到同一“皮层简单细胞”上,并和这个细胞发生突触联系时,便形成了皮层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棒或直线敏感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在皮层细胞更高的层次(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上,由于皮层细胞的整合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刺激特征的分析也变得更概括、更一般化了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这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感觉皮层的二级区主要负责整合的机能,它的损伤不是引起特定感觉的破坏,而是丧失对复合刺激物的整合知觉能力感觉皮层的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前庭觉、肤觉和动觉的皮层部位的“重叠区”,它在实现各种分析器间的综合作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除了皮层感觉区的作用以外,额叶在人的知觉活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 一个子系统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它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因而也叫“是什么(what)系统”;另一个子系统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组成。
它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因而也叫“位置(here)系统”用猴子进行的研究表明,如果让脑损伤的猴子进行两类不同的作业,一类是视觉确认作业;另一种作业为视觉位置作业结果发现,枕一颞通路受损伤的猴子完成视觉确认作业的能力明显受到损伤,而位置作业不受影响;相反,枕一顶通路受损伤的猴子,不能完成位置作业,而视觉确认作业完成得很好三 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心理过程 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莱帮助思考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把一只手放到面前尽可能远的地方,然后把手移近面孔当手向面孔靠近时,它在我们的视野中占据的面积越来越大这时我们可能无法看到被手遮住的海报手是怎么遮住海报的呢?手变大了,海报变小了么?我们关于感觉的知识告诉我们,我们的手能够遮住海报是因为,当手离面孔越来越近时,手投射到视网膜上的成像也越来越大而我们关于知觉加工的知识将使我们懂得,尽管手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在变化,但是我们的手和我们海报的实际大小是不变的一)区别1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2 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3 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成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综合事物是由许多属性组成的,不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就不可能知道这个事物是什么对事物的属性感知的越丰富,才能对事物知觉的越完整、越正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很少有孤立的感觉,但这种知觉是包括感觉并和感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知觉四 知觉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知觉是否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一)物体知觉 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而物体知觉又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人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空间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汉字时,需要正确辨别上下、左右,否则难以顺利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识别汉语拼音;下楼梯时,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几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多高,就容易摔倒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人类的形状知觉能力比动物的更高级,因为人类能识别文字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来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视线沿物体轮廓移动时的眼球运动、手指触摸物体边沿等,产生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依靠视觉获得的大小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和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投影越大,则物体越大;投影越小,则物体越小在投影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物体越大;距离越近,则物体越小大小知觉还受个体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周围物体的参照的影响对熟悉物体的大小知觉不随观察距离、视网膜投影的改变而改变对某个物体的大小知觉也会因该周围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对物体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可以依据的线索很多,如小的物体似乎远些,大的物体似乎近些;被遮挡的物体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能看到的细节少;远的物体显得灰暗,近的物体色彩鲜 明;看近物时,双眼视线向正中聚合,看远物时,双眼视线近似平行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立体镜来了解深度知觉人依靠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来判断方位,这种能力是后天形成的依靠视觉进行方位判断必须借助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是自己的身体、太阳的位置、地球的磁场、天地等不同方位辨别由易到难的次序分别是上、下、后、前、左与右由于人的两只耳朵分别在头部的左右两侧,因此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两耳所感知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存在差别正因如此,我们也能依靠听觉进行方向定位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时间,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生活中,我们对时间的知觉既可以借助于自然界的变化,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的圆缺、四季变化等,也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数数、打拍子、节假日、上下班等,还可以借助于时钟、日历等记时工具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下,人们在时间估计方面会出现高估现象;在欢快的情绪下,在时间估计方面会出现低估现象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当中,因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而言的。
物体运动速度太慢或太快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人没有专门感知物体运动的器官,对物体运动的知觉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当人观察运动的物体的时候,如果眼睛和头部不动,物体在视网膜的像的连续移动,就可以使我们产生运动知觉如果用眼睛和头部追随运动的物体,这时视像虽然保持基本不动,眼睛和头部的动觉信息也足以使我们产生运动知觉如果我们观察的是固定不动的物体,即使转动眼睛和头部,也不会产生运动知觉,因为眼睛和颈部的动觉抵消了视网膜上视像的位移运动知觉又可具体细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知觉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以一定速度和轨迹作连续位移的知觉真动知觉依赖于物体适宜的运动速度我国心理学者用实验证明,当对象在两米距离时,运动知觉的下阈是0.6毫米/秒,上阈是600毫米/秒似动知觉是指在特定条件卜静止的物体看起来是运动的,没有连续位移的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似动知觉又称为φ现象我们看电影、电视时,所看到的其中的物体运动并不真实存在,而是许多相似画面的连续呈现如图3-2所示,当间隔0.06秒依次呈现直线a、b,我们便会看到a向b移动;当以低于0.03秒的时间间隔呈现a、b,我们便会看到a、b同时出现;当以长于1秒的时间间隔呈现a、b时,我们便会看到a、b先后出现。
诱动知觉指不动的物体因其周围的运动而使它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现象例如,夜空中移动的云朵后面的月亮本来是不动的,但是看起来月亮在移动,而云朵是静止的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具体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角色知觉等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良性交往的前提是了解对方我们不仅会通过与对方的言语来了解对方,也会根据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态和活动等形成对对方的印象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受对方给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影响,即首先获得的印象好坏比后来获得的印象好坏占有更大的比重与熟悉的人或朋友交往时,对他人的知觉会受到新近获得的信息的强烈影响在心理学中,这一现象叫做新近效应另外,在对他人知觉的过程中还存在晕轮效应,即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后,我们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判断这个人的其他特点例如,如果喜欢某个明星,则会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一切事物,包括他的发型、穿着、说话的神态及其家人等我们每个人常常面临选择,选择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选择工作地点、工作单位,选择恋爱、结婚的对象等等,选择恰当的前提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随时的反省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之一五 知觉过程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1 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例如,在校园内散步,发现路旁有一个发亮的东西这时我们只是觉察到一个物体的存在,不知道它是什么 2 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区别开来3 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例如,断定闪闪发亮的东西是一面镜子,这就是分辨和确认的结果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1 数据--驱动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指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成分开始,如视觉图形的基本成分、亮度的差异、颜色等知觉系统把这些基本的成分组织起来,形成可辨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