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微.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05399792
  • 上传时间:2024-0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6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微 摘要:语文根底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底在学校教育语境下,本文从动态和静态等不同的角度,探讨对语文根底知识认知的开展,认为语文根底知识是一个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满足学生根本的语文生活、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的系统在此根底上,笔者分析了我国语文根底知识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并从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出发,提出应立足于动态开放的语文根底知识观促进语文根底知识的教学关键词:语文;根底知识;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以“双基〞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能力,开展智力〞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还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语文根底知识在其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对语文认识的不同,人们对语文根底知识的理解也不一,形成了不同的语文知识教学观一、语文根底知识的内涵理解无论语文知识是通过什么形态加以陈说和组织的,它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底离开了语文知识,语文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然而,人类的语文知识是丰盛多彩的,有限的语文教育并不能传递人类无限丰盛的语文知识,因此,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选择和组织就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前提对语文根底知识的认识经历了历史的开展我国古代的典籍对知识的理解有三个:知识、智慧和知晓。

      这三个理解有密切的联系,有学者统计,在?论语》中出现了116 次“知〞,其中作“智〞讲的有25 项,可见我国古代对知识的理解绝非一个静态的“知〞所能概括,知、道、智、晓和行在传统的教育中互相渗透我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以“大语文〞为主体的教育,我们可以认为古代语文的知识观视野非常开阔,以文言教育为主体的言文一致的知识教育渗透着丰盛的内涵,可以说是兼容并包的以“癸卯学制〞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诞生以来,西学东渐,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知识观确立了知识在学科领域的地位,我国古代并不系统和明确的知识在现代语文教育中逐渐明确和定型当语文在新式学堂中独立设科时,所定学科开始称为“词章〞,后来是“中国文学〞,再后来是“国文〞,接着是“国语〞,解放后统称“语文〞,名称的变化无疑代表了语文学科立足点的变化,实质上是不同语文教学知识观的变化就语法知识来讲,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的汉语语法体系确实立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奠定了根底,更由于白话文运动的深刻影响,长期以来以文言教育为主的古文教育渐渐让位于白话文教育,从知识上形成了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标志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根本上主宰了现代语文诞生以来的语文知识教学。

      考查现代语文诞生的一百多年,由于受科学性的影响,我国对语文根底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根底的,语言学家出身的吕叔湘和张志公对我国语文教学影响深远1997 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国际汉语文教育研讨会,在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庄文中先生指出要“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浙江省教委教研室张传宗指出“以加强语言教学带动语文教改跨入21 世纪〞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表述各异,但总体看来根本上没有脱出语言知识、言语知识和语文文化知识的范畴所谓语言知识,是指语言学知识,具体说是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所谓言语知识,是指言语主体知识、言语环境知识和言语作品知识;语文文化知识,是指以语文为载体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典籍、成语、音韵知识和书法知识等建国以来,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对语文性质的理解存在比拟大的差别,没有能形成比拟一致的语文根底知识观:或重视语言知识,或重视言语知识,或重视语文文化知识反映在语文教学的实践领域就是对语文教学的不同探讨,或重视知识,或重视语感,或重视情感但无论成认与否,语文教学对根底知识的重视却是共同的,即使是在没有明确的知识目标体系的前提下也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同观念的语文教学最后都根本达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学的混乱,可谓殊途同归进入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理论界对语文知识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王荣生博士从语文知识所波及的范围、存在的状态、现实所指和学习的角度进行探讨,他认为,语文知识包括下列局部:第一局部是指语文课程与教学相关的诸多学科,是显性知识;第二局部包括两种成分,一是语文教育研究者所持有的属于显形知识的语文知识,二是个人的语文知识,主要指语文教师所吸纳、所理解、所生产的语文知识,往往成为语文教育界行业性的“语文知识〞;第三局部也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个人的语文知识,特指语文教师关于听说读写等的知识,二是隐含在具体的口头或书面文本中的、有待于听者或读者加以体验性感知、把握的“语文知识〞;第四局部是指学校语文知识,也就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包括三局部,一是语文教材传达的语文知识,二是从语文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在课堂或课外向学生传授的语文教学内容,三是学生所拥有的来自于不同背景的语文知识[1 ]在进一步探究的根底上,王荣生博士得出宽式和窄式两种结论:宽式语文知识是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它有语感和语识两种状态;窄式语文知识是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与语感对应的语识,尽管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即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以是语感的状态。

      [2 ] 王荣生博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已经从静态走向动态,视野更加开阔,有了本质的突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