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兰新一轮教育改革_图文.docx
5页芬兰新一轮教育改革:着眼未来国民素 质和能力g/— *芬兰注重实践教育,图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制作资料图片图为芬兰小学课堂资料图片图为芬兰小学生正在进行课堂讨论资料图片【纵深报道】尽管芬兰拥有运行良好、组织完善、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体系,但自2000 年以来,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芬兰的教育工作者们却一 直在不停地思考着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严肃课题:怎样才能使国民拥有适 应未来社会的素质和能力?经过长达四年的酝酿讨论,从今年秋季开始,芬兰将 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各地中小学的教职员工和学 生们将一起投身于一场全球瞩目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重点加强人文学科芬兰的儿童年满7周岁后就要开始接受基础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课程学 习总共需要9年国家规定,每学年学生在校学习的天数为190天,新学年从每 年的8月中旬开始,直至来年5月底结束对于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校学习的每一天,时间最长不能超过5节课,而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以 及初中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略长,每天最多可上7节课,每节课45分钟也就是 说,芬兰政府对其少年儿童每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有详细规定,任何教学内容 上的增删首先必须从学生的课时分配开始。
从2016年新学年开始,芬兰的中小学课程总共开设222门,内容涉及芬兰 语和芬兰文学、瑞典语和瑞典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 育、健康、音乐、艺术、外语、家政、环境学、社会学、公民教育、手工制作、 宗教和伦理等各个领域,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对每门课程的最短授课时间 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学、公民教育、历史、音乐、艺术和外语 等人文学科上的教学力度,相应减少了宗教和伦理方面的授课课时另外,在教 学上也更加强调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养成批判 性思维的习惯、提高人际交往和运用科技的能力芬兰政府希望,新的改革措施 能够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未来能够成长为具有社会适应力和道 德责任感的国民,并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铺平道路主题教学受到推崇按照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新规定,自2016年起,芬兰中小学的教学课程 将更加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互动,鼓励突破课程间的学科界限,倡导开展跨 学科学习,积极实施基于特定主题的“现象教学”目前,首都赫尔辛基的教育 主管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所有学校每学年都要设定两个专门的时间段, 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主题教学和学习项目。
就所选“现象教学”的主题而言,每 所学校、每个学年以及每个班级都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则由校方、教师和学 生共同协商决定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中学生来说,这些“现 象”有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欧洲难民潮” “社会人口老龄化”和“高科 技对生活的影响”等,而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这些跨学科的主题可以是“自 然界里的水”“地球与太阳”和“空气与火”等例如,有的小学进行有关欧盟 的主题教学,教室的显示板上就会展示欧盟国家的地图和英文名称,教师会要求 学生将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结合起来一起学习,这就打破了英 语、历史、地理和环境学的课程学习界限,使多门学科知识融于一体芬兰教育委员会相信,在中小学推广主题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学科教学中存在 的彼此相对孤立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习内容上的相互联系,能 够促进学生将不同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更有价值的知识体系, 进而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获得实际应用为了确保新课程纲要中设定的目标可以 达成,芬兰教育委员会还鼓励学校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同进行 分组,并要求教师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开拓思路,找到问题的症结,帮 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学到的课程内容。
师生互动渐成潮流新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的实施还涉及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教师不再仅仅 是知识的赋予者和问题答案的提供者,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课,消极接纳课 堂上的内容,学校将成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共同体,教师的主要职责将是设法帮助 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其感觉到自己被接纳、尊重和信任, 使学生们更加愿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防止发生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在芬兰,通常情况下,小学教师至少拥有教育学硕士学位,更加侧重教学上 的技巧,负责教授1到6年级的所有科目,只有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具体科目 的教学才由获得各自领域硕士学位并取得教育学高级资格证书的教师负责芬兰 的中小学教师大都熟悉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发展,同时又具备了专业 的教学素养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组负责人安内莉•劳蒂埃宁表示,新 的课程纲要对总体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有既定标准和要求,教师需要与学生们一 起讨论他们自己希望设定的目标,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讨论中之后,其学习 的动力就会大大增强如今,芬兰的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到处建有免费的无线网络,中小学生获取 新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本,来自网络和实际生活的大量信息正在 不断丰富着其知识结构。
正是基于这种时代的变化,新的核心课程纲要才特意强 调师生互动和教学方法多样化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活动不应再仅仅 局限于教室的四壁之内,教学实践可以适当改变,学生们也不必始终静坐在自己 的座位上听讲,而是有权选择在哪里学习和怎样学习目前,芬兰新建的学校有 的已经取消了走廊,建成了开放式教室,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自主评价引入体系改革后,中小学教师的责任更大了,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 期末成绩进行评估,还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并将评估纳入学 校的成绩评定体系芬兰政府相信,学生自我评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养成其终身 学习的习惯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其教育体系非常注重教师对学生课堂 表现的评估而非统一的考试芬兰的中小学很少举行统一测验,由于小学同一个 班的所有课程通常都是由同一位教师负责,教师非常熟悉每一个学生,并能通过 不断地鼓励为其提供所需的情感支持,师生关系常常温暖友好,轻松自然,确保 了课堂气氛的和谐和活跃小学生只有到了 5年级时,学校才会开始对学生的学 习成绩进行评分,评分的目的也是为了鼓励而不是惩罚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更 容易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公平完整的教育。
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芬兰学习能力最强和最弱的学生 之间、男女学生之间、不同学校以及不同宗教之间的学生其成绩上的差异是最小 的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对小学6年级学生和初中3年级学生的最后成绩 评估进行了严格规范,要求更好地利用评估来指导和鼓励学生,尽量避免学生之 间的相互比较,而是要突出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课程要求上的差距与 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其学习上的长处,指出其今后的努力方向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组负责人安内莉•劳蒂埃宁表示,新的核心课 程纲要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评估成为可持续性的、引导式的和支持性的评分 不再仅仅依据考试测验的结果,考试只是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学 生也可以通过实践项目或口头陈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即使考试通不过,还可以 重来,从失败的过程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大力倡导校园文化芬兰的基础教育拥有三个关键环节,教育与文化部下属的国家教育委员会负 责制定全国的核心课程纲要,阐述国家指导性原则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地方政府 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教学方式和内容,中小学的校方和教师可自行决 定课程表,并将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价值观融入其中。
芬兰这种学校系统的好处是, 无论学生的社会或经济背景如何,学校都有能力保证他们拥有相同的学习机会, 学校教育的侧重点不是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而是更注重提供个性化支持, 为具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辅助和指导实际上,芬兰许多城市的中小学大多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教学方法、时 间分配、课程安排和成绩评估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另外还建有更侧重音乐、艺术 或体育的特色学校多样化的校园为满足芬兰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例如,位于埃斯堡的桑拿拉赫蒂学校就非常重视彼此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教 室与教室之间采用了玻璃幕墙,目的是方便学生们进行分组学习,在那些用于开 展集体研讨的教室里还安装了玻璃门,并向隔壁的学习小组敞开,随时鼓励学生 参与其中赫尔辛基的斯通伯格学校是一所包含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学校,学校的 文化特色是边做边学,除了建有普通的教室外,学校内配备了杂志编辑、手工制 作、音乐、戏剧、科学和环境教育工作室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通过完成日常 杂务来增强学习动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参与校内的 各类杂务,学生们组成小组轮流养护植物、参与图书馆的图书整理、收集和回收 废纸、打扫校园和鱼缸,而校内的清洁工、厨师、门卫、学校秘书和服务人员则 负责指导孩子们做这些杂务,每个人都有教育孩子们的责任。
芬兰教育界期待,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实施后,学生们建立在其知识、 技能、价值观和愿望上的七种能力能够获得显著提高,进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七种能力包括: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文化互动和表达的能力、日常生活自理和照 顾他人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工作和创业的能力以及参与创建可持续未 来的能力,这些良好的愿望能否实现,芬兰民众都在热切地关注着!(本报驻赫 尔辛基记者卞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