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轨道计算.doc
13页1分子轨道计算第一节 引言分子中电子结构理论的进展几乎是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平行的.换句话说,分子中电子结构的理 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分子轨道计算就成为计算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 方面众所周知,分于是由原于组成的,原于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的电子结构比原于的电子结构复杂 得多.在固定核或玻恩—欧本哈默的近似下,分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1.1)其中 p、q 标记原子核,i、k 标记电子;Rpq为核 p 和核 q 间的距离 rik为 i 电子和 k 电子之间的距离, 而 rqi为核 p 和 i 电子之间的距离如果长度和能量都采用原子单位,方程(1.1)可以简化为(1.2)相应的哈密顿算符为(1.3)方程式(1.2)可写成(1.4) 方程式(1.4)具有能谱:(1.5)各能级对应的波函数分别为0,1,2…,其中 E0为基态能量.在量子力学中常用变分法来求解薛定谔方程.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任何满足一定边界条件 的尝试波函数,成立关系式(1.6) 这个关系式的证明是容易的.我们知道,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函数构成一个正交归一的完全集合,亦即(1.7)将 H 算符对其本征函数集合展开,我们有(1.8)上式两边同时减去 E0可以得到可在态的平均值为(1.9)因为 E0是基态能量,从(1.5)可见对一切 k 有 Ek-E0.所以(1.9)式的右端不会小于零,即2亦即这就是(1.6)式.根据变分原理,对于任何一个含有参量 λ1,λ2,…,λn的尝试波函数,(1.6)都成立.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参量 λ1,λ2,…,λn,使取极小.换句话说,要求这些参数满足条件/(1.10) 从方程组(1.10)解出 λ1,λ2,…,λn,就可以得到近似的波函数.用这个方法,相当于先求出最低的基态能量 E0和基态波函数0,再利用尝试波函数与0正交的要求,可以得到激发态的 E100和1依此类推,可得到一系列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通常所用的尝试波函数具有形式(1.11)其中是巳知的选定的基函数,它们应满足波函数的边界条件.而这些基函数的线性组合的系数就 i是尝试波函数含有的参量 λ1,λ2,…,λn.通常将这些系数记为 C1,C2,…,Cn.于是相应的能量(1.12)其中短阵元将能量 E 对系数 Ci求极小,得到一组 n 个久期方程(1.13) 上式仅当系数行列式为 0 时才有非零解,即(1.14)它的本征值 E 和本征向量就构成所求的薛定语方程的能量和波函数 iC第二节 Roothaan 方程和从头计算对于多电子体系,直接从(1.4)出发利用变分法求解,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必须再作进一步近似.在量 子力学中,利用单电子近似;可从(1.4)得到 Hartree—Fock 方程(2.1) 其中库仑算符和交换算符分别为(2.2)3(2.3)此处及以下 dτ2均为三维空间积分元,为简单起见只用一重积分符号表示;函数中的宗量 1,2 分别表 示 r1和 r2.而 H 算符是(2.4) 算符(2.2)和(2.3)中都含有未知函数.实际上,(2.1)是三维空间中的非线性积分微分方程.一般都要采 取选代法,也就是物理上常称为的自治场方法来求解. 现在对(2.1)采用前节的变分法来求解.这首先要求选择了组恰当的基函数.因为分子是由原子组 成的,所以很自然地采用原子轨道为基,将分子轨道用一组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设原子轨道为 φ1,φ2,…,φn,构成一组基集合.将分子轨道表示为的线性组合 (2.5)当然,系数应满足使归一化的条件.根据上节,从变分法得到久期方程iCi(2.6)这里为单电子的轨道能量,也称为分子的轨道能级,矩阵元i(2.7)方程(2,6)式是齐次的线性方程组,称为 Roothaan 方程,它有非零解的条件是(2.8)这是标准的短阵的广义本征值的问题,它的求解有标准于程序可以调用.困难在于矩阵元的计算。
F为简单计,假设原子轨道都是实函数组,则在闭壳层的情况下,分子含有 2n 个电子,经过繁复的 解析推导,我们得到(2.9)其中与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有关的量(2.10)为与原子轨道有关的六重积分,而(2.11) 是所谓密度矩阵.它是从电荷密度表达式和(2.5)得来由电荷密度表达式可以得到(2.12)因为在全空间的积分等于分子的总电子数,即 r(2.13)4(2.13)即构成 Mulliken 所谓的集居数分析,也就是密度短阵的来源2.9)式中的为H(2.14)而算符由(2.4)式表示. 可见,在选定基函数组以后可以计算(2.10)型的积分,从而求出,但中含有未知的系数FP,必须在给定一组初值的条件下才能算出.从而利用矩阵对角化的办法求出和,得到新iCFiiC的和,再进行下一轮计算.PF在开壳层的情况下,要考虑自旋波函数.设和 β 是两种不同的自旋波函数.若体系有 p 个电子, q 个 β 电子,且 p>q.于是可构成两种对应于自旋和 β 自旋的分子轨道如下:(2.15)(2.16)记相应的电荷密度为(2.17) 自旋密度矩阵为(2.18)完整的密度矩阵为(2.19)于是,利用变分法原理可以分别推导出两组联立方程(2.20)其中(2.21)求解这两个方程组同样要用自治场的方法,先给定和的一个初始估计,计算 F和,然后 P P F分别求解(2.20)中的两组方程,求出和及波函数和,通过(2.18)、(2.19)和(2.21)可以准ii C C备新的一轮迭代.与此同时,还可以计算分子的总能量,也就是在单电子近似下,§2.1 中的(1.12)所表示的能量.在 闭壳层情况下,分子的电子总能量为(2.225而在开壳层时,分子总能量为(2.23)这种直接计算和,然后求解 Roothaan 方程的方法,叫做从头计算法(ab initio 方法).这个FS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把原来求解一个积分微分方程(2.1)的问题化为一个代数方程(2.6)的求解,使分 子结构的计算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这个方法的计算工作量非常大.计算量主要在于对(2.10)型积分的计算.这是一个六重积分,它的被积函数可能牵涉到四个不同的原于轨道,,和,而这四个轨道可能分属于四个不同的原子,这就构成所谓多中心的积分.如果基函数组包含 m 个原子轨道, 一般讲来,可能有多达 m4个(2.10)型的多中心多重积分需要计算,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这个问 题成为分子结构计算中著名的难题.尽管在 50 年代初期已经得到 Roothaan 方程(2.6),但实际应用它 来求解分子的电子结构在当时简直是望尘莫及的.只有出现了相当大型的电子计算机以后,从头计算 方法才有可能实现. 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还遇到原于轨道的选择问题,一般采用原子轨道的计算.用那些方法算出的 原于轨道可以作为基函数.这样的基函数都是离散的数值表.因此,(2.10)积分和交迭积分(2.7)的计算 都必须用数值积分形式来完成.这样的方式有时又叫做离散的变分法,它完全是建立在离散化的基础 上的. 另一种考虑是用解析形式的基函数来模拟原子轨道.这就可以避免数值积分.对(2.10)作一系列的 解析推导,可以适当减少计算工作量.常用的解析形式的原子轨道有 Slater 轨道和高斯(Gauss)轨道两 种.1. Slater 轨道 Slater 轨道的选取形式为(2.24)的函数,这里 A 是归一化常数n、l、m 依次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ζ 称轨道指数.可以用拟合的办法选取 ζ,使(2.24) 更接近真正的原子轨道,下面是对简单的双原子分子氮化氢 HF 的计算实例,计算时将 F 原子核固定在原点,H 位于(0,0,R),R 是键长 1.733au 或 0.9171Å 这里 au 表示原子单 位,即玻尔半径 a。
.选取基集合为 F 原子的 1s,2s,2px,2py和 2pz轨道,以及 H 原子的 1s 轨道.这 是最小基集合轨道.采用的 Slater 函数为 对 F:对 H:而 ζ1=8.7;ζ2=2.62;ζ3=1.0这是闭壳层分子,总共 10 个电子,共占有 5 个轨道.6 个基函数得到 6 阶的久期方程组.经过 6 次迭代收敛.在迭代过程中总能量的变化如下:6第一次迭代:-103.93973au第二次迭代:-104.66070au 第三次选代:-104.67676au 第四次迭代:-104.67184au 第五次迭代:-104.67184au 第六次迭代:-104.67184au最终得到的分子轨道总能量和分子波函数系数见表 2.2-1iC2. 高斯轨道 高斯轨道与 S1later 轨道的差别在于其径向部分的指数衰减呈 r2的形式,即为21rner的形式.角向部分仍为球谐函数.可见,随着 r 的增加高斯轨道的衰减比 Slater 轨道快得多,,lmY这是有利于多中心积分的计算的.而且选用高斯轨道可以将形如(2.10)和(2.14)的多中心积分全部用解 析形式推导出来,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因此,在多原子分子轨道的计算中,人们往往来用高斯轨道为 基,以减少计算工作量.从球谐函数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在直角坐标系中实际上是一个多项式的形式,因,1 lmnYr此往往将以原于 A 为中心的 Gauss 轨道函数定义为(2.25) 其中 N 是归一化因子;(2.26)实际上,Slater 型的函数(2.24)式能较好地模拟原子轨道,但用 Slater 函数作基的多中心积分的计算 非常复杂.为弥补高斯轨道不像”原子“轨道的缺点,往往增加基函数组的数目.例如,先用几个高 斯轨道来拟合 32ater 钦道,也就是将 SIater 函数用高斯函数展开的办法.利用高斯轨道可以将(2.9)中的多中心积分(2.10)和(2.14)全部用解析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但其计 算仍是非常复杂的,只能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所以从头计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电子计算机 的.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人们考虑了很多节约的办法.一个常用的办法是所谓冻结芯态.因为当原 子组合成分子时,其芯态电子是变化很少的,活跃的是价态电子,所以常常将芯态电子“冻结”起来, 只考虑价态电子的运动,这样可以减少基函数组的数目.第三节 几种常用的近似方法因为从头计算法的工作量太大,特另 U 对大分子的计算非常困难,所以六十年代以来发展了分子 结构计算的近似方法.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近似方法。
一、CND0 方法CND0 方法的全称是完全忽略微分重叠(Complete Neglect of Different Overlap)方法.这种方法首先 只处理原子的价电子,将芯态电子完全冻结,基函数组就取为价电子的 Slater 轨道.这种近似的基本7思想是将不同原子轨道乘积的微分看成零,即于是在久期方程(2.6)中的置叠积分就不出现了,因为方程(2.8)化为S(3.1)而且电子排斥积分简化为(3.2)上式表示四中心积分披简化为两中心积分.进一步再假设非零双电子积分只与和所属的原于 A和 B 有关.这样就可以用 A 和 B 的 s 轨道来近似和,使计算过程更为简单.此时 (3.3)AB是依赖于原子 A 和 B 的 s 轨道的积分.至于(2.9)中的可引进下面的近似,设 μ 轨道属于原子 A,则H(3.4)而(3.5)是仅与原子 A 有关的量,其中没有相互作用量.记(3.6)根据上面的原则,这里的%%轨道可用 A 原子上的 s 轨道计算之·若 μ 和 ν 是同一原子 A 上的不同轨道,则根据忽略微分置叠的原则,(当,而同属原于 A 时) (3.7)0H如果 μ 和 ν 分属不同的原子 A 和 B,这时不能再忽略,而假设它与 A 原于和 B 原于之问的重叠积分成正比,即S(3.8)是一个适当的参数,它标志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