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学视角下的个体心理传统性现代性研究综述.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5840152
  • 上传时间:2022-06-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5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学视角下的个体心理传统性现代性研究综述    安晓镜 朱姝安晓镜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朱姝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一、研究起源现代中国是个风云激变的社会,与国外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国内的流动程度也越来越高综摄文化穿梭于各个领域,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多元文化社会而在这种多元形式共存的社会中,人类经验的本质已经兼容了所谓的个人传统性现代性传统性现代性是近期国内外本土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人类社会的变迁必须屈从于演化法则,人类是一种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与环境维持适应的关系才能生存人类是以文化为媒介而达到适应的文化的原理具有弹性,可以适用于现实世界中各种不断变化的和独特的状况斯图尔特、萨林斯、瑟维斯、哈里恩等认为,社会文化系统的演化主要是由于人类生活对物质条件的适应——物质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斯图尔特认为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经由文化加以分化,会对人类生活的很多领域,如宇宙论的观念、政治继承模式、艺术等等的变迁产生影响中国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与社会结构,它必然会导致产生相应的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由于持续、直接地接触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所导致的文化变迁,表现为由饮食、气候、居住、人际交往方式、规则和新文化价值观适应等体现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斯宾德勒夫妇对文化变迁的研究证实了人们在面对外来压力、文化产生变迁时,个人都会做出自己认为是最佳的生存策略(依据他们的从属地位所能提供的机会,以及能把这些机会加以概念化的文化素材)他们试探各种可能的“工具性连锁”,并尽可能加以利用工具性连锁是以认知上、经济上和生理上可行的手段达到重要目标的方法个体在面对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时,会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外界的变迁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将注意集中于工业化带来的规则以及随之发生的社会城市化克尔等人曾提出社会聚敛说,即认为工业主义最终会引导我们所有人进入一个共同的社会,在那里意识形态已经不再重要英克尔斯通过对6个正在经历经济发展的国家进行个人现代性、从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文化中个人意识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现代人”身上表现出来的12项共有特征,但实际上,一个国家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会影响其现代性的表现方式现代性并不是在一个点的聚敛,而是聚敛在一些平行演化的过程中,此过程会产生很多将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分开的特征不同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和个人现代性是不同的杨国枢认为,中国人现代性的变迁是从他们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传中表现出来的他们从乡村移居到城市,或者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国家,都没有完全改变他们先前的全部价值观和行为。

      并且,现代化的聚敛性最好按照他所称为的“功能性”适应来加以说明为了适应在工业化的城市而非农业化的乡村中生存,某些特征的改变是必要的,而有一些则无关紧要即为了在工厂或办公室找到一份工作,人们需要具备必要的现代性;但如果只是在一个工业化的社会中,与家人在一起,则不需要做同等程度的改变个体的传统性现代性因个体不同的背景而存在差异二、定义及相关测量工具在社会及行为科学的研究中,对传统性现代性的探讨,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前者可称为社会现代化,后者可称之为个人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主要指的是整个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迁;个人现代性则是指个人在价值观念、思想形态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迁本文侧重于从个人的角度上进行论述虽然传统与现代是表示时间的概念,但个人心理传统性现代性这一概念并不是以时间为指标的台湾学者文崇一指出,虽然两者在经济生活、技术分工、政治生活、社群关系、个人身份地位及居住环境等诸方面,都有着实质的不同,但要确立某个社会在某一特定时间上是(传统社会),而在此之后,(现代社会)便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所以,我们在探讨个人的传统性现代性过程时,不再将时间作为一个具体物质性的存在,而是一种看待人类社会的史观。

      以中国为例,在传统社会中,对民众心理与行为影响程度最深的,无疑是源自于中华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再辅以道家与佛家的思想,从而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世俗化儒家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根植于儒释道的中华文化大传统以及由此所衍生转化出来的民俗小传统之中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内生的,而是从西方社会导入的由此可知,当今中国人的个人现代性并非根植于原有的有机的文化传统,而是由社会现代化历程促进了个体心理现代性西方的价值与观念会成为中国人学习与借鉴的对象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文化,只是将其中有用的部分逐渐融入到价值、观念系统和生活实践之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众现代化个人心理传统性现代性包含个人心理传统性及个人心理现代性两个向度,指涉不同文化情境塑造的众趋人格所谓个人传统性,乃是个人在传统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常模的规范,在此人格规范引导下认同并接受传统社会共享的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乃至不成文的行为模式,并内化至个人心理运作架构,使其成为个人的生活价值观以及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准则;所谓个人现代性,是指个体面临社会、政治、经济现代化的情势下,在心灵调适过程中所演化出的态度、价值、动机等心理素质,此心理素质乃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经个体内化之后所映照的社会人格。

      个人传统性乃是祖先的文化传统,是透过文化传承机制映照在个体身上的民族性而个人现代性则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西风东渐之后,无孔不入的媒体、网络日以继夜地濡化,加上后殖民主义时代思潮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对个人心灵的改造所呈现的混种文化性格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激荡中,个体自然会发生文化适应此基础上,无论个体的心理特征还是行为方式都表现出多元的特点目前,相关研究采用最多的是杨国枢编制的《多元个人现代化量表》和《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杨国枢等人采用测量学的方法,以台湾人为被试对象进行了个人传统性现代性的一系列研究,经过对个人心理传统性现代性主要范畴题目的编制、预测、筛选,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五因素模型每个因素有十个项目个人心理传统性的五个因素是:(1)遵从权威强调在各种角色关系与社会情境中,应遵守、顺从、尊重及信赖权威,如父母、长者、首长、领袖、国家、道德、规范、传统及校规2)孝亲敬祖表明个人孝事父母或敬祭祖先的态度3)安分守成主要包括安分与守成两种主要的态度,前者强调的是自守本分、与人无争、少知为妙、怀疑自由及不做非分之想,后者是指逆来顺受、接受现实、不求进取、依赖亲友及厚古薄今,但实际上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4)宿命自保包含着两种互相关联的态度,即自保与宿命,前者强调少管闲事,以避免麻烦,保护自己与家庭自保表现在积极方面则是自利,如掩盖家人以脱刑责、利用关系以谋工作等的无奈宿命之后才产生自保5)男性优越表明一种男性优于及超越女性的态度——这种男性优越的信念表现的范围很广,可以从家庭、工作、政治、外遇等看出个人心理现代性也有五个因素,每个因素均有十个项目1)平权开放强调的是一种平权的思想,主张人民可以批评官员,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辩论,子女可以向父母理论与这种平权观念密切相关的是一种开放与容忍的胸怀,这一胸怀可以显示在各种不同的方面,如离乡工作、政治革新、离婚及学术自由等等2)独立自主指在生活与行为上的疏离自了,尽量少受别人的影响,只顾自己的事情其中,最显著的是少跟邻居打交道,不要事事都面告父母,省掉不必要的人情来往3)乐观进取内涵是指乐观的态度与信任的心怀,前者指的是在对事的方面,如认为科技进步带来光明前途,认为民主政治最适合时代需要;后者表现为对人的方面,如相信大多数人都诚实可信与这种乐观信任的态度关系密切的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如相信个人努力可以克服恶劣环境,应从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事物4)尊重情感。

      强调各种人际关系都应以真实感情(包括爱情)为主要依据,而不必重视其他因素(如学历差距、年龄差距、国籍不同、曾否离婚、他人批评等),是典型的“唯情主义”5)两性平等指男女两性在教育机会、担任职务、社会地位、性生活、人格独立、外出工作、婚姻、结交朋友等方面皆应平等乐国安等人以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发现个人传统性包含家族本位、权威主张、宿命主义、合作主张,个人现代性包括个体本位、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竞争主义张嘉莉以台湾人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了杨国枢等编制的《多元个人现代化量表》和《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提出了四因素模型,并认为四因素结构可以取代传统性即男性优越、孝亲敬祖、宿命安分、息事自保;而现代性则指两性平等、尊重感情、独立自主、乐观进取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取样对象来自不同地域,原有的文化传统会有所差别,各个地域都有其相应的地方性文化第二,个体的传统性现代性是一种史观,实测时间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也会有所变化,尤其是近期的中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复燃,而现代化程度又有所加深三、相关理论研究20世纪60年代,杨国枢等在社会聚敛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心理聚敛假说,认为传统的文化虽有所不同,但现代的文化只有一个,现代化的心理聚敛可以形成“世界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最终将会形成有着一套共同的现代心理与行为特征的人。

      并且,现代化的心理特征与行为将会取代传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表明,个体的传统性现代性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个体的传统性和现代性所占的程度亦有所不同在不同时空背景下,个体传统性现代性的因素成分并非具有普同性构建由此,心理聚敛假说不能成立杨国枢等又提出以文化生态互动论为理论框架来研究个体的传统性现代性此理论将人类学中的文化生态学和心理学中的互动论结合起来社会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变迁,是人与生态环境互动的结果人的身心特征与环境特征的特殊配合,便会产生特殊的行为及行为后果在同一的社会环境中,不同身心的个体会表现出四种传统性现代性的类型1)简单传统型即以传统性心理与行为特征为主的个体类型2)简单现代型以现代心理与行为特征为主的个体类型3)强势混合型即传统性和现代性两类心理与行为特征皆高的个体类型,包括冲突性强势混合型和非冲突性强势混合型4)弱势混合型即传统性和现代性两类心理与行为特征皆低的个体类型近期,张嘉莉提出了三种融合类型说:第一类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分离并存型,即杨国枢提出的第一、第二类型第二类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混合型,是由传统性与现代性成分依据不等的比例所融合而成的单一因素。

      第三类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综合型,是由一心理传统性成分与一心理现代性成分合成的双极单一因素,是比较特殊的类型近期,又有人提出以内隐理论来研究个体的传统性现代性内隐理论是指一般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概念、结构传统性和现代性在不同生活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概念以内隐理论为基础的研究,通过主题专家转化诠释的方法对个体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多名学者的论述指出,个人传统性现代性不是一个连续性的两级变量,而是同时存在于个体身上的无关变量,是个体两套并行不悖的心理素质组合即传统性现代性是二向度斜交模式他们视个人的传统性现代性为两组独立的、多向度的心理组形已有研究已经证实了此观点的正确性,在同一个体身上,个人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存在着低度负相关四、影响因素研究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传统性现代性作为个体的心理特征,受较多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证实,男性的传统性高于女性,而女性的个人现代性高于男性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处理两性关系上,传统文化强调以男性为中心,而现代文化则倡导两性平等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女性自然想挣脱传统枷锁。

      另外,男性在传统文化的负荷程度要高于女性在年龄上,出现了所谓的反向社会化,即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