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2010届高三数学专题训练5 解析几何(理)(2010年3月成都研讨会资料)旧人教版.doc
8页专题五 解析几何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设双曲线C: -y=1的右焦点为F,直线l 过点F且斜率为k, 若直线l与双曲线C的左、右两支都相交,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k≤- 或k≥ B. -
12.(08江西理15)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倾角为的直线,与抛物线分别交于、两点(在轴左侧),则 . 三、解答题13.设有定点A(0,2),B(,0),长为的线段CD在直线上滑动.求直线AD和BC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14.直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及其综合应用能力.15.已知直线与椭圆 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上.(1)求此椭圆的离心率;(2 )若椭圆的右焦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在圆上,求此椭圆的方程.16.椭圆的一个顶点为A(),且右焦点F到直线的距离为3.(1)求该椭圆的方程;(2)在椭圆内是否存在这样的定点P:过点P的直线与椭圆交于M、N两点,使得=0?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专题五 解析几何专项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解题依题设在抛物线准线的投影为,抛物线的焦点为,则,依抛物线的定义知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则点到点的距离与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选A.13. 过F2倾斜角为的直线为l:y=x-1。
设A(x1 , y1), B(x2 , y2) 则y1 , y2是方程3y2+2y-1=0的两根S△F A B = 即知选A4.B5.D6.本题难度较大,对考生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把握要求比较高.本题要求灵活运用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由已知:两边同除以,由双曲线第二定义有: ①,可知是关于的减函数.注意到,排除C、D;当时最大,代入①并化简得:,计算知选A.7.D8.由平面类比到空间,只需把握平面类比到空间对应元素的对应关系即可. 由于平面内过点且法向量为的方程为:,所以空间过点(-1,2,1)且法向量为的平面的方程类比为:,故选C.二、填空题9. ,是中心为点M(2,1)的双曲线,故=.点评:本题短小精悍、绵里藏针、暗藏杀机!学生失分严重,究其根源,一是学生自觉使用配方法化一般形式为标准形式的意识差,二是向量知识储备不充分.10.设线段AB的中点为C,如图,则|PA|=|PB|,故|PA|+|PF|=|PB|+|PF|=|FB|=2>|AF|,由椭圆定义知点P的轨迹是以A、F为焦点、长轴为2的椭圆.如果将点A设置在圆外,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又是什么呢?读者不妨按本题思路尝试一下.(答案:双曲线)11.显然直线经过定点,又当时,,不经过第二象限,当时,要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只需,综上。
12.方法一:依题意得,直线方程为,即,代入抛物线方程得,设,则,又,且,即故方法二:(圆锥曲线统一的焦半径公式)直线AB倾角为抛物线对称轴到AB的角=,由于,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故由圆锥曲线统一的焦半径公式及在轴左侧知:,∴三、解答题13.解:设M(),据线段CD在直线上滑动,设C(),则D由A,D,M三点共线得: ① 由B,C,M三点共线得: ② 联立①,②消去得: 即,故由几何性知,所求轨迹为直线下方的直线.14.解:(1)将直线……①依题意,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故(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由①式得……②假设存在实数k,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c,0).则由FA⊥FB得:整理得……③把②式及代入③式化简得解得,,可知使时满足题设.点评:注意“直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并不等价于“直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前者需转化为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15.解:(1)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得, 根据韦达定理,得 ∴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 由已知得 故椭圆的离心率为 . (2)由(1)知从而椭圆的右焦点坐标为 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解得 ,由已知得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16.解:(1)由已知:b=1,设F(c,0),则c>0,且 椭圆方程为(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设.联立: 且 ① ∵∴ ②将①代入②得:显然(否则直线过点A),故有: ∴直线经过椭圆内的定点 ∴存在满足条件的椭圆内的定点.。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