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3.4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32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3.4同步测试题含答案3.1 温度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 ℃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我国最高气温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7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4.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A.甲最长 B.乙最长C.丙最长 D.一样长5.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6.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 ℃、37.5 ℃、36.8 ℃,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 )A.37.5 ℃,36.8 ℃ B.37.2 ℃,37.5 ℃C.37.5 ℃,37.5 ℃ D.37.2 ℃,36.8 ℃7.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A.29 ℃ B.32 ℃C.30 ℃ D.35.5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0 ℃的冰比0 ℃的水冷B.-6 ℃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2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A.33 ℃ B.35 ℃ C.37 ℃ D.39 ℃11.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 )A.50 ℃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1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 37.0 ℃ B. 37.5 ℃ C. 38.0 ℃ D. 38.5 ℃13.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 。
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是 ℃14. (2019广东省卷)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题图中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15.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________.16.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图读数时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17.使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时,有如下步骤: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等待一段时间;c.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d.用手摸一下热水杯,估计待测热水的温度;e.按要求正确读数并记录.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步骤排列应该是________.1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2)若将该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摄氏度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________,B处的温度比A处________(填“高”或“低”).(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参考答案1.A 2.D 3.A 4.A 5.C 6.C 7.C 8.B 9.A 10.C 11.C 12.D13.碰到容器底 B 9514. 热胀冷缩 乙 可以15.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和水充分接触 22 ℃16.(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水中 (3)3017.Dacbe18.(1)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0 ℃ 低 (3)使弯管更细 使烧瓶更大3.2熔化和凝固1. 冬天,道路结冰会使交通事故增多,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沥青,即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
这种沥青能持续释放甲酸钾,从而延缓道路结冰,原因是( ) A. 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上升 B. 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下降C. 甲酸钾使冰的熔点上升 D. 甲酸钾能吸收热量,使冰熔化2. 在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B. C. D. 3. 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 熔化吸热 B. 熔化放热 C. 汽化吸热 D. 升华吸热4. 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 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 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6. 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是非晶体 B. 该物体的熔点为80℃C.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 D.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7.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規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 该物质在BC段内能不变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 D. 该物质是非晶体8. 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48℃的海波( )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都有可能9. 图甲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B.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含热量增多C. 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D. 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10. 一般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 海波 B. 松香 C. 玻璃 D. 沥青11. 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 A.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高于0℃C. 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 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12.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a是晶体,b物质是非晶体B. 物质b的凝固点为50℃C. 物质a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D. 物质b在第3至第9分钟内不吸热13. 质量相同的0℃冰比0°C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4. 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一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雪后寒”是因为雪在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5.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_ 金属铁铜银金钨铝熔点t熔℃1525108396210643410660沸点t沸℃27502596221227075627232716. 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的糖浆,再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17. 如图是三聚氰胺分子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