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生手术操作专业技术规范.doc
13页计划生育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一、放置宫内节育器 【 适应证 】 凡已婚妇女,自愿放置而无禁忌证 【 禁忌证 】 1.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急性阶段; 2.月经周期紊乱或经量过多者; 3.生殖器官炎症; 4.子宫颈内口过松,重度撕裂,严重子宫脱垂; 5.子宫畸形或子宫及附件有肿块,酌情处理,双子宫各放一枚; 6.宫腔深度 < 5.5 cm 或 >10 cm; 7.产后未满三个月(剖宫产后未满半年),流产后月经未恢复正常者 【 术前准备 】 1.详细询问病史及避孕史; 2.妇科检查:必要时阴道液查病原体; 3.放置时间:月经干净后3~7日内,人工流产同时放置,产后未恢复月经应排除妊娠 【 术中、术后注意 】 1.避免节育器与外阴、阴道壁接触以防感染,放入宫腔一定要放到宫底; 2.2周内禁止性生活与盆浴; 3.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各复查1次,如发现尾丝过长,予以修剪,复查未见环尾者可以作X线盆腔透视或B超 【 取宫内节育器(治疗性) 】 1.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炎症等经治疗无效,绝经半年后可取环; 2.取出前应确定节育器在宫腔内; 3.取环困难可在B超或宫腔镜下操作; 4.带器妊娠应先行人工流产,继而取环; 5.节育环异位妊娠,待异位妊娠治疗后,择期放置宫内节育器。
二、人工流产术 【 适应证 】 1.妊娠14周以内,要求中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孕10周以内可在门诊进行人工流产吸宫术,孕 > 10周可宫腔插管入院,次晨行钳刮术; 2.因其他疾病不宜妊娠 【 禁忌证 】 1.各种疾病的急性阶段; 2.生殖器急性炎症; 3.全身情况不能胜任手术者,经治疗好转后可住院手术; 4.术前体温在37.5℃以上者暂缓手术 【 操作步骤 】 患者排空小便后,取膀胱截石位 1.判断子宫大小和方向: (1)常规消毒铺巾后再次复查子宫位置,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若子宫前屈未能纠正可夹后唇)稍向外牵拉固定宫颈; (2)将探针顺子宫方向轻轻送到宫底测得宫腔深度应仍与孕周相符 2.选择适当的吸管及负压: (1)宫腔深度12cm以下选用6~7号吸管; (2)宫腔深度12cm以上选用7~8吸管; (3)负压上升保持400~500mmHg(特别情况胎儿大,负压可以600mmHg),术前试验是否呈负压 3.正确判断吸宫已净: (1)宫腔缩小,吸头紧贴宫腔转动受限; (2)宫壁粗糙刮出沙沙响声,有坚实感,流出泡沫样血液; (3)探针测定宫腔深度,一般较术前缩小1~3cm。
4.术后详细检查吸出物: (1)有无绒毛; (2)孕周大小与组织是否相符; (3)孕周大要拼凑胎儿头、躯干、肢体是否完整; (4)未见绒毛要警惕宫外孕及子宫畸形,组织物送病检进一步找原因,如发现水泡,应想到葡萄胎,并应送病检 5.防止子宫穿孔,哺孔期妊娠,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有手术瘢痕,子宫柔软,以及子宫位置异常者,易发生子宫穿孔,手术操作要谨慎: (1)术前一定要查清子宫位置、大小; (2)术中应酌情加用宫缩剂; (3)子宫极度前屈或后屈,尽量纠正成水平位; (4)吸管不要紧贴在宫壁上,更换方向最好在宫腔较宽部位移动,每次吸引时间在40秒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min 6.避免宫颈撕裂: (1)宫颈固定好; (2)轻柔地从小到大扩张宫颈; (3)扩张器插进时无需过内口太深; (4)执笔式握宫颈扩张器,以一侧会阴的前壁支点; (5)扩张宫颈的大小一般比所选用吸管号大1/2~1号; (6)宫口太紧、扩宫困难者可1%地卡因0.5~1ml涂1~2 min或导尿管放置4~8h后取出,最多不超过24h。
7.术后卧床观察1~2小时,如无异常方可离去若异常情况如:出血、腹痛应住院治疗三、钳 刮 术 【 适应证 】 孕11~14周须终止妊娠者,术前准备基本同人工流产吸宫术 【 术前准备 】 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 操作步骤 】 1.宫腔插入18号导尿管,注入Rivamol 100ml于羊膜腔外,插管时如有出血可能触及胎盘,应换部位重插,24h后钳刮,无需扩张宫颈; 2.人工破膜及时合理使用催产素,妊娠≥11周者先钳破胎膜,吸净羊水,催产素合理使用时间在羊水流净之后钳夹开始之前,一般宫颈注射5~10u(防止羊水栓塞); 3.钳取胎盘及胎儿,破膜,钳取胎盘,宫腔缩小,钳取肢体,钳碎脑颅取出; 4.清理宫腔探查宫腔大小,胎儿、胎盘与孕周是否相符合 5.详细填写手术记录 栾春红 )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入引产术 【 适应证及禁忌证 】 同水囊引产,唯肾功能欠佳不宜用,术前准备免阴道冲洗 【 术前准备 】 1.经腹羊膜腔穿刺前孕妇排空膀胱; 2.穿刺点定位于“囊坦感”处或以B超定位,以7号腰椎穿刺针垂直刺入腹壁,进入羊膜腔时有落空感,抽出羊水后慢慢注入利凡诺尔; 3.羊膜腔穿刺次数不得超过3次。
【 术后注意 】 1.注药72h后仍无宫缩为失败,可行第二次注射; 2.产后检查如胎膜、胎盘有残留,或活动性阴道出血,应尽快检查并清宫四、水囊引产术 【 适应证 】 凡妊娠15~26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目前较少应用 【 禁忌证 】 1.各种疾病急性期,严重高血压、心脏病、重度贫血; 2.子宫有疤痕者,有阴道炎需要治疗方能引产,阴道有反复出血,多次刮宫者经B超定位前置胎盘者 【 术前准备 】 1.全身妇科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B超胎盘定位; 2.入院后阴道冲洗3天 【 术中注意 】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水囊不能接触阴道壁; 2.第一次放置水囊如失败后继续观察2~3天,无破膜及感染者,可放第二次水囊,最多放两次; 3.注入生理盐水量 < 500ml,如有阻力不可强行加压注入,一般100ml/孕一个月; 4.水囊慢慢送入,有阻力换方向 【 术后注意 】 1.放水囊后即用抗生素,24h后取出静滴0.5%~1%催产素液,经专人观察; 2.出现体温上升时,急查血常规并取出水囊,酌情加大抗生素剂量; 3.产后检查胎盘如有残留则刮宫。
五、输卵管结扎术 【 适应证 】 1.已婚妇女,为实行计划生育,经夫妇双方同意,要求作结扎术而无禁忌证者; 2.因某种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严重遗传疾病等不宜再妊娠者 【 禁忌证 】 1.有感染情况,如腹部感染、产时产后感染、盆腔炎等; 2.全身情况虚弱,不能经受手术者,发生产后出血、休克、心力衰竭和其他疾病的急性阶段 3.24h内体温两次在37.5℃以上者,暂缓作; 4.神经官能症较严重者暂缓作 【 手术时间选择 】 1.以月经后3~8天为宜,应尽量避免在月经前或月经期进行; 2.分娩24h后,中期引流24h后、人流后; 3.自然流产转一次正常月经后; 4.哺乳期闭经排除早孕后 5.取节育器后 妊娠或带器者要求结扎,一定要先终止妊娠或先取出节育器,然后进行结扎输卵管 【 术前准备 】 1.做好思想工作,使受术者消除顾虑; 2.详细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化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必要时作胸透和其它检查; 3.作普鲁卡因试验,以防局麻时发生过敏反应; 4.临术前排空膀胱,注意有无残余尿; 5.必要时术前1/2~1h给予镇静剂; 6.腹部剃毛,以肥皂水擦洗,再以清水洗净,脐周用乙醚及75%酒精棉签擦净。
【 手术准备 】 1.平卧位,或头低臂部高位; 2.2.5%碘酒 + 75%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消毒皮肤; 3.用无菌巾遮盖腹部,露出手术野,并罩大无菌单 【 麻 醉 】 1.局麻切口部位注射0.5%~1%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2.如遇有特殊情况可酌情选用其他麻醉方法 【 手术步骤 】 1.手术者应戴帽子、口罩、刷手、穿无菌衣及戴手套; 2.明确宫底高度; 3.切口以选择纵切口为宜,长度为2~3cm,产后结扎术,切口的上缘在宫底下二横指; 4.产后结扎术,切口下缘距耻骨联合上界二横指,即3~4cm处; 5.寻找输卵管要稳、准、轻、细,尽量减少受术者痛苦,可采取以下方法: (1)卵圆钳取管法; (2)指板取管法; (3)吊勾取管法 【 术中注意 】 1.如有肠曲或大网膜遮盖,可用卵圆钳或纱布推开; 2.如吊钩提起时感觉太紧,可能勾住圆韧带或卵巢韧带,如太松可能勾住肠曲; 3.结扎输卵管方法:腹部近端包埋法; 4.手术中要高度集中,不要盲目追求小切口,一刀切、快速度,并避免因言语不当对受术者引起不良刺激; 5.寻找输卵管时一定要看到伞端以免误扎。
【 术后处理 】 1.受术者应住院休息,5天拆线; 2.术后3个月内复诊一次,以后结合防癌普查进行随访; 3.随访内容:手术效果、一般症状、月经情况(周期、是否痛经),手术切口及盆腔检查以及其它有关器官的检查妇产科主要手术六、会阴切开缝合术 【 适应证 】 1.初产妇臀位 2.初产妇产钳或胎头吸引术 3.第二产程过长者由于会阴坚韧,继发子宫收缩乏力等 4.根据产妇情况需要缩短第二产程者 【 注意事项 】 1.局部浸润及阴部神经阻滞 2.切开会阴:在阵缩开始时,左手中、食指伸入阴道内,撑起左(右)侧阴道壁,用会阴切开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左(右)侧45°方向剪开会阴会阴高度膨隆时应采用60°~70°角 3.缝合:分娩结束,胎盘娩出后,按层次缝合缝合结束必须检查有无纱布遗留阴道内,肛诊检查有无肠线穿过直肠粘膜 吴若松 ) 七、 胎头吸引术 【 适应证 】 1.缩短第二产程、产妇有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合并症、胎儿窘迫; 2.第二产程延长; 3.疤痕子宫 【 禁忌证 】 1.面先露、额先露、高直位、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禁用; 2.宫口未开全或接近开全、胎儿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禁用; 3.胎膜未破禁用。
【 手术步骤 】 1.体位:膀胱截石位,导尿排空膀胱; 2.作阴道检查:再次了解子宫颈口是否完全或接近完全扩张;胎头双顶径是否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胎膜已破否; 3.会阴切开:会阴过紧者、应做会阴切开术; 4.放置吸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