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恩劳动观视角下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冷思考.docx
10页马、恩劳动观视角下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冷思考 丁苏艳[摘 要]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素质型人才,肩负着为国家添砖加瓦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的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各专业学生的问卷调研得出大学生劳动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即大学生劳动观念不创新;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判断模糊化,鄙视体力劳动;过度强调个体价值,忽视社会价值;急功近利思想凸显等问题究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的软化、学校教育的弱化、社会引导的淡化和大学生自身的漠视四个方面[Key] 大学生;劳动观;现状;影响因素[] F014.2 [] A [] 1009-6043(2017)08-0039-032016年4月29日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①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中轻视体力劳动、好逸恶劳、逃避责任、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现象仍旧存在。
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展开论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新时期大学生劳动观进行相应的研究,并探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马、恩劳动观的内涵及重要性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都知道的”②恩格斯认为劳动不仅能把材料转变成财富,更重要的在于“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③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去改造客观物质对象,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通向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以及劳动观内涵的简单探究,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以及树立正确劳动观的重要性:劳动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人类自己和人类社会,它又是人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手段。
劳动可以使人获得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手段同样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主人翁意识,乐于为他人、集体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平等的看待两大劳动的分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之源二、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所,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应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劳动素养鉴于此,选择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劳动观现状进行调查并作以分析以安徽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男生占42%,女生占58%;大一学生占0.9%,大二占17.4%,大三占40.3%,大四占42.4%;文史类占71.6%,理工类占24.8%,艺术体育类占3.6%;城镇户口占38.5%,农村户口占61.5%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年级、所学的科类以及家庭状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产生影响。
相对而言,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受过同样教育的女生要比男生的劳动观念强,低年级学生要比高年级学生劳动观念弱,来自农村的学生要比城市学生的劳动观念强,从小家庭重视劳动教育的学生的劳动观念比家庭不重视的学生要强,学习文史科和理工科的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艺术体育类的学生的劳动观念强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劳动观现状”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劳动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的核心位置④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发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创新性人才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将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可见创新发展的至关重要性而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学习,缺乏自主创新创造意识;从学习角度上看,文科生倾向读、背、模仿等,不愿动脑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理科生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动手能力不足,科研能力不强;就业倾向选择稳定的工作这些现象反映着当代大学生劳动观不够创新,缺乏创造性二)劳动观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学生劳动观主流是乐观的,但仍旧存在厌恶逃避劳动的现象。
其中就“从小到大是否接受关于劳动价值观的课程”从来没有的占7.3%,经常有的占72.5%,一直都有的占30.2%,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家庭、学校等教育不健全,未接受过劳动教育的学生是存在的就“在寝室的劳动积极性如何?”主动承担劳动的占45.9%,帮舍友一起做的占51.4%,视而不见的占2.7%,极少数学生对寝室卫生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责任感就“在大学间做过哪些社会活动”大部分学生做过校内勤工俭学包括校外兼职,9.17%的什么也没做过,数据显示少部分没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相對存在劳动观念淡薄、自理能力低下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既是独生子女又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娇生惯养的生活使得他们缺乏生活独立性,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三)价值取向功利化,急功近利的观念凸现受市场经济的引导,竞争加剧,使得人们生活压力加大,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此起彼伏,部分大学生的劳动观也因此相对扭曲就“如果有条件,你愿意什么工作都不做只是享受生活”愿意的占50.5%,不愿意的占49.5%;对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认为不错的占54.1%,不赞同占45.9%;通过分析看出大部分学生选择什么都不做而去享受生活,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赞同这种观点,当前部分大学生是存在“不劳而获”的心理。
对于“影响您的就业选择的因素”约有45.37%的学生考虑劳动报酬、升职空间、公司前景以及离家远近这些因素,少部分学生会考虑到劳动制度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劳动报酬、工作的发展前景以及工作的稳定性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少部分学生会考虑兴趣、劳动制度或者自主创业对于“您向往的职业类型”有大约16.81%的学生既向往自由型又向往经济型,超过60%的学生向往自由型或者经济型,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向往团队合作型,少部分学生向往自主创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选择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倾向选择体面又多金的工作四)价值判断模糊化,鄙视体力劳动经济迅猛发展带来人们的价值观多样化,受多样价值观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是非观,处理问题能力低下从调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劳动观总体上是积极乐观,少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模糊、劳动观标准模糊部分轻视体力劳动的学生,认为从事体力劳动不够体面对“工人这一职业的看法”觉得不错的占42.2%,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从事这一职业的占47.7%,认为没啥地位也没啥前途的占10.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就“家长对你的职业期许”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占4.6%,就职公务员、外企白领等任何体面稳定工作的占77.3%,从事工人、一线工程师等普通劳动者的占4.6%,期许能实现价值工作的占13.8%。
通过分析,大部分学生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从事稳定又体面的工作,部分家长希望孩子从事喜欢或者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少部分家长希望孩子从事外企白领、工人、一线工程师等这种很体面但不稳定的工作通过调研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和学生轻视体力工作而重视脑力工作五)过度强调个体价值,忽视社会价值过度强调个体价值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过多要求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贡献而忽略自我的社会价值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在娇生惯养、家人的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多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等性格特点生活中呈现出对他人漠不关心,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价值;内心充斥着猜疑、畏惧和嫉妒等不良因素,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集体生活中只注重个体利益和自我,无视他人的存在,对集体缺乏责任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少数同学视而不见或者根本不承担寝室劳动责任,只享受别人带来的劳动成果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工作轻视团队力量,形成孤军作战局面;与他人交往不懂得交往艺术,人际关系僵化六)大学生急功近利的观念凸现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调查结果来看,女生普遍持赞同观点,社会发展速度快就业压力大,部分女性为逃避社会竞争压力和复杂的人情世故,放弃工作和理想,丧失人格独立和身心自由。
高校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学生在金钱的驱使下,盲目参加学校活动甚至考试作弊这些现象反映了部分当代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三、影响当代大学生劳动观的消极因素“劳动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只有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财富,才能创造出理想的生活,追求想要的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当前大学生劳动观念总体上是健康乐观的,但是仍旧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家庭教育的软化第一,过度重视智育,轻视其他教育中国的教育机制使得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独立生活能力第二,对孩子保护过度9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普遍以孩子为中心,“捧在手里怕掉了放在嘴里怕化了”,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从而养成养尊处优的习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二)学校教育的弱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普遍把考试作为检验一切的标准,把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尺再加上我国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虽然开设劳动实践周,但是大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潜移默化形成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理。
造成部分学生处在“只会学习考试,不会生活”的尴尬局面三)社会引导的淡化第一,受传统糟粕思想的影响孟子在《孟子卷之三——滕文公章句上》中提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⑤,这些注重脑力劳动的观点在今天仍广为流行不仅家长认为读书是孩子有出息的唯一出路,大学生们也普遍认为读书可以获得较多出路进而形成家长、学生“轻视体力劳动,重视脑力劳动”和社会轻视“体力劳动者,重视脑力劳动者”的不良局面,间接促成大学生歪曲劳动观的形成第二,受市场经济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扭曲价值观的出现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过度讲究吃、穿和打扮,不惜健康和金钱去整容,沉溺虚拟的精神生活无法体验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喜悦同时择优录取与任人唯亲的社会竞争机制、“铁饭碗”等给大学生以强大的压力,使得大学生产生困惑第三,网络媒体的宣传炒作一些媒体在点击率、收视率的诱引下对一些社会话题进行炒作,如某奶茶妹妹嫁大富豪变成京東老板娘,利用网络没有道德底线的公布自己私生活而成为网络红人的水仙妹妹等等,这类快餐式的新闻头条间接的向大学生疏导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无须付出巨大的劳动也能名利双收。
四、对大学生劳动观现状存在问题的冷思考虽然大学生的劳动观现状比较乐观,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仍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劳动观念强弱的形成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