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设绿色建筑设计标准XCH0529.doc
14页6 建筑设计(负责人:WJH;成员:MC, XCH)m26.1 建筑空间布局6.1.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4.2.3)得分:1、住宅建筑:1) 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r),5%≤Rr<15%,得2分;2) 15%≤Rr<25%,得4分;3) Rr≥25%,得6分2、公共建筑:1) 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Rp1≥0.5,得3分;2)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Rp2),Rp1≥0.7且Rp2 <70%,得6分目的:科学合理、利用有度地开发地下空间,节约集约城市用地相关条文:5.3.2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实施途径:1、根据地块的场地区位、地质情况,确定能否开发地下空间如,建筑为桩基或者设置地下室会破坏地下水系可不满足地下空间的面积比要求低层和多层建筑也可不满足地下空间的面积比要求;得分点1:1、计算项目中所有住宅建筑地下建筑面积; 2、计算项目中所有住宅建筑地上建筑面积;3、计算满足得分点1的比率(Rr),首先判断是否满足5%≤Rr 的要求,然后细分Rr 比值属于哪个比率段,判定得几分。
得分点2:1、计算项目中所有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 2、计算满足得分点2中1)的比值(Rp1),判断是否满足0.5≤Rp1的要求3、计算项目中所有公共建筑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计算满足得分点2中2)的比例(Rp2),判断是否满足Rp1≥0.7且Rp2 <70%的要求 注意事项:1、地下车库设计中需注意柱网间距不要过大,车库出入口宽度及个数及放置位置是否在红线内,车道坡度的大小及缓坡的设置,车道宽度以及转弯半径的大小等,避免人为增大地库面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地下空间设计时,应把地下建筑面积控制在总用地面积的70%以内,以便本地块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减少径流外排,避免城市洪涝;3、根据地块的实际需求情况(如人防要求,地块本身对车库、设备用房、公共设施、商业、储藏等空间的需求等等),需要开发多大的地下空间以及地下空间的功能用途;4、地下建筑面积可包括半地下室面积;5、若设计任务书无停车位控制指标时,请参照下表表1: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m2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7.5大于或等于0.45商业中心车位/100m2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7.5大于或等于0.45集贸市场车位/100m2营业场地大于或等于7.5大于或等于0.30饮食店车位/100m2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7.5大于或等于0.30医院、门诊所车位/100m2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7.5大于或等于0.30注:1)本表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2)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表2.0.2中有关规定。
表2:各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车 型换算系数微型客、货汽车机动三轮车0.7卧车、两吨以下货运汽车1中型客车、面包车、2t~4t货运汽车2铰接车3.5案例分析:证明材料:1、城市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等资料; 2、建筑总图(附带有计算过程)、各层地下室平面图(附带各层面积)术语: 无引用标准: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6.1.2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视野对住宅建筑,其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对公共建筑,其主要功能房间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8.2.5)得分:3分目的:使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都具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并拥有良好的视野,让使用者心情更为舒畅,提高效率相关条文:5.2.4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实施途径:住宅建筑:1、总图上标示栋与栋之间的卧室及起居室的间距,判定是否满足18m的间距要求;2、若有间距要求不达标情况,在不影响容积率及日照情况下,可采取1)加大栋与栋之间的间距;2)错开摆放,加大栋与栋之间卧室及起居室视野;3)在合理的建筑朝向范围内,调整栋与栋之间的布置关系,即两栋变成非平行布置的关系;4)可对建筑单体窗户的朝向进行单独的调整,错开栋与栋之间卧室及起居室视野。
此四种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18m的间距要求公共建筑:1、判断项目地块内及项目地块周边的主要景观方位;2、在总图上进行景观视线分析,确定建筑主要景观朝向;3、在公共建筑单体设计中,在规定的使用区域,主要功能房间都能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没有构筑物或者周边建筑物造成明显视线干扰注意事项:公共建筑非功能空间包括走廊、核心筒、卫生间、电梯间、特殊功能房间,其余的为功能房间 案例分析:证明材料:1、住宅建筑:标示好各栋之间楼间距的总平面及建筑单体平面; 2、公共建筑:标示好项目景观方位及建筑景观视线分析的总图及建筑单体平面术语: 无引用标准:无6.1.3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8.2.3)得分: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得2分;目的:降低建筑平面空间布局不合理而产生的噪声,让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的空间环境相关条文:5.5.2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规定;7.1.1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达到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7.1.2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
实施途径:1、罗列出项目地块内部居住外环境噪声,如需要配置的机电设备及用房,商业服务设施,托幼、中小学等配套设施,确定其所在方位,所产生的噪声会影响的范围;2、平面布局,合理安排建筑单体中主要功能房间的布局,注意动静分区,并避免将其布置在噪声来源的方向对于无法避免的噪声,可从建筑本身采取补救措施,如紧邻噪声的住宅阳台设不同的隔声护栏、遮阳板、隔声窗等;3、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及室外机组,应与需要安静和有隔声要求的房间分开放置,避免其相邻设置或设置在其正下方或正上方当无法避免时,设备用房许采取措施,进行降噪和隔振1)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机房门边用高隔声性能隔声门;2)对于安装在楼层顶部室外的设备机组,应增设消声器、消声百叶,必要时设置隔声吸声屏等措施;3)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选用和配置消声器、消声弯头、消音静压箱等消声装置,并控制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以避免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 作者陈连明,年份2008年,文章名称“建筑工程设备机房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杂志名称《建设监理》双月刊 ,出版社建设监理杂志社。
注意事项:无案例分析:证明材料:设计施工图平面图引用标准:无 术语:无6.2 建筑围护结构6.2.1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1.1)得分:控制项目的:通过合理的围护结构设计,实现建筑本体节能,从而降低建筑供暖及空调能耗相关条文:6.2.2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要求;6.2.3 在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6.2.7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规定实施途径:住宅建筑:1、确定居住区的热工分区,选择相应分区的现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查看相应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判断设计是否全部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3、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完全符合强制性条文时,需采用“对比评定法”(即围护结构性能模拟)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公共建筑:1、查看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强制性条文,判断设计是否全部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2、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符合强制性条文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即围护结构性能模拟),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注意事项:无案例分析:证明材料:设计说明,设计施工图和节能计算书; 引用标准: 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术语: 无6.2.2 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8.1.6)得分:控制项目的:改善建筑在夏季时室内热舒适度,降低空调的负荷相关条文:6.2.1 围护结构基本性能;6.2.7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规定实施途径:1、采取措施使屋顶和东、西墙隔热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可采取的措施有但不限于:P16注意事项:1、如采用蓄水隔热,需保证屋面防水,避免时间一长会出现顶楼天花板渗水;此外水质也要过关,以防止水体腐蚀混凝土;2、如采用种植隔热,需与结构专业沟通配合,保证屋面荷载;3、如采用垂直绿化,应注意垂直绿化可达的最大高度案例分析:证明材料: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说明等图纸或文件,以及软件模拟测试计算分析报告; 引用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术语: 无6.2.3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5.2.1)得分:6分目的:合理布置建筑,使场地内通风、日照、采光、遮阳达标,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相关条文:5.2.4建筑规划布局的日照标准;5.5.3场地内自然通风环境;6.1.2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视野;6.3.2择优选用建筑形体;环境噪声;7.2.2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7.2.3改善室内天然采光效果;7.3.1改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实施途径:1、P342、判断建筑体形的规则性P60简单体形2、进行日照、采光、通风模拟计算后,根据模拟结果判断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是否需要优化;2、根据模拟结构,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3、建筑设计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优化建筑形体和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自然资源,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4、建筑设计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场地条件,综合考虑场地内外的声、光、热等因素,权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朝向、形体和间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