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的一种家庭文化活动---宣唱宝卷.docx
7页明代的一种家庭文化活动---宣唱宝卷 单永生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文化馆735000摘要:宝卷又称宝传,是一种从唐代的“变文”、“俗讲”,宋代的“说诨经”等发展而成的说唱文学脚本,“宣卷”是明清以来非常流行的文化事象世情小说代表作《金瓶梅》里说到的宣卷活动有五次,而卷本也只少有五种这说明宣唱宝卷是明代经常性的家庭文化活动《黄氏女宝卷》是重点提到的一本宝卷事实上,该卷至今还十分流行,是一本很经典的代表性宝卷关键词:明代宝卷说唱文学《金瓶梅词话》《黄氏女宝卷》文化活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事象,它的存在,必有一个产生发轫、发展繁荣、流传普及、甚或衰退消亡的过程从中国三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词话》①中发现,无论勾栏瓦肆还是官宦人家,都有宣卷这一奇特的文化娱乐活动由此可知,宣卷活动和宝卷卷本的流布,在明朝一代,已然十分成熟且相当普遍了《金瓶梅词话》成书于明代晚期,书中凡写到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是宋朝的,如蔡京、童贯等凡涉及到时间和一些历史事件也都是在宋朝,因此给读者的错觉是写宋朝之事然而书中所写世情万象,却是细致逼真、分毫毕现的明朝社会生活也即假宋代之名说明朝之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明之人情小说﹒上》中关于明代小说写道:“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②确实如此宣卷这种世情在《金瓶梅词话》里就有十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而大凡宝卷,几乎本本无一例外地都贯穿了因果报应的思想,正契合了《金瓶梅》里多个人物的命运遭际《金瓶梅词话》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正是中国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急剧转变的时代缩影,所有文化事象都有了可滋生的土壤和可能,人所具的一切欲望和本能,在金钱、权力、情色的交织中,都找到了各自的出口和途径而这个时代的文化事象就烙上了与之相应的色彩鲜明永不退却的深刻印记保存至今有100年之久的《岳山宝卷》所谓世情书,就是描摹人世间日常生活也即如何过日子的记述作为明代世情文学的代表作品《金瓶梅》,就集中描写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市井社会奢糜享乐淫荡浮浪的生活和风气任何时候任何人群,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从未间断过、从未停止过《金瓶梅词话》里的人们也一样,他们的精神生活,文化活动,诸如音乐、歌舞、戏曲、词调、绘画、诗文、谚语、故事、绕口令等被后世称为文化艺术的作品和活动,在书里随处可见,都有着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情色成分,并且有机地融合在其中,成为这部世情小说难以切割的组成部分甚至宝卷-----所谓劝善书里,也不可避免地掺揉进来。
宝卷又称宝传,是从唐代的“变文”、“俗讲”,宋代的“说诨经”发展而成的说唱文学为弘扬佛法而从事俗讲的僧职人员在与讲唱“小说”、“讲史”、“诸宫调”③的艺人们相处中,自觉吸收其有用的内容和技艺,产生出所谓“说诨经”、“说参请”等说唱娱乐活动,其实质是在轻松嬉戏中普及佛经教义,劝人行善行孝至明清,佛道兴盛,传播方式更为自由更为随意还有娱乐成分在内的“宣卷”、“抄卷”便很快流行起来而题材也随之不拘一格,凡宗教、传说、神话、历史、寓言等无不可以入卷场所也更随意,哪里方便哪里念,哪里有人群哪里宣,只要有听众当然亦可以静静地捧读卷本,独享那一分清闲随着时代的变迁,用以宣卷的脚本----宝卷,就随之获得了较长久的生命力,有印刷版的,更多的却是以手抄本而流布传播于世的田野普查时收集到的原始卷本《金瓶梅词话》中的宣卷活动只少出现过五次,念过的宝卷提到名字的只少有《五祖黄梅宝卷》、《金刚科仪宝卷》、《红罗宝卷》、《黄氏女宝卷》四种另外,还有一次念卷虽没说所念何卷,但根据书里描写,必是一本不同于前边说到卷名的另一种宝卷《金瓶梅》第七十四回《宋御史索求八仙鼎吴月娘听宣黄氏卷》中,女尼薛姑子从头至尾念完、而且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是有名的《黄氏女宝卷》。
书中写道:“……演说了一回,又宣念偈子,又唱几个劝善的佛曲儿,方才宣黄氏女怎的出身,怎的看经好善,又怎的死去转世为男子,又怎的男女五个一时升天薛姑子慢慢宣卷毕已有二更天气④这至少说明,宝卷在明代已经是很成熟的一种文学形式和文艺娱乐活动了而《黄氏女宝卷》无疑是众多卷本中的经典,不然何以全国各地都有发现和流传,至今尚有余韵而未绝已经出版的《酒泉宝卷》(5卷本)《黄氏女宝卷》又名《对金刚宝卷》、《三世黄氏女宝卷》、《三世修行黄氏宝卷》、《三世修黄氏宝卷》、《佛说黄氏女看经宝卷》、《黄氏女卷》等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酒泉宝卷(5辑本)》第三辑里收录的《黄氏女宝卷》⑤,所说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太宗年间曹州城北五十里的大佛寺内有一主持,法名月兰道人此人多存贪财之心,私藏寺内五十两布施银子,欲备老来做寿衣神灵发现,将他勾去变成千尺大蟒那蟒蛇得到神灵祖师的教化而脱身,转而投胎到黄员外家中,黄夫人因此受孕而生下一女,乳名黄五姐聪慧过人的黄五姐七岁时,就已经能读经念佛,由是感动了南海观音,菩萨变作僧人送去《金刚经》,从此黄五姐一心只念《金刚经》黄五姐十一岁时,父母要她开戒,嫁于吃荤之人黄五姐难以从命,哀求父母不想嫁人,更不想吃荤。
黄员外不听,托媒婆给五姐说亲,一定要嫁于屠夫,从此再也不用吃斋念佛了媒婆给五姐说下一个叫赵令芳的邻村屠夫黄员外当然十分高兴,不但不要彩礼还要倒赔金银赵令芳听说不要彩礼,还倒给金银,很快答应了婚事不过几天便雇了一顶花轿到黄家娶亲五姐扭不过父亲只好上了轿来到赵令芳家,参拜过公婆画像,再环视,见地上摆着猪头、猪肉,满墙是血,桌上放着刀子、斧头,腥臭难闻她劝丈夫别再做杀生的营生了但丈夫不听,反劝她开戒就这样,五姐念佛,丈夫杀猪,不觉日子已过十年,生下一男二女一天赵令芳杀了猪放在案板上,忽然,案上红光万道,死猪化作一人形,向他走来,吓得他魂飞天外从那以后他才放下屠刀,开始跟着妻子吃斋念佛,再不杀生了不久,阴曹阎王听说人间黄氏夫妇尊佛甚驽,且黄氏七岁就开始念经,就把她勾来阴曹对经,对的好,便送返阳间黄氏听阴曹要考她,遂辞别家人到了阴曹阎王设了很多障碍,令黄氏遍游十八层地狱,每到一处,她知道了阴间的小鬼在阳世犯的什么罪后,便讲金刚经奉劝行善,对此阎王很是满意,准予她还魂阳间但黄氏于阴曹过奈何桥时为救人而错过时机,再不能还阳了阎王只好在阳间选一善男子好人家张员外,让黄氏转一男胎投生于是张夫人生了一男孩,取名张世亨,自幼聪慧过人而又好读书,十七岁便考中状元。
不久就在京城做了官,他的父母张员外夫妇却相继去世赵令芳在妻子死后,把仨个孩子都抚养成人,各自组成家儿子和女婿上京赶考,和张世亨相遇一聊,张世亨(黄氏女的托身)才只知道丈夫赵令芳还活着,眼前是女婿和儿子就让他们请来前世丈夫赵令芳,细细述经历十八层阴曹之事,赵令芳才知道,妻子因从小吃斋念经,积德行善,才投胎转世到了好人家从此以后,他们都过上了安享荣华的幸福生活,黄氏女终成正果从《金瓶梅词话》成书的晚明开始,《黄氏女宝卷》流传至今,只少在四百年以上从《金瓶梅词话》所描写的生活发生地在山东地界来看,那时候《黄氏女宝卷》在山东地区已在广泛流行至于何时流传至西部地区,则很难考释清楚了从目前学界调研情状来断定,全国范围都有《黄氏女宝卷》在流传,青海省还发现了有绘图本的卷本流布民间迄今,笔者所在的甘肃河西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该宝卷依然被传抄,被宣唱,听过的人更不在少数为适合所在地区人们的习惯和接受趣味,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当地的方言方音、生活习俗,在传抄和宣讲中被改写改说,已成为普遍现象,因而,其版本不计其数也就在所难免纵然如此,人名、故事和情节仍旧大同小异,表现出民间文学固有的传承性和变异性特征。
一部《黄氏女宝卷》不少于16000余字,它何以流传四个多世纪而不衰,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其中,女主人公自七岁开始读《金刚经》,成人后游地狱时又能以《金刚经》度阴间罪鬼,对阎君的考问又应答如流,更重要的是她一生乐善好施,吃斋念佛甚至游历地狱过奈何桥时都不忘舍已救人,最终错过还阳时辰而不能返生人间,这一切都感动着听卷者,况且作为佛教经典的《金刚经》在那个女子无才就是德的旧时代,能被一女子全文记诵,本身就是个奇迹《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四回所写,宣卷听卷都是妇女到河西地区,宣卷者均为男子,而听卷者以妇女居多,所以宝卷又被称为女儿书,其中原因大抵不言自明了毕竟识字的男子比妇女要多,在民间,宣卷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当然只能由男子出头露面了而妇女居家,接受行善尽孝的感化,听卷是一种有效方式再说,以听卷这种消夜方式度过漫长的夜晚,也是一种精神依托和心灵需求宝卷卷本和宣卷在民间如此漫长的流传,能够多次出现在《金瓶梅》这样一部中国世情书的代表作品中,虽然不足为奇,但为我们了解研究宝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反之亦然只要读过《黄氏女卷》卷本并听过宣卷,对中国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的基本思想宗旨、表达技巧和艺术形式就有了总体印象和基本感悟。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村民在村头念卷说《金瓶梅词话》是一部明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点都不为过宝卷这样一种文化事象在该书中有所描述当在情理之中因为通过研读《金瓶梅词话》,我们知道了宝卷在明代是很成熟很普遍也很时尚而流行的文化活动,特别是一项经常性的家庭文化活动我们还明白了一点,《黄氏女卷》是宝卷中的经典作品,也是代表作品参考书刊:①《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著陶慕宁校注2000年10月北京第一版2008年8月第一次印刷②《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③《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憌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④《金瓶梅词话》(下)第七十四回第981页至998页⑤《酒泉宝卷(五辑本)》,何国宁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2012年9月第一次印刷,206--240页,本文作者梗概参阅书籍:《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著、2010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民间文学概论》:作者:黄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5月第三次印刷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