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竹镇平渡水轮泵站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66页紫金县古竹镇平渡水轮泵站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目 录1、工程概况及现状 11.1、工程地理位置 11.2、原工程概况 11.3、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1.4、工程任务和规模 22、水文 62.1、流域概况 62.2、气象 62.3、水文基本资料 72.4、径流 82.5、洪水 153、工程地质 303.1、区域地质 303.2、工程地质、地貌、土壤、植被 303.3、天然建筑材料 304、工程任务和规模 314.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4.2、工程任务和规模 33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45.1、工程状况和存在问题 345.2、工程等别和标准 365.3、技改项目及基本设计方案比较 365.4、主要建筑物 386、机电及金属结构 436.1、水轮泵 436.2、金属结构 437、工程管理 447.1、管理机构 447.2、管理办法 447.3、水费计费办法 448、施工组织设计 468.1、施工条件 468.2、建筑材料 468.3、施工导流 468.4、主体工程施工 478.5、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478.6、施工总进度 489、工程淹没及工程占用地 499.1、水库淹没处理范围 499.2、工程占地 4910、节能设计 5010.1、设计依据 5010.2、工程节能设计 5010.3、节能减排措施 5210.4、节能减排综合评价 5311、工程投资概算 5411.1、工程概况 5411.2、工程投资指标 5411.3、编制原则及依据 5411.4、工程量清单计算表 5611.5、工程概算表 5612、经济评价 5912.1、概述 5912.2、财务评价 6012.3、国民经济评价 6012.4、综合评价 6213、工程招标 631、工程概况及现状1.1、工程地理位置平渡水轮泵站工程位于紫金县古竹镇平渡村,水系属东江一级支流义容河支流汤坑水,下辖乌泥塘村民小组地势平坦,周围没有山岭可依,是仅靠提取汤坑水灌溉的农业区,工程所在地距离古竹圩镇6km,距离县城62km。
1.2、原工程概况平渡村下辖乌泥塘村民小组,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民小组,全村有人口4500人现有耕地面积2800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大豆、水果等平渡村原有一台20-6型水轮泵,扬程为12米,实际平均站流量为0.015m3/s乌泥塘村民小组原取水于该水轮泵站,经过四十余年的运行,现水轮泵报废,且原抽水流量不够,为补充该村的灌溉用水问题,搭建了临时的抽水泵,由各户自身拉电抽水1.3、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平渡村现有水利设施是平渡水轮泵站,建于1971年,装有一台20-6型水轮泵,出流量为0.015m3/s,没有配套厂房,水泵引水陂为浆砌石陂,经过四十余年的运行,引水陂部分已毁坏,不能运行,需要重新砌筑加固灌溉主渠道长1.5km,渠道为矩形断,宽50cm,深40cm,未实行三面光配套,降低了水利用率平渡水轮泵站灌溉受益面积260亩由于目前的水轮泵站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而且经过四十余年的运行,设备破烂,不能运行,造成误工误劳近十多年来,平渡水轮泵站的运行效益逐渐退减,维修费用则逐年上升,直至最后不能运行一是由于运行年久,设备已残旧,引水陂部分已毁坏;二是连年的大旱使其过流量不足,所以造成运行中途抛锚,出现故障、维修次数增多,影响了其效益的正常发挥,不得不利用运行费用较大的抽水泵来解燃眉之急。
该工程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经营管理上不够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未能统筹兼顾、提高灌溉质量,在管好用好机电设备上缺乏经验,未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虽然抽水用电及修理、管理费是按受益户分摊,但难于及时收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效益的发挥在今后的规划中,要求对现有的提水设备进行更新扩容,对灌溉干渠维修、配套完善,对引水陂进行改造,以改善平渡村的灌溉用水问题,发挥良好的效益由于近年来的严重干旱与水轮泵站的供水能力下降,影响了受益区的农田用水,造成了对农田作调整、改变了生产结构,或改种果树,或改种旱作物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原工程兴建目的和作用原平渡水轮泵站工程的兴建是为了平渡村辖下乌泥塘村民小组近260亩农田灌溉用水,以促进该村的农业和经济发展1.4.2、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古竹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中心镇之一,是紫金县粮油糖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兴起有小型工业平渡村则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行政村,全村有人口4500人,现有耕地面积2800亩,受益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为260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大豆、水果等1.4.3、工程技改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全村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由于灌溉用水问题的存在,致使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使用抽水泵替代提水,昂贵的电费给当地农民增加了负担因此,对平渡水轮泵站工程进行技改建设,改善区域内的灌溉用水问题和为民减负,已成了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1.4.4、工程规模及效益平渡水轮泵站工程是负担平渡村乌泥塘村民小组近260亩农田灌溉用水的水利工程,改造后其工作水头为2.0m,出流量为0.036m3/s,可改善灌溉面积210亩,恢复灌溉面积50亩,受益人口600人附:工程特性表平渡水轮泵站技术改造工程特性表 表1-1编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一原泵站概况1水轮泵台120-62受益面积亩2603受益人口人6004出水流量m3/s0.015二改造后泵站概况1水轮泵台140-62受益面积亩2603受益人口人6004出水流量m3/s0.036三改造主要建筑物1引水陂坝型浆砌块石溢流坝溢流面顶高程m30.00溢流段陂长m25陂底宽m6陂高m42排砂闸闸孔尺寸m2×2宽×高3闸室和引水渠道长m12.6宽m2.24蜗室长m2.4宽m25消力池长m6.71宽m3.5~3.92四主要材料1水泥t71.272钢筋t1.793碎石m3168.124块石m3287.685砂m3170.816柴油t0.41五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27.462年收益万元8.043年运行费万元3.154经济内部收益率%17.88≥12%5经济净现值万元9.30>06经济净现值率%36.89>02、水文2.1、流域概况平渡水轮泵站工程位于东江一级支流义容河支流汤坑水。
义容河(古称义容江,又名古竹水),为东江一级支流,是本县西部的主要河流发源于青溪乡田心村的大山,自东向西流经义容枫林寨时,汇入发源于黄塘高矶山的汀村水,流经义容夏棠、古竹镇,在古竹镇潮沙村汇入东江干流长43km,流域面积403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河道平均坡降0.0014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每秒11.9立方米流域内水能理论蕴藏量1.35万kW,其中可开发利用量为0.87万kW,已开发利用总装机3670kW,占可开发利用的42.2%建有35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1座义容河流域面积100km2以下的支流有安全水、汤坑水、蓼坑水等平渡水轮泵站地属紫金县古竹镇平渡村,位于东江一级支流义容河支流汤坑水下游,取水口以上集雨面积为38.3km2,平均河流坡降为0.015,河流长度为18.5km2.2、气象气象:紫金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湿润,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夏季高温湿润;冬季温暧干燥流域降雨以南北冷暖气团交绥的锋面雨为主,多发生在4~6 月份,其次是台风雨,多发生在7~9 月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冬春干旱,夏秋洪涝,4~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0%以上。
降雨量地区分布亦不均匀,流域内降雨量分布一般是西南多东北少多年平均气温为21.2℃,极端最高气温为39.3℃,最低气温为-3.8℃降雨:年降雨多发生于5~9月份之间,暴雨洪水多发生在7~9月县内年平均蒸发量为1532.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无霜期近300天该地区旱灾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历史上较早的有1942年、1955年、1963年的严重春旱,旱灾最严重时连续8个多月未降雨最近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连续9个月未降雨,出现严重旱情,使该地区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风:多年平均风速1.4m/s,最大风速17.7m/s(1974 年7 月),春夏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多吹东北风2.3、水文基本资料因本工程所在的流域缺乏实测流量资料,考虑现有资料条件,由于工程所在河流没有雨量站,水文资料为距工程位置直线距离最近的汀村水义容雨量站本次设计采用水文资料为汀村水义容雨量站1976年至2007年共32年降雨资料,据《广东省水文图集》(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版)可查得平渡水轮泵站处多年平均降雨量17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洪水计算方法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采用资料为《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广东省水文局2003年版)和《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版)。
流域属亚热带山区,雨量充沛,据《广东省水文图集》(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版)可查得平渡水轮泵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7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年雨量变差系数0.252.4、径流2.4.1、水文资料1、集雨面积:F=38.3km22、资料来源:《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广东省水文局2003年版);《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版);《广东省水文图集》(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版);设计典型年雨量H,根据义容雨量站资料(表2-1);汀村水义容雨量站1976年至2007年频率计算表(表2-2);水能计算按旬降雨量进行分配计算(表2-3)3、设计典型年选择从降雨资料频率计算分析,灌溉频率P=90%,根据频率计算取定:H=1213.0mm(相似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2.4.2、设计年径流量离差系数采用Cs=2Cv,年降雨量变差系数 Cvx=0.25,年径流系数式中:a—系数,陆区取1.3;F—集雨面积(F=38.3km2)n=0.6, m=0.06, α—多年平均径流系数;;查皮尔逊Ⅲ型曲线得模比系数Kp=0.53,用式hp=Kp·h求出设计年的径流为:P=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