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docx
12页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在调查广西县级中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近三年县级中专综合改革成效、措施,并分析其仍然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招生困难、体制机制不畅、办学资源条块分割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快推进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的七大建议关键词】广西 县级中等专业学校 综合改革G A0450-9889(2016)10B-0004-04县级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以来,全国县级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吸引力逐步提升,为县域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以与教育部共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率先在全国实施两轮职业教育攻坚战为导向,统一县域中职学校名称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县级中专)2013年在横县等8个县(市)开展县级中专试点工作,2014年自治区安排每年不低于2亿元奖补资金,全面启动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行动计划近几年,民族地区县级中专为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服务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老少边穷扶贫富民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
一、县级中专基本情况(一)地域分布2014年,全区共有76个县(市、区)举办85所公办县级中专,其中桂林14所,百色12所,河池10所,柳州7所,南宁、崇左、玉林各6所,贺州、来宾各5所,梧州4所,钦州、贵港各3所,北海、防城港各2所,如图1所示二)招生就业2014年,全区85所县级中专共招收全日制新生39503人,比2013年实际招收的34976人增长13%;县均招生520人,比2013年县均招生人数多49人;全区县级中专全日制在校生89857人;毕业生23893人,其中就业人数21060人,占比88.1%;升学人数2833人,占比11.9%三)专业设置2014年,全区85所县级中专共设453个专业,其中对接县域重点非农产业的布点专业数为241个,对接劳务输出类的专业210个,对接涉农产业的专业52个,对接民族文化传承的专业21个,分别占比46.0%,40.1%,9.9%和4.0%如图2所示四)师资队伍2014年,全区县级中专共有文化课教师2703人,县均35.6人;按照县级中专办学标准,兴安县等12县达标,占15.8%共有专业课教师3405人,县均44.8人;横县等8县达标,占10.5%。
共有“双师型”教师1939人,占整个专业教师队伍的56.9%,县均25.5人;横县等8县达标,占10.5%五)办学条件2014年,85所县级中专占地面积15145亩,县均199.3亩,生均255.34平方米;按照县级中专办学标准,其中45个县已达标,占76个县的59.2%校园建筑面积222.1万平方米,县均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生均56.2平方米,其中20个县达标实训设备值82651.6万元,县均1087.5万元,生均2.09万元,生均27个县达标六)办学投入2014年,全区县级中专共有“两费附加”67571.01万元,投入县级中专14911万元,占22.07%76个县均落实国家、自治区职业教育投入政策,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比例不低于30%县级财政共投入8574.3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县均112.8万元,生均公用经费拨款63.2219万元,按照2014年在校生计算,平均7.04元/生,远低于自治区要求的最低生均拨款标准300元/生非实名制教师财政拨款资金525.03万元,按照2014年自治区非实名制教师数计算,平均1.544万元/人当年社会资金投入共364.08万元,平均每县4.8万元。
二、县级中专改革成效(一)各市县政府统筹推进,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是各市、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计划,制定出台市级综改统筹方案和县级综改实施工作方案,落细落小落实9大任务工作梧州市从学校布局、专业布点、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招生、行业部门资源、校企合作、人才成长“立交桥”等七方面统筹城市职教和县级职教协调发展融水县统筹推进县职教中心、民族卫校和业余体校“三校”合并为县级中专,将三校“单打独斗”变为“抱拳发展”,招生人数从2011年的366人增加到2014年的643人二是多渠道、多措施扩大招生规模凌云县将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解到各初中,并将升入中职学习的学生一并纳入学校升学率考评,既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又提高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浦北县每年春季学期由县级中专师生组织文艺节目到全县各初中进行巡演,宣传县级中专毕业生成才就业典型;2014年全区县级中专招收全日制新生39503人,比2013年增长13个百分点,为广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率由78%提高到82%作出了重要贡献二)专业结构逐步优化,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对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主动服务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昭平县中专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对接“千年古镇、梦幻家园”黄姚古镇旅游及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接特色主导产业——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旅游服务的产业链进行调整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形成服务茶业产业链的特色专业链,覆盖学校70%的专业及学生人数,为当地培养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及销售,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所需要的专门技能人才二是以德育为抓手,强化学校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法治教育,积极开展社团、文明风采等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县级中专管理水平凌云县中专围绕品牌专业建设、学风建设和教学管理,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和责任落实机制,通过管专业、树优良学风,通过管学生、立文明校风,通过管教师、建优良教风的“三管齐下”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招生连年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在校生3945人,全日制学生2176人 (三)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浦北县中专坚持“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发展新战略,将县级中专建设融入工业园区建设,多方筹集经费2.65亿元,划地181亩,建设校舍面积8.44万平方米的新校园。
岑溪市中专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OA办公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数字化管理平台,计算机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服装、模具等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二是建立分类考评奖补激励机制2014-2017年,广西在教育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奖补资金,对综合改革推进较快、成效显著的地方政府、县级中专,结对帮扶、合作办学成绩突出的高职院校、城市中职学校考评奖补,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积极性,鼓励支持各地改善县级中专办学条件2014年2亿元奖补资金已经拨付各有关政府和中高职院校,有力推进了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四)师资队伍逐步优化,扶贫富民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实施中职特岗教师计划和定向培养计划,改革完善引进高技术技能人才相关政策和“非实名制”,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制度,提升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广西按照年人均3万元的标准资助地方补充中职特岗教师,2014年补充县级中专特岗教师102名、专业课教师近500名岑溪市2014年支持县级中专聘请非实名制教师35名,行业企业聘请高技能人才兼职教师15名,“双师型”教师达93%鹿寨县明文规定县中专开展培训等对外服务取得的收入可提取50%用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极大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二是实施“9+3”教育精准扶贫计划,提升扶贫富民能力实施贫困生3年免费中职教育,按奖、贷、助、勤、减、补等资助政策援助帮扶就读高职院校的贫困生2014年广西扶贫项目、社会公益项目和国家资助金项目共资助县级中专学生56266人次,占2014年在校生的62.7%发挥县级中专“集高中阶段教育、教师进修培训、民族文化传承、就业和扶贫培训、业余体校、电大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县域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2014年县级中专承接各类培训共21.9万人次五)体制机制逐步创新,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一是贯彻落实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支持行业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县级中专人才培养,推进集团化、园区化办学,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容县中专、玉林一职校以玉林市学前艺术、医药卫生等6个专业职教集团为依托,与富士康等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每年输送毕业生近4000多人浦北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在县内10多家知名企业成立“企业用工培训基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互派教师,聘任兼职教师等形式,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无缝对接。
二是推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对口帮扶县级中专2014年,参与县级中专综改的高职院校增加至15所,“2+3”新生占县级中专新生的10%,城乡中职学校“1+1+1”联合办学县级中专参与率达68.4%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为平台,帮扶横县、昭平等7个产茶大县7所县级中专,行企校共同培养茶叶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横县、昭平、苍梧三所县级中专茶叶专业招生人数达200多人,比2013年增加80多人,学校获得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及多个全国、全区技能比赛大奖三、县级中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办学吸引力不强,招生困难2014年县级中专占全区中职学校总数的25%,但是招生总数只占全区中职学校招生的14.3%85所县级中专还有部分存在办学定位偏差、缺乏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同质化、办学条件差、宣传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县级中专缺乏信心,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同时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仍很突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毕业生社会地位低,优秀技工工作累、工资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现实问题比较突出。
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经费筹措困难2014年全区县级中专校舍面积缺口360万平方米、图书缺口480万册、实训设备值缺口3亿元大多数县级中专教学、生活设施,实训和实验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仍存在且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比例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尚不健全资助体系不完善,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生活资助覆盖范围面窄、标准过低目前,全区只有29个县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助学金范围,还有35个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等贫困县、边境县、民族县等未能享受政策覆盖三)体制机制不健全,办学活力不足由于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各市县政府将县级中专纳入中小学系列进行统一管理,造成县级中专体制机制不活、办学活动不足,学校不能真正自主地管理和使用人才、财产和经费,在专业设置、招生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自主权都受到极大限制县级中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还不健全,使得社会力量很难介入职业教育,抑制了行业企业办学的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园区化办学覆盖面较窄四)政策制度不完善,“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当前,县级中专普遍存在编制不足、结构不优、水平不高、招聘困难等突出问题。
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是按普通学校的规定和标准执行,教师工作动力不足学校引进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渠道不畅,教师转岗和去企业实践机制不完善五)资源条块分割,社会服务水平有限部分市(县)政府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缺乏统筹,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缺乏整体设计,办学同质竞争、人才链断档、人才结构与产业结。












